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事诉讼诉的利益与权利生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的利益是客观存在的,民事诉讼申诉的利益更明显。作为人的活动,同其他活动一样.总是为得到某种利益而行动。但是,是否有必要或者如何区分诉的利益和实体权利利益(民法界称之为“法益”),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实际上它还关系到民法上起诉权和胜诉权以及是否应当有“有告必理”的法律原则的问题。西方很多国家的民法或民诉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以免法官任意以法无明文规定不予受理来拒绝民众的诉求,和避免公民动辄要求法院保护自己的权益的滥诉行为。本文从正面论证了这些法律原则在我国现实中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崔玲玲 《河北法学》2012,(4):154-159
民事诉讼程序本身的特征于第三人利益而言变成了缺陷,审判程序的相对性和封闭性以及执行程序中审查的形式性成为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先天性缺陷。民事诉讼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第三人参加之诉、第三人撤销之诉和第三人异议之诉的设置,实现了第三人利益保护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宪法和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规定,当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民事权益遭到侵犯或发生争执的时候,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要求依法予以保护。人民法院根据原告人提出的诉讼请求,按照国家赋予的职权范围,通过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正确、合法、及时地处理民事案件。这种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请求和人民法院依  相似文献   

4.
人民检察院能不能提起民事诉讼?这是在起草、制定以及修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过程中争论较多的一个同题。尽管现行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职权,但从理论上对这个同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无疑对今后完善立法是有意义的。本文试图通过论述检察机关与民事诉讼中诉的制度的关系,来说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  相似文献   

5.
6.
《判例与研究》创刊的时候我正在日本,首次接触该本杂志是我从国外留学回国的时候。我是杂志的忠诚读者,作为法官、法律人,我感到最欣慰的是有这么一个杂志存在,它在司法实践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十年以来,我的办公室里已珍藏了杂志的各种版式。阅读杂志已是我日常法律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说到判例,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在历史上是水火不容的,但时至今日大际法系也研究判例、  相似文献   

7.
王颖 《法制与社会》2010,(20):126-127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定监督机关,而诉中监督则是检察院对于诉讼过程中的诉讼行为和诉讼活动所进行的监督,作为监督形式的一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合理建构我国民事检察诉中监督制度对我国现行司法来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诉的利益是诉讼法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指当事人在其利益受到不利影响时,寻求司法救济的必要性。诉的利益理论不仅应在防止原告滥用诉权、避免被告无端应诉和避免司法资源浪费方面发挥消极作用;更应当在权利生成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诉的利益的认定标准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利益衡量问题。诉的利益的范围直接影响法院的主管范围、原告资格以及诉讼类型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诉的利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永安 《法学家》2005,(6):88-96
诉的利益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是衡量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的核心基准.本文围绕诉的利益内涵之界定、诉的利益的本质与功能,以及诉的利益的衡量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中,适格当事人与诉的利益是诉权构成要件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因素。而在我国当前,与当事人适格问题研究的热闹状况相比,诉的利益问题的研究就显得较为冷清。为了克服这种“一条腿走路”所带来的弊病,有必要展开对诉的利益问题的研究,以便将关于该问题的讨论引入深处。因此,本文拟从诉的利益的产生、含义、功能和认定标准等方面展开讨论,为解决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所遇到的深层次问题提供一条新的理路。一“诉的利益”的产生及其含义从历史沿革来看,在actio(古罗马法)时代,还没有诉的利益这一概念。只是在19世纪以后…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诉的合并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龙 《现代法学》2005,27(2):78-84
本文研究的是民事诉讼狭义的诉的合并,即客观的诉的合并。客观的诉的合并,是指同一原告对同一被告在同一诉讼程序中主张两个以上诉讼标的。在存在诉的客观合并的诉讼中,形式上虽然是单一的诉讼,然而实质上却包含着若干个独立的诉。以合并诉的目的为标准,可以将客观的诉的合并分为四种:即单纯的诉的合并、竞合的诉的合并、预备的诉的合并以及选择的诉的合并,不同种类的诉的合并有不同的裁判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近年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的议论中,强化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弱化法院职权,建构"约束性辩论原则"的呼声似乎已成学界共识,[1]实务界对此也予以一定程度的呼应.[2]这一改革趋向被认为是民事诉讼的必然要求:既然民事诉讼以解决平等主体间的纠纷为目的,私法自治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同样应得以体现,那就是不仅诉讼的开始与终结取决于当事人的处分自由,而且在诉讼资料的收集层面也要强调当事人自治,当事人自我责任是民事诉讼的本质反映.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费用作为人民法院运作经费的主要来源 ,直接影响到诉讼中当事人人权保障和法院的权威。诉讼费用构成的不确定性和裁判机制的非科学性 ,决定了当事人对法院单方面裁断的诉讼费用具有诉的利益。而国家对公民诉讼权保障的无条件性 ,要求法律建立专门的诉讼程序 ,为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对民事诉讼费用的裁判提供救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评析审者兼诉的种种现象和原因,阐明诉审分立对于诉讼公正的意义。作者认为,诉审分立的实质是诉审制约。诉制约审判,是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其意味着审者不能兼诉,也不能随意干预诉。法院依职权对诉进行正当干预,就是审判对诉的制约,这意味着诉不能是当事人完全任性的行为。理清诉审分立与制约的关系,将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民事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诉讼由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两个方面构成,主观要素就是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客观要素就是诉讼标的。如果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都是单一的,我们就叫做单一(Einheit)之诉;如果两个要素中有其中之一是多数时,我们就叫做复合(Mehrheit)之诉。复合之诉又叫做合并之诉,其中主观要素为多数的诉讼,在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6.
―、问题的提出“诉讼是国家设立的权利救济制度,并非任何诉均采取这种制度,而只限于有必要根据这种制度给予权利保护的案件”,此即诉的利益理论的前提命题。日本学者新堂幸司指出:“诉的利益即根据每个具体请求的内容,来考量作出本案判决的必要性及其实际上的效果。”2015年立案登记制改革全面推行以后,诉的利益理论被引入到我国行政诉讼实务当中.  相似文献   

17.
一、消费者运动的兴起意思自治是近代私法的核心,是自由经济的产物。自由经济在资本主义初期带动了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当历史进入20世纪以后,自由放任经济的恶果日渐显现。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大企业、大财团等经济组织,依仗自身在法律上和事实上的垄断地位,于自由经济制度下不适当地扩大自己的权利,缩小自己的义务;而广大普通民众却只能在自由经济制度下“自由地”丧失自己的权利,承受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义务与责任。利益的天平开始出现倾斜.权利与义务呈现明显的不对等。意思自治原则所追求的合同正义被披上了一层虚伪的外衣,…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规范不能妥善应对国际平行诉讼问题,对涉外民事诉讼中的禁诉令制度也暂付阙如。尽管禁诉令具有规制当事人滥诉并有效解决国际平行诉讼的功能,但存在干涉其他国家司法主权及导致“禁诉令的战争”之弊端。在缺乏多边合作机制的情形下,基于国际民事管辖权理论基础的发展趋势以及民事管辖权跨国有序分配的考量,禁诉令的签发应遵循适当平衡个案正义与国际礼让之法理。我国应以上述法理为指引,明确本国法院签发禁诉令的条件及应对外国禁诉令的问题。实践中,我国法院可以借助对《民事诉讼法》第103条规定的行为保全制度之解释,并结合该法其他相关规范发挥禁诉令的功能。妥善实施禁诉令制度,既是保障我国司法主权和本国民商事利益的有效举措,也是加快推进中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之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
就原告请求支付金钱债权是否可以分割诉讼请求,日本民事诉讼理论中素有否定观点与肯定主张之对立。日本的法院对此也是各持己见。虽然视角不同,但最终决定是否允许当事人分割诉讼请求并就残额请求另行诉讼的标准取决于诉讼标的和既判力。我国对于能否分割诉讼请求并无太多关注,但对于前诉口头辩论终结后发生的后遗症,民事法将之作为新案处理。对于部分请求所涉问题,应当在一次性解决纠纷的理念之下,否定当事人分割诉讼请求的权利将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率并防止当事人滥用诉权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攻防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