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强 《学理论》2011,(6):26-27
通过对行政优益权的内涵的剖析,界定了行政优益权的范围和保障措施。进而阐述如何赋予行政权以优益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利益,切实保证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合理配置行政优益权,合理赋予合乎人民利益的行政行为以优益权保障。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2)
随着政府简政放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领域,政府广泛地运用行政合同与相对人合作,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向社会放权,同时也要加强对社会的监管。行政合同单方解除权即是对行政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的一种监管,其目的在于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对于行政合同单方解除权,我国的理论界对它的研究颇少,在立法和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专门统一的立法规定,权力来源不清,具体法律原则缺失,恣意行使单方解除权现象突出,救济制度不完善等。为消除行政合同单方解除权的负面作用,充分发挥行政合同的功能,本文通过对行政合同单方解除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我国行政合同单方解除权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3.
行政合同是行政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行使国家行政权,与行政相对人签订的协议。在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享受行政优益权。所谓行政优益权是指行政机关享有的优先处分的权益。行政合同虽然是以双方合意为基础成立的,但是由于公共利益的变化,行政主体必须根据公共利益的变化内容调整合同本身的内容,享有对合同的监督权、变更权、终止权、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行政磋商协议是指在生态环境损害案件发生后,省级、地市级政府(包括直辖市所辖的区县级政府)代表国家与赔偿义务人在诉讼之外通过磋商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事项所达成的协议。对于协议的性质,学界存在行政协议说、民事协议说两种观点。将磋商协议定性为行政协议或民事协议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中均各有利弊,但就磋商主体的地位、救济方式以及与其他制度的关系而言,将该协议定性为民事协议更具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民事规范准用于行政协议的问题。首先,要确定什么是行政协议,行政协议是设定、变更与废止行政权利义务的协议;其次,构成行政协议的情况下,考察是否存在特别规则,如果没有特别规则,而且确定存在法律漏洞的情况下,则可以准用民事规范。在准用民事规范时,要结合行政协议的特点,修正地进行适用。具体如在违法无效的情况下,必须是严重违反的情况下,才会导致行政协议的无效。在解除的情况下,要结合民法上继续性合同终止规则以及情势变更规则,进行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6.
行政协议是行政法学研究的新领域,行政协议的原则问题则可以说是新之又新。当前我国行政协议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不十分成熟。因此,从行政协议原则确立的必要性及其确立标准入手,将行政协议的基本原则进行整合归纳并对其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行政调解协议的合同效力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调解协议作为调解协议的一种,与和解协议一样,应当具有合同效力,这是法理推导的必然结论,同时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行政协议履行过程中,相对人不履行协议,行政机关如何采取措施维护公共利益已成为实践难题。实践中,行政机关往往通过民事诉讼、单方变更解除协议、非诉强制执行这三种方式来突破瓶颈。然而,这些途径因法律依据不足与逻辑上的纰漏无以为继。相较而言,引入行政协议反向诉讼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行政法基本原理的角度来看,行政协议反向诉讼制度与化解行政争议的立法目的相契合,也体现了行政协议两造诉权平等的原则。同时,行政协议在概念和效力上与单方行政行为存在不当混同。在规范层面上,行政协议反向诉讼能够更好地控制行政权运行并迎合了给付行政的发展新趋势。同时,行政协议反向诉讼也可参照行政公益诉讼,采纳在《行政诉讼法》中增添款项的入法模式。与之相配套,需在立法中对反向行政诉讼的原被告资格作一定变通并允许反诉,以适应这一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与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扩展适应了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为了保证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正当行使,必须为行政自由裁量权确立一定的规则.同时,还应从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对行政自由裁量权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中存在许多这样的情形:合同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附有一份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的协议(协议可表现为单独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后来因为特殊事由的发生从而变更合同当事人,此时,仲裁协议的效力如何认定?是终止,失效,继续有效或效力待定?本文拟从合同当事人变更的不同类型入手,针对其各自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原有的政府业务和运行流程体系,形成于传统的工业、农业社会中,与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政府行政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此外,还存在流程整合这一类型。笔者兹将三者概括为一,谓之行政业务流程重塑。本文从追溯行政业务流程重塑的渊源入手,分析、比较一站式电子服务的两种具体方案,揭示了电子政务系统设计、政府实体组织变更这两种流程重塑的实施途径。针对早期研究者过于夸大政府组织变更所占地位的论点,本文用逐层解剖和实例佐证的研究方法,着重论述了政府实体组织变更不是行政流程重塑的唯一途径,进而探讨了行政业务流程重塑的具体类型和原则性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公共生活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行政过程中包裹着的邪恶,即"行政之恶"。行政之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行政之恶现象严重影响着政府的威信,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挑战着政府的"合法性"。其虽然具有不可避免性,但必须正视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加以矫正:高举"红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兼相爱,交相利",强化审慎的公共政策选择;认知行政本质,强化行政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3.
建立在知识经济基础之上的信息社会,必然要求突破传统的与自然经济的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君本行政、与技术经济的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权本行政,转而构建一个与知识经济的信息社会、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人本行政模式。人本行政不仅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也来源于中国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实际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而更重要的根源则在20世纪30到60年代的行为科学时期的人本主义行政思想。  相似文献   

14.
李晓飞 《行政论坛》2010,17(3):18-22
作为中国社会一项基本的制度设计,在经历了60年的沿革和变迁之后,户籍政策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依然发挥着消极的掣肘作用。尤其是黏附于户籍政策之上的资源配置和权利分配的制度差别,仍然是导致中国社会公平严重缺失的罪魁之一。从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视阈出发,户籍政策改革之所以步履维艰,是因为它是中国“行政国家”的核心特质——管制在国家——社会关系中的集中体现,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政府本位”,而户籍政策的调整和变迁则进一步巩固了以“政府本位”为特征的行政理念和行为逻辑,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形成了“愈改革,愈管制”的恶性循环。因此,户籍政策改革欲取得实质性突破,就必须首先转变政府的行政理念和行为方式,实现由“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的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15.
推进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就是推动行政决策向公众参与开放,公众参与行政决策"过程",表现为公众与政府互动,由"政府决策"走向"公众与政府共决"即公共决策,实质是以公众参与权制约政府决策权.基于中国经验,通过构建"开放?嵌入?互动"的过程模型,认为开放的实质是"赋权",嵌入的实质是"充权",赋权"越充分且"充权"越充分,行政决策过程中公众与政府互动程度即公众参与度越强.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度由广度、深度和力度构成,影响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度的因素,一是参与权利不对称,二是参与权力不对称.  相似文献   

16.
整体性治理是一种新型的行政观和行政方法论的统一,其实质是为应对外部行政生态的新发展,并基于对传统官僚制治理模式和新公共管理模武的深刻反思,对政府内部治理资源配置优化的制度性再调整.要实现整体性治理的本土化制度创新,必须对我国的现实行政生态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遵循外部行政生态--理念--权力--职能机构--手段的改革路径,逐步推进整体性治理的本土化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25)
行政程序法遭遇了29年的立法困境,至今没有成功立法。利用刚性稳定论的分析框架,我国的法制建设可能面临四大命题:选择性立法、独立法律体系遭否、社会秩序领域的立法被动性、法治与稳定的相互形塑。行政程序法都符合这些命题,再加上自身独特性,使其更深层地触碰到原有的刚性稳定体制,制约着其立法进程。最后,我国目前正处于棱柱型社会,法必然受到权力和秩序的影响,研究重点须从法的"正当性"转向法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我国社会利益分化加剧,突发性公共危机成为当前公共治理中无法回避、常态化、尖锐而复杂的难题.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应用,是突发性公共危机有效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行政自由裁量必须以公共利益为逻辑起点,方有价值正当性与合法性基础,也才有积极效用性可言.因此,在公共危机频发的当今时代,围绕公共危机治理的主题,建构自由裁量权合理应用的行政伦理就有了重大的时代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