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兆河 《人民司法》2022,(13):48-50
<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执行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发﹝2022﹞3号)(以下简称《解释》),已于2022年3月1日实施。该《解释》是一部顺应新时代人民法院国家赔偿审判、执行工作的司法新规,《解释》的亮点之一是对赔偿主体即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均作出进一步规定,方便了国家赔偿诉讼,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执行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21年12月2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5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2022年2月8日法释〔2022〕3号为正确审理涉执行司法赔偿案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等法律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国家赔偿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  相似文献   

3.
孔玲  王振宇  梁清 《人民司法》2022,(13):36-44
<正>2022年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法释[2022]3号《关于审理涉执行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系在2016年《关于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2016年《非刑事司法赔偿解释》)的基础上,就与执行有关的非刑事司法赔偿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进一步规定,于2021年12月2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57次会议通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4.
杨丹萍 《法制与社会》2013,(26):169-17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第93条确立了我国现行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司法审查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也为人民法院对行政非诉执行进行司法审查提供了新的依据。但由于相关法律规定的滞后和在审查执行中存在理解和认识上的差异,增加了人民法院行政非诉执行案件的审查难度,影响和制约着非诉执行案件的执行。因此笔者以本人所在的基层法院近三年来非诉执行案件的实证考察为基准点,对我国非诉行政那个执行案件司法审查现状进行反思,指出非诉执行案件司法审查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提出相关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绍安  张羽 《中国审判》2014,(6):F0002-F0002
2014年5月4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关于适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规则)仲裁案件司法审查和执行的若干意见》。该《若干意见》是针对自贸区仲裁案件司法审查和执行的专项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6.
【裁判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生效民事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十一条的规定,确认执行行为违法要求有职务行为(包括不作为行为)存在、行为具有违法性、有实际损害结果。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因执行裁定实体处理不当.以补正笔误的方式予以纠正,在程序上虽有瑕疵.但并未给确认申诉人的合法权利造成实际损失.其执行行为应不予确认违法。  相似文献   

7.
该行政执行案件以需要变更被执行人定性欠妥卞文斌今年第7期《人民司法》刊登的冯遵亚、孙耀中同志撰写的《该行政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应由谁来变更》(以下简称《该文》)一文,主张该案应该裁定不予执行,笔者赞同。但是,将该案定性为需要变更被执行人,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实施后,为规范共同赔偿案件的办理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办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共同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在执行过程中,有些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解释》是对办理共同赔偿案件如何适用《国家赔偿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  相似文献   

9.
《当代审判》2003,(1):11-12
审理国家赔偿案件,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一项新的审判业务。几年来,辽宁省的国家赔偿审判工作从“积极受理、慎重处理”起步,到目前已形成了“积极推进、真抓实干”的局面。在我国《国家赔偿法》颁布实施八周年之际,我们对全省高、中级法院赔偿委员会自1998年至2001年受理的国家赔偿案件(不含行政赔偿案件,下同)及对生效决定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司法赔偿案件适用请求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23年4月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8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2023年5月23日法释〔2023〕2号为正确适用国家赔偿请求时效制度的规定,保障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结合司法赔偿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相似文献   

11.
秦权  赵栋梁 《人民司法》2023,(31):106-110
<正>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机制,作为人民法院贯彻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的重要举措,在健全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完善司法工作机制、化解执行积案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方面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自2015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建立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以下简称执转破)机制以来,在最高法院的大力推动下,各地法院陆续开展执转破实践,在切实解决执行难、推动僵尸企业退出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地区执转破已经成为破产案件的主要来源。但实践中,仍有一些相对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当事人同意移送、  相似文献   

12.
唐明  王颖 《山东审判》2006,22(1):48-51
自1995年《国家赔偿法》实施至2004年,我省共审结由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以及执行过程中的违法司法行为引发的国家赔偿案件738件,较好地维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但是,由于立法粗疏,可操作性较差,以及国家赔偿审判是一项全新的审判业务,审判人员经验不足,使得国家赔偿审判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从我省司法赔偿案件(法院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调查分析入手,探寻国家赔偿审判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苏戈  梁清 《人民司法》2012,(7):75-79
在1994年国家赔偿法修改以前,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7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对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的举证责任有原则性规定以外,国家赔偿法上对刑事赔偿和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的举证责任几乎没有规定,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的举证责任不明确,举证不利的后果往往由处于弱势的赔偿请求人承担。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决定》已于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该决定首次明确规定了国家赔偿案件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一、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申请执行期限的两种不同意见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作为行政机关落实和实现其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模式,就涉及行政机关何时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问题。依照《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行政法解释》)第八十八条的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在适用该司法解释和实际操作中,就存在了两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一起不动产执行异议案件入手,指出《物权法》与《执行规定》在案件适用中的冲突,并着重从法的位阶效力、法的功能以及利益权衡的角度出发,初步确立以《物权法》的绝对适用与《执行规定》的例外适用相结合的原则,拟形成统一的办案思路,解决执行异件案件司法适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国家赔偿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虽然及时受理并审结了一批国家赔偿案件,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及我国对维护人权的重视,但从国家赔偿案件的执行情况看,却不尽如人意,主要是赔偿义务机关不能自觉主动履行赔偿义务的现象比较普遍。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的赔偿决定书,在赔偿义务机关不履行赔偿义务时,犹如一纸空文,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司法尊严。  赔偿决定难以执行,主要有以下原因:  对错误拘留和错误逮捕认识上的不统一。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公安、检察机关认为,国家赔偿法第十五条第一项、第二项分别规定,是对…  相似文献   

17.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二审人民法院办理只有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也是人民检察院办理二审上诉案件应当遵守的一项重要原则。我国《刑诉法》第190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257条第一款,对上诉案件在量刑方面作了严格的规定,司法实践中一般都能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以及有关法律规定,现就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具体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应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条 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是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在国家赔偿审判实践中,近年来就《刑法》第13条但书条款规定和《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一)项规定在国家赔偿案件中的适用问题,以及如何理解和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几个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1条的规定问题,不仅适用混乱,而且争议很大.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也完全不同,以致最高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正确审理人民法院在审判和执行中违法侵权的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确保当事人能够更加快捷地申请国家赔偿,2004年5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15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赔偿确认工作是申请国家赔偿的前置程序,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被确认违法以后,当事人才可以请求国家赔偿。但由于《国家赔偿法》对确认的规定比较原则,司法实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因确认迟延等而影响赔偿程序启动的现象,该司法解释就是为解决该问题而颁布的,以下简称“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