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在海外华侨妇女界抗日救亡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其中,美国华侨妇女简夫人(Madam Ethel S.Kam)为祖国抗战捐款输财时精神十分可贵,而她为祖国抗战四处奔走宣传的事迹则更加动人感人。 简夫人是美国底特律市郊一位40多岁的华侨妇女,丈夫早逝,她一直带着两个女儿孀居,开一家洗衣店为生,经济并不宽裕。 “七·七事变”爆发后,简夫人时刻关注着祖国的抗战局势,她说:“我虽然未曾到过祖国,未曾见过祖国的一切,但是我是中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我心     
准确地说 ,我这篇文章应当是《祖国在我心》。因为我是香港人 ,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虽然她有单独的政治、经济及法律体系 ,但她毕竟也是中国的一部分。有人说 ,我和祖国的联系是用书来铺就的 ,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自1978年起 ,我已经先后向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 ,200多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学校、科研所等1000多个单位 ,赠送了港台图书300余万册 ,价值两亿多港元 ;从1985年起 ,以资助的方式曾三度与深圳大学联合举办规模宏大的台湾图书展览会 ,成功地引进大量港台图书到国内每一个角落。虽然如此 ,但…  相似文献   

3.
素素 《新青年》2023,(5):30-31
<正>她是朝气蓬勃的“90后”,也是务实奋进的新时代党务工作者。在祖国最北边疆,她用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诠释了“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赤诚忠心;她用坚定而踏实的行动,为最北电力事业助力赋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闪光的足印。她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女性的力量,展现了魅力无限的巾帼风采。她就是“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获得者,现任国家电网大兴安岭供电公司党委党建部(党委宣传部、工会、团委)副主任兼团委书记宛璐。  相似文献   

4.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刚刚在天安门城楼上冉冉升起时,她才十三岁。她带着浓重的巴蜀口音进入了上海育才学校,开始了她的绘画生涯。她,就是当代中国画坛上著名的女画家、侨联会员陈光健女士。 1953年.她还是一个十六、七岁芳龄的少女,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浙江美术学院。1958年,她怀着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艺术传  相似文献   

5.
檀力 《海内与海外》2003,(10):61-65
40多年前,一位归国少女带着曼陀琳毅然离开了蕉风椰雨的新加坡,离开了从小生活在一起的亲人与相知多年的朋友,回到了长满相思树与凤凰木的祖国东南海疆、充满亚热带风情的美丽鹭鸟,她便是享有盛名的归侨女作家陈慧瑛。她现任厦门市人大常  相似文献   

6.
自己拿主意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妮亚·斯米茨童年的时候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农场里长大的。那时候她在农场附近一个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她父亲问她为什么哭泣。她断断续续地说道:“我们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完她的哭诉后,没有安慰她,只是微笑地看着她,忽然他说了一句:“我能够得着咱们家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7.
我们江苏盐城侨界,只要谈起安琦同志,人们总会伸出大拇指,深情地说:“好样的,不愧是我们的好大姐、好主席。”杨安琦同志是盐城市侨联主席,在这个岗位上,她已工作了十七个年头。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只是默默无闻、一点一滴的苦干实干,她把爱心无私奉献给广大归侨和侨胞。1965年早春,刚刚高中毕业,20岁出头,性格倔犟的姑娘安琦,胸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终于说服了家人、毅然辞别父母双亲和其他兄弟姐妹,从缅甸首都仰光、只身飞回祖国。从西南边陲、到黄海之滨,她进学校、勤奋学习、补习汉语;到农村、住茅舍、当农民…  相似文献   

8.
深夜     
河面上的晚风,轻轻地吹过来了;轻轻地,拂动了她的“迷你”裙。 她,站在河边的树荫下。她尽量地,把姿势摆得优美些,尽量地,装出几个挑逗的姿态。可是,街对面那间仍亮着灯光的,全椰城第一流的雪糕店,从门口出入的人们,始终没有一个,被她那刻意作出的姿态吸引过来。 这是为什么呢?她有些着急了。已经有十一点多  相似文献   

9.
"诗人的祖国/祖国的诗人/长着一双三岁孩童的大眼睛/却用百岁老人的双鬓思索……"欣喜读到彭俐的诗集《我和祖国》,仿佛看到一位骑着白天鹅的清纯少年翱翔在诗的蓝天,对祖国,对所爱的一切,深情吟唱着爱的颂歌。诗人用少年纯净澄澈的激情歌唱;用哲人深刻邃远的思辩说理;用诗的纷呈意象和优美语言抒情,将情、理、美融合于诗,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大爱无疆的赤子情怀。  相似文献   

10.
本期导读     
●孙中山后人孙穗芳 孙中山的孙女、孙科之女孙穗芳于 1936年出生于上海后,就过上了屈辱、悲惨的童年生活,得不到父爱;因为家庭出身,使她在青年时期经历了不公的待遇; 31岁才见到了亲生父亲;婚后移居夏威夷,踏上了祖父孙中山当年倡导革命的地方,决心以祖父为榜样。而今年已六旬的孙穗芳并不安心于悠闲富足的生活,不知疲倦奔波于美国和中国海峡两岸,以特殊身份,为祖国和平统一、民族团结和现代化事业而孜孜不倦地奔忙。 ●拳拳赤子心 殷殷报国情 ——记归侨张业生带领中国歌舞团 再铸辉煌 1952年从马来西亚回到祖国的张业生,…  相似文献   

11.
瀑瀑安 《新青年》2005,(9):14-15
她总是无数次地梦到这样的图画,她的身后是一张模糊的女人脸,看不清模样,只有轮廓,但身上的白色麻布裙子却是她熟悉的,然后,有红色的血顺着女人的手臂往下流,染红了她的裙子,纤细的手臂向她伸过来,脸上露出温柔而决然的表情。她挣扎着,她明白这是每天午夜都在重复的画面,她在等待惊醒的那一瞬间。终于,她再一次地逃了出来。她轻轻地从上铺爬下来,站在窗前“咕咚咕咚”地喝着菊花茶,窗外是一片田地,有青蛙在不停地鸣叫,闷热的夏季这么快就到来了。她回忆起刚刚闯进她梦境里的男子,笑了,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她的重复的梦境起了变化。早晨7点,暖…  相似文献   

12.
冷战进行了一个月,彼此都有些倦了。两个人在一起久了,终会厌倦的吧。是什么时候起,他不再守她的厂门口,急切地从涌出来的人群中搜索她的身影;什么时候起,她不再听到他上楼的脚步声就心跳加速,及时地为他打开门……日子就像一只漏斗,滴滴答答”,漏走了激情和甜蜜,剩下的,就只有  相似文献   

13.
爱有尊严     
安宁 《新青年》2007,(7):19
她考入大学的那一年,父亲病逝;家,一下子便难以继续。素日里最喜读书的二妹,为了她和小妹的学业,很坚决地退了学出去打工。体弱多病的母亲,亦瞒了三个女儿,帮人洗衣挣钱养家。她终于一咬牙,在同系一  相似文献   

14.
吉安 《新青年》2007,(6):9-10
1她生下来的时候,我就蹙了眉。她几乎汇集了父母所有的缺点:极淡极细的眉毛,小而无神的眼睛,大大的蒜头鼻子,头发少而黄,又略略地卷曲;O形腿,注定了不能穿漂亮的短裙,甚至一双有些粗糙的大脚,连高跟鞋都穿不上。但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宠她爱她,尽可能地用外在的衣饰,弥补她小小的自尊。  相似文献   

15.
心语 《海内与海外》2001,(10):41-46
她是一位美貌而家底殷实的英国小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为她着迷的人们万万没想到,她的最爱却是中国,却是中国人民;人们更没想到的是,学识渊博的她学成以后执意到了中国西部偏远的农村,将自己的青春、学识一点一滴地倾注给正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中国农民;她甚至为此还专门在英国注册了比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更早,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效的慈善机构……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授予了她“友谊奖”的崇高荣誉,朱总理高度称赞她为“参与西部开发的美丽天使”。  相似文献   

16.
李愫生 《新青年》2015,(3):36-37
她胡乱地将马尾扎起,细细描着眉,其实作为一个跟文静从不沾边的女生,她向来都不喜欢这些的,可是南吉说她不留刘海后眉毛实在难看。所以在被他嘲笑了几次后,她便气愤地去买了一支眉笔,逼着闺蜜教她画眉。以前认识她的人都说她留齐刘海更好看,可她却还是固执地爱着现在的自己,南吉说,你何苦这样倔呢?于是那一刻她就红了眼眶。不久,公司里就传开了一个笑话,南吉在楼道上因为多看了希希一眼,激动得  相似文献   

17.
安妮 《新青年》2002,(9):16-17
(一)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季,雪没完没了地下,冷得她只想找个树洞把自己藏起来。树洞没找着,爱情却猝不及防地来临了。一切都只因那天她破天荒地去参加了那个聚会……电话铃响时,她还在睡觉。拿起话筒,却是李小桐。她的托福成绩下来了,不多不少600分,进她申请的那家学院不成问题。就要和她的留美硕士男朋友团聚了,这丫头高兴得要死,今晚在“潮江春”订了一桌,还温柔地来了  相似文献   

18.
我常说要写一写他和她的故事,虽然他每次只是给我讲一些片言只语,可我却仿佛听到他心中爱的千言万语。他否认自己爱她。理由是:听她讲述她和她男友的分分合合;他没有心悸的感觉。我很想讥笑他:如果她讲给我听,我可能连听下去的兴趣都不会有的。在这个世界上,要一个男人认真地听一个女人幽怨地诉说她的爱情,是很难的一件事。除非,他喜欢她,爱她。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说到底,最终的目的是要得到她。在男人的思维中,占有才是最原始最真的爱。可是,单恋的痛苦已将这爱升华,升华到静静地退守一旁,看着她从容地迎接幸福。——彼得潘  相似文献   

19.
音乐想衣裳     
她叫自己Dannie,她早早地设计好英文签名。物理老师在上面讲课,她就在下面勤奋地书写,教师实在看不过去,叫她起来回答问题,她眨着秋水一样的大眼睛亭亭地站起身,那个问题在地微翘的睫毛上颤颤地站不稳,跌撞地滚落到书本间,红脸的人居然是老师……昨晚看一了场有“时尚坏小子”之称的Mcqueen时装秀,震惊于它的颠覆性与破坏力的同时,想起了我  相似文献   

20.
一位诗人曾作诗一首赠给缅甸归侨杨安琦女士:“万水千山志不移,中华儿女说安琦。异邦人贱悲篱草,祖国春雷醒睡狮。放眼神州情倍好,甘居陋室苦何辞。杨门巾帼多佳话,更喜今时胜旧时。”这正是杨安琦几十年来情系桑梓、倾心报效祖国的感人精神的真实写照。一颗爱国心    杨安琦出生在一个两代人侨居缅甸的华商家庭,从小就爱看祖国的《人民画报》、《中国妇女》等杂志,常常为新中国辉煌的建设成就激动得流下热泪。“我是中国人,要为祖国的建设服务。”她抑制不住胸中燃烧着的爱国热火,向双亲表示了回到祖国的意愿。母亲不让女儿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