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现行《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寿文 《前沿》2010,(13):50-56
对两部法律性文件文本的对比,以及两部法律性文件修改的内容的对照表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无论在体例、结构、内容、还是立法技术上都深深受到现行《宪法》的影响;而现行《宪法》立宪思维存在的误区正是导致《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存在缺陷的罪魁祸首之一;这种误区表现为《宪法》与《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总章程"与"民族自治地方的章程"、"母法"与"子法"、"民主事实的法律化"与"党的民族政策的法律化"的对应关系的误读上。这三大误读是导致《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可操作性弱的原因之一。为了两部法律性文件的实施,正本清源,还《宪法》与《民族区域自治法》性质之本来面目,是学界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
李钢 《求索》2010,(9):206-207,187
作为儒家著作之经典《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本质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学。《论语》的"仁爱"学说并不是经文式的说教,它散发着自然清爽的诗性美,这些诗性的语言充分展现了"仁爱"的社会生态。孔子不仅提倡社会人文关怀,还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孔子学说中,天是万物之本源,万物同人类一样具有灵性。孔子的这一思想通过"比德"的文学手法,在《论语》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是《论语》的文学之美,更是《论语》反映出的自然生态之美。如果说,社会人文之美与自然生态之美是《论语》内容的反观与写照,于文学形式,《论语》也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文质中和"的修辞文学为《论语》美学思想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这才使《论语》之语言文字能既简约含蓄又富有意蕴,进而成就诸多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3.
刘鑫 《前沿》2014,(19):236-237
本文论及的"体制",是文论的体裁,作为文学作品的存在形态,是文体规范性、规律性的外在呈现。《随园诗话》与《谈艺录》同为诗话,因而它们在体制上既有"通",也有"别"。相对于其他批评文体,诗话有其特有的体制面貌。而《随园诗话》与《谈艺录》也各有特色,《谈艺录》更是古典诗话的终结。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郭沫若留给了世人《蔡文姬》、《武则天》、《郑成功》三部历史剧作,另一些创作计划却由于"种种原因"付诸东流。归根结底,是时代、性情和环境决定了郭沫若的"写"与"不写"。  相似文献   

5.
叶国斌 《政协天地》2014,(12):46-46
江天德,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江大师"、"江天师"。他是清流县政协常委、清流县客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痴迷客家文化。他勤于笔耕,先后出版过散文集《乡关》、《乡韵》和长篇小说集《乡野》。他的散文作品《怀念母亲》被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选入《收获灵感与感动》一书;《茶树·茶籽·茶油》荣获第二届"古风杯"华夏散文大奖赛优秀奖,  相似文献   

6.
周山东  吕锡琛 《求索》2011,(7):107-109
《道德经》之"道",从伦理秩序的维度而言,是《道德经》理想社会中的合理的秩序,其以精神性的形式内渗于《道德经》所设想的社会秩序之中,本质上是包含客观必然性与主体能动性相统一的"自由意志秩序"。在《道德经》看来,要使"道"这种形而上的秩序落实为现实生活的秩序,不仅在于人们对"道"中所蕴含的秩序精神的自觉体悟与主观表达,调整现有的制度安排;更为重要的是人的行为活动的自觉践履。《道德经》以"道"为核心的伦理秩序思想,为和谐社会的伦理秩序建设树立了一个价值愿景,对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的形成也有着独到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席忍学 《前沿》2010,(16):140-142
贾平凹小说中的"畸形"人物很多,但具有文化隐喻的"畸形"人物自《废都》开始出现,而具有文化隐喻的先天"畸形儿"是《白夜》(1995)中颜铭的豁嘴婴儿、《高老庄》(1998)中子路和前妻菊娃的儿子——双腿残疾的石头、《秦腔》(2005)中夏风和白雪的没长屁眼的婴儿。"畸形儿"意象在《白夜》《高老庄》《秦腔》中反复出现,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它隐含了作者不断变化的城乡观和文化态度。不仅如此,贾平凹借助"畸形儿"意象揭示了深刻的世界性主题——城乡关系和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而且表现出显而易见的艺术独创性。  相似文献   

8.
信用证业务在对外商事贸易活动中广泛运用,但信用证立法在我国尚属空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规定》)为信用证立法奠定了基础。《规定》第16条的"保证制度"与《担保法》中关于保证人的抗辩权规定不相一致,通过对《规定》和《担保法》中的"保证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认定《规定》中的"保证制度"是构建于《担保法》基石之上融合信用证特性所形成的一种特殊保证制度。  相似文献   

9.
史继东 《求索》2010,(9):194-196
《荀子》承继了儒家的价值立场,它以儒家先圣学说为基点,批判地吸收了诸子各家之学术思想,构筑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儒家的荀学"。《国语》作为一部先秦史书,其编撰成书远在荀子之前,其蕴含的政治、经济、礼乐等思想成了《荀子》"王霸兼用"、"法后王"等思想的重要渊源。"王霸兼用"思想是荀子政治思想的一大特色,《国语》是先秦时期最先肯定霸道思想的一部典籍,它的"重霸"思想对周道衰亡这一历史潮流作出了必然性阐发,也对霸主功业之措施作出了高度肯定。《荀子》的"王霸观"表现了对《国语》霸道的肯定以及对争霸措施方略的因袭。同时,《荀子》的"法后王"思想也得益于《国语》的影响和启迪。《国语》中诸多"法后王"式思想的记载都为荀子这一观点的提出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辞旧迎新之际,嵊泗县纪委监察局向全县近2000名党员干部送去了新年礼物——"四书一卡"。"四书"是《党员干部作风效能建设学习读本》、《廉政红线"一本通"》、《廉洁幸福》和《同舟心相"廉"》,一卡是廉洁自律提醒卡。在给党员干部送去节日祝福的同时,也温馨提示党员领导干部过节不忘廉洁,时刻警钟长鸣。  相似文献   

11.
史习斌 《求索》2010,(4):187-189
《新月》月刊是"新月派"这一名称的直接来源,也是"新月诗派"得以命名的原因,它是继《晨报.诗镌》之后新月诗歌同人的又一个大本营。诗歌是《新月》文学的重镇,《新月》月刊孕育了"新月诗派"的成长,也见证了这一诗歌流派诗风和形式前后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吴小洪 《青年论坛》2011,(4):130-132
与先秦诸子文章相比较,《庄子》寓言中出现了较多的技匠类人物形象。《庄子》作者深受上古文化观念的影响。其特定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也决定了《庄子》寓言的价值趋向。"道"是庄子哲学的本体,运用技匠类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以"技"释"道",技匠技术之精妙正好说明"道"的自然无为。  相似文献   

13.
刘伟 《求索》2011,(4):203-205
在竹内好的《鲁迅》中,"文学"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概念,包含独立品格、自我否定功能和行动机制的思想态度或行为方式。这种"文学主义"是属于"机能性"的,它是《鲁迅》的核心所在,也是理解"竹内鲁迅"的基本前提。竹内好以对"文学"的机能性的理解,来重新界定鲁迅以及与文学的关系,从而构成了独特的"竹内视角"。  相似文献   

14.
李小兰 《理论月刊》2010,(3):122-124
学界研究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存在重理论内涵("说什么")轻批评文体("怎么说")的倾向。本文从批评文体的角度进行观照,认为它们的文体皆是王国维自觉批评意识下的主动选择,指出《红楼梦评论》的颇受指摘与《人间词话》的备受赞誉与它们使用的文体密切相关,并从正面比较和反面假设中揭示词话这种传统文体具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琴 《求索》2010,(9):126-128
关于《中庸》之"未发"与"已发"问题的理解是理学家思想体系建构的关键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在某种意义上决定其学说的理论走向及学派归属。道南一派与湖湘学派的思想分野也以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为基础。朱熹对此问题的观点原与胡宏相契,后则产生疑问而发"中和新说",终以"心统性情"为此问题之结论。朱熹作《知言疑义》,胡宏"心为已发"之说正为其疑义之一。在理学的视野中,"未发"、"已发"问题又与《易传》"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句、《乐记》"人生而静"句相牵涉,以至于引起诸多争端。朱熹哲学体系的建构实以对该问题的认识发展为枢纽,而胡宏的学说则对朱熹心性思想的建构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奎群 《求索》2013,(3):147-149
王永兵先生认为《伤逝》是一部自我质询的小说,在"我是谁"的反复疑问中,小说经历了"我是我自己的"到"我不是我自己的"自我否定。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涓生与子君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知识分子,铸就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首先是当时的社会没有实现"我是我自己的"的条件,其次是他们的性格中的怯懦、自私等弱点。《伤逝》尽管有反封建思想的意义,但它着重表现的是鲁迅先生对知识分子"个性解放"思想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中华文化元典的奠基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作为"五经四书"中的群经之首《周易》,至今仍被现代学者视为"卜筮之书"而难登文史哲大雅之堂,这怎么能谈得上将《周易》推向世界?为此,作者经过翔实考证,从文字学、文物与典籍资料及其《周易》释文等不同层面廓清原委,阐发《周易》是中华文化元典的奠基作,这对于深入研读国学著作,让《周易》更好地传扬海内外,无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全国政协与国外议会不一样 《今日中国》:中国的全国政协与国外的议会有什么不一样?《今日中国》的外籍雇员说,近年来在美国的政界当中有一种"说客",他们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这位外国同事想通过我来问您,在中国,尤其是"两会"的幕后有没有"说客"的影响,商人会影响政策或者"两会"的议程吗?  相似文献   

19.
沈善增 《传承》2011,(7):66-67
古往今来,人类文化以价值取向定位,只有崇德文化与崇力文化两大种。中华文明之所以优越,就因为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明确提出了"道德"的概念,确立了崇德文化话语。但《老子》所言之"道德",与今天使用的与"法律"相对而言的"道德"概念有所不同。今天所指"道德",在古时属于"礼"的范畴。"道德"属于伦理范畴,但处于伦理的高端,"礼"则属于伦理的底线。今天通常认为"法律"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其实"礼"(游戏规则)也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只不过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底线。崇德文化之"德",使用的是"道德"的古义,或谓"本意"。  相似文献   

20.
《同舟共进》2009,(6):75-75
广东广州 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同舟共进》第5期推出《触摸"五四"还原"五四"》专题,组织了一批高水平的文章,让人重温历史,探寻真谛,体现出编辑的智慧与胆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