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与生活》2012,(2):61-61
一份《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底,微博账户已增长到3.2亿个,微博每天发布和转发信息超过1.5亿条。微博俨然成为一个巨大的互联网舆论场。但是,在微博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买卖“粉丝”等问题,损害了公共利益和公众利益,引起网站、用户和公众的不满。  相似文献   

2.
2011年11月12日凌晨,一条“海南高校支教女学生被灌醉轮奸”的微博开始在网络上疯传。虽经警方查证消息为谣传,但谣言已使传播者与当事者的正常生活发生了巨变。  相似文献   

3.
疫情突然袭来之时,出于职业敏感与关注,予以转载时,稍加臆测地"发挥"评论一翻也是常有的事儿。而本案真实案例告诉人们,这种不乏虚假内容的评论与散布谣言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转发疫情臆测"发挥"引祸端刘某系一家大型养鸡场退休职工。或许是职业敏感,2018年3月初,刘某在国家农业部网站看到一条关于某某地区某养殖户饲养的蛋鸡出现疑似禽流感症状,发病1 000只信息,便在自己的微博上用名为"富民天地"的微博账号转发内容为:"我正在看‘某地区发生一起家禽H7N9流感疫情’,分享给你,一起看吧!比邻地区都有发病,没有上报,程度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4.
刘佳 《公民与法治》2013,(18):11-11
从秦火火、立二拆四到周禄宝……短短几天时间内,被公开的网络造谣者名单逐渐变长。“人心惶惶,风声鹤唳,现在大V们发微博变得更加谨慎。”在微博上,一位粉丝数量超百万的大V对记者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络营销人士对记者说,和5年前相比,网络水军不仅把造谣的主要阵地从网络论坛转至微博,更牵涉出一条大V转发谣言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5.
2011年的诸多重大公共事件中,微博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这些事件中,微博还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谣言借助这些点击率高的事件插上了翅膀。有的谣言则制造了事件本身  相似文献   

6.
微博是网络社会新兴的交际和信息集散的重要方式,一经出现,便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其价值在于它体现了公民言论自由的追求,成为公民自由表达的平台。作为一种新的言论载体,微博在言论自由的同时,又存在着危及隐私权的问题,有可能导致信息泛滥、谣言蜂起,有着负面的影响。在一个追求法治的国家里,言论自由必须依法实现,用法律来构筑言论自由的边界。因此,在保障微博言论自由的同时,又必须使其接受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7.
微博的出现为群众提供了新的问政渠道,也为政府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新平台。作为检察机关,应当重视微博在群众工作中的作用,善用检察微博、用好检察微博,走出一条符合检察实际和微博特点的"新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8.
分则内容的比较“旧条例”在“政治类错误”中规定了12个条文。“新条例”在规定“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时则对此进行了一些调整,条文增加到15个。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增加了关于从国(境)外携带反动读物入境(第四十七条),组织、利用宗族势力对抗党和政府、制造宗族矛盾破坏社会稳定(第五十七条),编造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传播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第五十八条)等行为的处理规定。二是将“旧条例”第三十四条和第四十二条的内容合并为一个条文即第四十六条,并且对有关内容做了适当补充修改。三是将“旧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  相似文献   

9.
何冲 《法制与社会》2015,(2):210-211
目前,由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谣言传播现象愈演愈烈,网络谣言的捏造与传播不仅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诋毁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削弱了政府公信力。政府对网络谣言的治理一般采取技术手段、法律法规与政策构建三种方式。就目前情况来看,政府网络谣言治理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治理背景,政府针对网络谣言的治理模式必须有所创新;其次,微博这一网络媒体平台的迅速扩张给政府治理网络谣言提出了全新命题。  相似文献   

10.
玫丽娜 《江淮法治》2012,(17):48-48
报载。湖北省武汉市前不久出现灰霾天气,随后网上出现了多种传言,其中还出现了“青山地区化工厂氯气泄漏”、“钢锅炉爆炸”等谣言。武汉警方及时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权威消息,公布并未发生泄漏和爆炸,并呼吁市民不要信谣传谣。  相似文献   

11.
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出现了直播失误,上一条新闻尚未播放完毕,导播就将画面切换回了演播间,主播李梓萌开始播报下一条新闻,导致两条新闻出现了“混音”播出、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账号在21点09分发布了一条致歉微博:【致歉】今晚《新闻联播》因导播员口令失误,导致画面切换错误,特此向观众朋友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12.
消防水枪向天空喷出水龙,降落时就成了一场"雨",几位领导模样者打着伞,"冒雨"谈论着现场工作,前方有摄像机在拍摄!!9月13日晚开始,一条内容为"领导冒雨视察工作"的微博迅速扩散,并引发网友集体热议。14日,该微博涉及的四川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出回应:该场景出现在12日,但并非  相似文献   

13.
《法庭内外》2013,(6):36-36
近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集中部署了打击利用互联网造谣和故意传播谣言行为,并查处了贵州李某等多名利用互联网制造和故意传播谣言人员,关闭了一批造谣传谣的微博客账号。一些网友对此有所质疑,认为打击传谣无需如此兴师动众,有真相,则谣言不攻自破,甚至以言论自由来为自己也许并非有意的传谣行为辩护。他们却忽视了一点,一个虚假信息和一个真实信息在传播中的效果很多时候是完全一样的。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人们通常完全无法鉴别哪个才是真相。何况,谣言常常自称它才是真相。在传播过程中,并不是说真相就能自动击败谣言,相反,它和谣言是平等的,对公众来说常常只是又多了一条信息而已。正是基于谣言的刻意伪装性,加上谣言涉及的内容又往往是敏感的,能够激发公众兴趣的,所以在恰当的时机,谣言的传播效果甚至往往好于真相。  相似文献   

14.
正截至2013年3月底,我国微博用户已经突破5亿。微博传播速度之快、受众之多、影响力之广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报纸、电视台。正是由于微博巨大的影响力,现实中屡屡发生滥用微博的现象。在高度推崇关注度的微博平台上,个别博主为了赚取点击量、提高知名度,罔顾道义、不负责任地发布不实信息。一些热点涉诉涉法案件为炒作提供了绝佳的话题材料。比如在李某某等5人涉嫌轮奸一案中,由于案件涉及名人、官二代、强奸等敏感话题,各路谣言甚嚣尘上。在李某某案尚在侦查阶段时,就传出受害者撤诉,  相似文献   

15.
陶家平 《江淮法治》2013,(17):38-39
作为时下热门的交流工具,微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用微博表达思想,分享心情本是自己的事,但也要紧守法律底线,有些信息不能"博",莫让微博给自己"惹祸"。散布谣言案例:江某是一名大二学生,属于微博一族。2010年7月的一天,江某为吸引网民的关注,编造了一则其就读学校所在地即将发生大地震的消息,并将其发表在自己的微博上。由于当时刚刚经历了青海玉树大地震,人们闻"震"色变,所以江某的微博迅速得到关注,短短五天内,江某的微博点击率达到近万次,造成其学校所在地的部分群众走出家门、涌上街  相似文献   

16.
程新友 《检察风云》2011,(11):70-71
微博兴起 “有事没事‘织’条‘围脖’,随时随地刷新内容”,这是马静最近每天都会干的事,她拿着手机一整天都在上微博,每天发微博五条以上,经常无缘由地反复刷新微博。作为一家公司白领的她,每天都会发几条微博,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心情感受,她也会关注社会上的热点,并大量转发信息,回复别人。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生活》2012,(9):13-13
4月12日晚间,新浪微博“李琢19961003”迅速蹿红。当晚10时左右,微博内容被删除,但被网友截屏保留。该微博身份为“成都计生委办公室主任”,但未经新浪微博加v实名认证。微博中最早的内容发布于去年11月11日,共发微博126条。  相似文献   

18.
冯国栋 《政府法制》2013,(28):15-15
8月29日,武汉警方对外公布,查获号称“中国最大的网络推广网站”的特大网络造谣传谣团伙,其中涉嫌参与谣言传播的大“V”微博账号达300多个,粉丝数量达2.2亿。谣言背后的利益链也随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9.
《检察风云》2013,(18):7-7
【多地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1、山西批捕23名“网络大谣”:2、河北多方切调联动打击网络谣言查处百余条;3、浙江打击网络造传谣言1978家违法网站被关停;4、贵州查处25起网络谣言案件;5、新疆半月处置谣言802条拘留72人;6、陕西打击网络违法22人被批捕;7、河南打击网络违法犯罪131人被批捕。  相似文献   

20.
为缓解整治谣言与保护言论自由的紧张关系,一个可以纳入法律规范的谣言,在内容上,它必须是虚假的或者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在后果上,它必须具有不可欲求的危害;在主体上,它必须存在一个具有主观过错的人。但是,对于谣言内容的真假、后果的危害,传播者过错的认定,因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法律要求以及相应的不同举证责任。并且,也只有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严格区分的意义上,政府整治网络谣言的行动与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宪法规定才不会有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