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了改变生活方式以及寻求发展契机,主动流入城市,对城市生活渴望而执着,然而一系列社会矛盾的存在使其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融入城市社会,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只有积极推动社会转型与管理机制变革,才能更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发展所期待的包括满意工作、生活质量提升、健康生活、社会融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部分。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追求城市生活的动机更为强烈,目前正处于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难以回归农村社会的边缘化境地,陷入身份认同困境。为了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相关部门要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教育和培训、实现"回流式"市民化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3.
房彬 《求实》2014,(3):75-78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农民工队伍的主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消解他们面临的价值冲突,塑造健全人格,调节并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从而帮助他们早日适应城市生活,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这是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旨归。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第一,新生代农民工兼具有农民工和青年双重身份,是城市社会和谐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稳定价值;第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农民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城市乃至农村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进城务工后能不能真正融入城市,是当前各个城市及其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主要面临偏低的收入和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对发展的渴望和自身知识技能短缺、长期以来的城乡文化隔阂和城市社会的排斥心理等障碍因素。要破解这些障碍,使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农民工个人等合力参与的积极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游民”到市民: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融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的特殊产物,农民工向城市大规模移民作为城市化的一种必然现象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而占农民工群体主流的,长期滞留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游离于农村和城市两端极易变成"游民",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将产生不良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经济、社会和文化心理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只有心理文化的适应,才说明农民工完全融入于城市社会。新生代农民城市文化融入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交往的隔离,生活方式的隔离和心理的隔离三个方面,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融入必须从自身完善构建、城市接纳包容、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4,(8)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存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政治参与方面的制度性障碍,呈现城市户籍排斥、社会保障缺失和政治权利剥夺现象。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困境源于制度变迁成本(制度设计成本、制度转换前后的摩擦成本和新制度生成后的机会成本)过高和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为此,要努力构建"三公"社会环境,深化户籍制度管理改革,畅通基本利益诉求渠道,推进相关法律创新进程,大力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是中国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有现实必然性。就理论基础来看,主要关涉社会排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认同理论与城市化理论等;就现实必然性来看,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是我国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与实现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先后经历了控制、有序引导以及制度推进等三个阶段。现阶段,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有序融入城市,必须坚持三个相统一原则:主导性与协同性相统一、主体性与客体性相统一、认知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通力合作。政府应强化自身职能,共青团及其他社团组织应充分发挥优势,企事业单位要调动积极性,城市社区要大有作为,多位一体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这庞大群体中,新生代农民工占相当大比例,他们在性格特征和行为导向方面与上一代农民工存在较大差别。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应充分考虑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生活的特殊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权益,从而保证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正>新生代农民工已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政府应重视这一群体的利益诉求,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今日之农民工已非昔日之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拥有"市民梦"。他们主要是80后和90后,总人数达1个多亿,占农民工的60%以上。他们大多是在城市社会里接受的"成人礼",是面朝城市的一代,无法像老一辈农民工那样向农村"转身"。他们  相似文献   

11.
如何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学界尚缺乏社会政策体系构建视角的系统研究.囿于福利缺乏、内需不足,中国应构建出适应经济、社会转型需要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政策模式——即从生产型社会政策模式转向积极社会政策模式,这一模式转型亟待实现五维度转变.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积极社会政策体系具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重庆市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各项社会政策均有明显的积极社会政策蕴意,“重庆实践”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而言,融入城市的愿望更加强烈,融入城市的意识更加自发和主动,我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其市民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其在实现身份的彻底转化和观念的真正认同上依然面临重重障碍.因此,有针对性地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及应对策略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农民工群体为城市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但由于其农村身份的限制,农民工群体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通行证。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一半左右。新生代农民工与过去老一代农民工一样,同样有面对身份问题的限制。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方式、价值理念、思想状态等方面的表现都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所以老一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的分析不能完全适用于新生代农民工,需要进  相似文献   

14.
朱佳发 《党建》2012,(6):47-47
当前我国外出农民工有1.64亿人,其中约六成是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中的大多数虽然户籍在农村,但长期在城市就业,在社区生活,希望能与城市居民平等享有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的制度保障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荣 《学习论坛》2008,24(7):67-70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农民工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5亿农民工长期奋斗在城市建设的前线,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渴望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城市创造自己的辉煌人生,不仅为城市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而且获得城市的认同.但是,目前的制度环境给他们带来的不是理想的实现,而是心灵的伤痛.探究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的制度环境,找出困扰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制度因素,探索为新生代农民工权益提供制度保障的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政治参与与实现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德平  杨倩 《学习月刊》2009,(18):92-93
一、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政治参与的意义 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亦称参与政治,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政治参与就是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直接参与或试图影响城市社区政治过程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肖英杰 《新长征》2012,(9):60-61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52亿,农民工总量约占城镇常住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但是,许多农民工因为户籍等现实问题而无法享受城市的种种公共文化服务,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需要上呈现出新特点、新要求。与父辈相比,  相似文献   

18.
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80"、"90"后农村青年。2010年,由全国总工会中国工运研究所等部门组成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历时3个月,在大连、东莞、深圳、福州、遂宁、广安、青岛、烟台等10多个城市调研所形成了《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是:出生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19.
宁秋辰 《唯实》2011,(3):79-82
新生代农民工违法犯罪问题日趋严重,这是他们融入城市受阻的极端结果,而城市社区生活情况直接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程度。通过建设城市新型社区、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有效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制度根源是城乡二元住房制度改革滞后,主要表现为新生代农民工无力在城市购买住房、在住房租赁市场处于弱势地位以及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较差。住房政策作为体现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方面,探索如何使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到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中来,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自我实现和社会融入具有重要价值,对加强社会治理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