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丹 《法制博览》2015,(7):208-209
善意取得制度是我国现行《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的物权变动规则,其核心构成要件是受让人在获得财产时,其主观状态是善意。但《物权法》对于"何为善意第三人",善意的具体判断标准及判断时点均未作出具体规定,导致理论和实务界都出现纷争。对于善意的正确判断,需要有客观的判断标准,准确的判断时点,以完善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2.
崔娟娟 《法制博览》2013,(11):96-97
《物权法》确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然而现行不动产善意取得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认识。不动产是否应当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以及善意取得各要件的具体含义历来都是争议的焦点。动产和不动产是否应该区别立法也是学者们关注比较多的问题。笔者从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设立的合理性、构成要件以及法律效果三个方面来阐述不动产的善意取得。  相似文献   

3.
沈晓奕 《法制博览》2015,(3):116+115
善意取得制度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保护交易安全和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作用,它是指行为人将其无权处分的他人财产转让给买受人,如果买受人在取得财产时主观上是善意的并支付相应对价,就可以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原财产真正所有权人就不能向买受人要求返还财产,只能要求无权处分人承担赔偿责任。我国《物权法》规定善意取得制度可以适用于不动产物权,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构成要件展开分析,以促进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司对外进行越权担保的行为,会影响正常的交易秩序以及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关于越权担保行为是否有效,理论界存在不同的学说,随着《民法典》的颁行,相对人是否善意成为判定担保合同是否有效的关键要素。相对人善意与否,主要看其是否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关于这一义务,通常认定为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形式审查。但是,关于审查的具体范围,以及举证责任的承担,仍是司法实践中尚未统一的部分,因此本文对相对人善意的认定标准进行探讨,以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在近现代民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善意取得制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善意取得制度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可以有效的保障商品流通和保护交易安全,促使市场正常的运行。我国在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中,加入了善意取得制度,同时还规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本文简要谈了一下笔者对善意取得制度的认识,并且提出了不成熟的完善意见,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赵二同 《法制博览》2013,(1):234+231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交易中完善交易行为、保护交易双方利益、保障交易顺利进行重要规则。物权法明确规定,交付是动产善意取得的必备要件。我国物权法中规定了四种交易方式,即现实交付、简易交付、指示交付、占有改定。然而,现实生活中,对善意取得制度下指示交付、占有改定的交付方式颇有争议,本文作者对此持否定观点并给出论证。  相似文献   

7.
钟易明 《法制博览》2023,(11):166-168
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理论界以及实务界一直存在的争议。我国民法及其有关规定尚未明确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且司法实践中对盗赃物的处理办法依然以公法为标准,而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本应是民法领域的问题。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交易方式的多样化,对交易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世界上大多数民法法系的国家也已经完全承认或有条件地承认了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推动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国际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8.
交付是善意取得成立的要件,然而物权法第106条却没有明文指出观念交付是否也属于善意取得制度里的"交付",比如占有改定是否适用善意取得。本文对此争议进行研究,探析了肯定说、否定说。在充分权衡利害得失的基础上,联系善意取得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市场交易安全和便捷,得出我国采用否定说较适宜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善意取得是我国民法为衡平原权利人和受让人之间利益冲突而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试着对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构成要件及效力其作出简要梳理,并指出目前我国善意取得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与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凤 《法制博览》2023,(11):114-116
所谓股权善意取得制度,就是无权处分人将股份以多种形式,如转让的方式,将股份分给受让人,在股权受让过程中若是善意以及伴随着合理的股权受让价格,最后按照我国相关法律依法对受让的股权进行登记,那么就代表受让人获得股权,并符合法律制度。通过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产生方式来看,其是由物权善意取得制度演变而来,即将“股权”植入到物权当中,同时自股权善意取得制度形成以后就存在很大的争议,由此该制度就成为民商法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议题,而学者之所以对股权善意取得制度如此关切,一方面是由于该制度在法律上的适用还存在些许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股权转让属于社会财富流转,且当前各公司、企业的股权流转速度逐渐加快,因此在股权善意取得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基于此,笔者就当前股权善意取得制度所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展开分析,并引申出对该制度的法律思考,进而达到提升股权善意取得制度适用性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