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有着丰富的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的描绘中,可以了解他们关于和谐的哲学思想:和谐的本质是矛盾的和谐,和谐的机制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和谐的内涵是主客体关系的和谐,和谐的理想境界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灵魂,是人类先进文化的代表,以其科学性、先进性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导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开放的思想体系,为我们提供了鉴别和谐文化的理论武器以及整合和谐文化资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社会建设理论,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时红杰 《长白学刊》2007,(4):135-137
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谐文化的建设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干调整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政治稳定;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必要的精神资源。建设和谐文化,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中外先进文化,创新社会道德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5.
《湖北宣传》2007,(5):9-9
按照省委宣传部部署,省广电总台正式提出了打造“和谐广电”的全新工作思路,成立了和谐媒体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和谐媒体建设动员大会,对全台和谐媒体建设活动进行了详细地安排,分四个阶段推进和谐创建活动,努力为建设和谐湖北发挥省级主流媒体的积极作用。总台具体从5个方面推进改革,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第一个加强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古今中外,追求社会平等、安定、和谐,是人们共同的愿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通过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阐发,揭示了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段学芬  李翠玲 《求索》2011,(1):108-109,130
本文从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和谐度指标体系评估过程模型的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设计、和谐度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指标遴选原则和方法、和谐社会建设中和谐度指标体系指标及权重的确定、指标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七个方面,展现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全过程。这一体系由3个层次、6个分系统、22个具体指标构成。这些信息构成了反映社会和谐状况所需信息的整个系统。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和体现其办学价值取向的需要,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各级党组织为关键,狠抓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王秋波 《传承》2007,(5):56-57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建设和谐文化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谐文化需要建设,更要创新,同时要积极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为和谐世界提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出现了掩盖矛盾创“和谐”、排斥竞争保“和谐”、否定革新求“和谐”等三种形而上学的倾向。我们必须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既要坚持团结和谐又要正视矛盾问题,既要坚持互利共生又要鼓励正当竞争,既要坚持社会稳定又要激发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2.
感恩是一种传统美德。弘扬感恩文化,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利于缓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要加强感恩教育,深化感恩文化研究,创立中国的感恩节。  相似文献   

13.
小康社会理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运用,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两者之间有着内在一致性的深刻关系,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发展合理性问题。发展合理性问题的实质是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观的问题,是对发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只有从发展哲学、发展合理性的角度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才能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达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5.
马中柱 《岭南学刊》2008,3(1):15-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规律,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的理论基础。社会和谐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离不开人们的能动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调整改革要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不能把别国的经验当成万应灵药。  相似文献   

16.
论科技进步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岭南学刊》2007,(1):66-69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建设和谐经济环境的保证,是建设和谐政治局面的条件,是建设和谐文化氛围的途径,是调节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因而,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市民社会理论有其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基本内涵。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立和健全,我国的市民社会得到发育、成长和崛起。必须从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联接上解读当代中国的市民 社会。我国市民社会最突出的特点是其与国家形成协调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这决定了其在结构和机制 上、在社会公共秩序和个人心理精神秩序上,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民主制度能够落实和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纠正市场失灵;法治能够规范公共权威的行为和公权的行使,纠正政府失灵。制度完善是民主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而制度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民主法治不仅能够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而且能够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形成合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郭霞 《青年论坛》2006,(5):22-2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和谐"基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整体和谐"性重要特征;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和谐"思想集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中庸之道"最高价值原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充盈于传统伦理道德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宽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对社会公正基本内涵的简要分析为基础,探讨我国社会公正缺失的主要表现,指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转变政府职能,使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成为政府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