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肤施(延安)会谈后,决心不再打内战,联合红军抗日,打回东北老家去.6月18日,张学良个人出资在西安创办了《西京民报》,作为宣传“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与张学良相交只有短短的8天9夜,然而两人却一见如故,引为知己。张学良被软禁失去自由后,周恩来整整思念了他40年。在此漫长的岁月中,周恩来曾三次忍不住思念之情,为张学良流泪。 1936年3月,经曾被红军俘虏的东北军619团团长高福源牵线联系,张学良提出由中共中央派一位全权代表,最好在毛泽东、周恩来中推出一位,与他商谈抗日救国大计,地点定在肤施(今延安,当时为东北军驻地),时间由中共决定。 4月9日,漫天大雪飘舞,蓄着长髯的周恩来踏雪赶往肤施,在城中天主教堂与张学良彻夜长谈。两人披肝沥胆,推诚相见,共商救国大计,张学良当即从私款中拿出20000银元,资助红军抗日,随后又加  相似文献   

3.
(一)东特领导下的民抗、东青与东妇 1936年4月,周恩来与张学良在肤施会晤,东北军与红军取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谅解。北平当时虽是宋哲元冀察政务委员会控制的地区,但它曾是东北军开赴陕甘前的长期驻扎地,东北各界流亡人士的汇集点。为了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方针,加强  相似文献   

4.
东特领导下的民抗、东青与东妇 1936年4月,周恩来与张学良在肤施会晤,东北军与红军取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谅解。北平当时虽是宋哲元冀察政务委员会控制的地区,但它曾是东北军开赴陕甘前的长期驻扎地、东北各界流亡人士的汇集点。为了贯彻执行党的  相似文献   

5.
在周恩来漫长的一生中,他与张学良交往的时间,短暂得微乎其微,前后算起来,都加在一起也不过八天九夜,然而,他俩之间却建立起了异常感人的深厚情谊。1936年,在国难当头的形势下,经被红军俘虏的东北军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的牵线联系,张学良于3月4日从西安亲自驾机飞抵洛川,与中共代表李克农、钱之光、戴镜元进行了联合抗日的谈判。为进一步商谈抗日救国大计,张学良提出,由中共派一位全权代表,最好在毛泽东、周恩来中推出一位,与他再一次商谈,地点定在肤施(延安),时间由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的一生同民主党派和广大爱国人士的交往甚多,情深谊厚。其中他与爱国将军张学良的交往,时间虽短,但感情至深。特别是日后周恩来在各种不同场合,三次为张学良悲惨的个人遭遇而落泪,更是成为一则历史美谈。 在周总理的一生中,他与爱国将军张学良的直接交往有两次,屈指算来也仅仅八天九夜。第一次是1936年4月9日,应张学良邀请,周恩来偕李克农及随行人员在肤施(会延安)进行的会谈。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酝酿红军西征和出兵陕南计划,周恩来请张学良为红军提供必要的现金和军火帮助1936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酝酿红军西征。同时,决定派红二十八军出陕南.与陈先瑞部第七十四师会合,转进河南,争取在鄂豫皖三省间取得新的发展条件。5月12日,周恩来与张学良秘晤于肤施。会谈中,周恩来向张学良通报了正在酝酿中的西征和出兵陕南计划.着重地请张学良提供红军必要的现金和军火帮助,提出了七九子弹10万发的单子.要求将其中6万发运送至肤施城,另4万发送给将出陕南之部队。  相似文献   

8.
孙果达 《党史纵横》2014,(12):31-33
正张学良在肤施会谈时还不愿反对蒋介石,随后却突然反蒋,尤其是突然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这种惊天逆转不仅使得当时的中共中央又惊又喜莫名所以,也使日后学者众说纷纭不得要领,成为西安事变研究中的一大悬疑。入党动机是谜底张学良的入党之谜理应由两部分组成:张学良是不是中共党员与张学良为何会在肤施会谈后几十天内突然要求入党。前者其实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作为极其重要的特殊党员,中共中央可以直接吸收  相似文献   

9.
原国民党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东北军的少帅张学良将军,在中国的现代史上是位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物,他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更是震古烁今,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被周恩来誉为“千古功臣”。张少帅曾同中共领导人多有接触,但他同周恩来的友情更为绵长,使周总理对张学良的思念达4O年之久,曾三次为其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说:我是在东北长大的.张学良说:“我知道,是老师张伯苓说的,我们是同师同年.西安事变前,周恩来曾与张学良作过一次会谈.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张学良将军在当时是一位复杂人物.他在中原大战中支持蒋介石,改旗易帜,一度是蒋介石十分器重的人物.他为了追求强国措施,还曾与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女婿交友很深,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有一定交往.张学良的所作所为,期望的是国家统一、民族兴旺.但是随着日本关东军的炮声,蒋介石“绝对不可抵抗”命令的下达,他一步步认清了蒋介石的庐山真面目.尤其是张学良依照蒋介石的命令率军“围剿”陕北红军连连受挫后,蒋介石一直不同意他恢复被歼灭的编制,使他逐步弄清了蒋介石排除异己的阴谋;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渍散,仍能打败装备精良的东北军,这不能不使张学良的脑子里产生很多疑团,并心生敬佩之情,因此他急于要弄清楚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的方针底细.  相似文献   

11.
有关张学良的史料可谓连篇累牍,但是关于这位东北军将领与中共三代领导人之间接触的史料却大多语焉不详。事实上,早在30年代,张学良就与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有过特殊的交往;他与中共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虽然始终不曾见面,可是彼此却神交已久;而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也曾与现旅居夏威夷的张学良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者自述:东北军是国民党军队的一支非嫡系部队,东北军地下党是我党在国民党军队中最强的力量之一。1936年,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推动下,统治阶级内部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日盖不满,要求抗日的人越来越多。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了逼蒋抗日,率东北军、十七路军(通称西北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作为中共首席代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进行工作,在政治风云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难才大略,使我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英明决策付诸实现。毛泽东同志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东北军、十七路军在抗日战场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安事变以独特的方式解决了中国从长期内战转向全民抗战,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关于张学良将军、杨虎城将军这两位千古劝臣以及我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功绩,已经有口皆碑。但对东北军地下党和广大党员在这一伟大历史事变前后,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所进行的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尚未有详尽的记述。1982年中共中央党史资资征集委员会成立了东北军党史组,积极开展征集东北军党史资料工作。中国共产党东北军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刘澜波同志辞世后,我们健在的东北军地下党有关同志有责任和义务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了解的情况如实地撰写出来,以启迪后人,就教于更多的知情者。  相似文献   

13.
爱国将领张学良对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在思想和行动上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但因当时他对红军北上抗日的支持是秘密进行的,所以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在纪念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60周年和西安事变60周年之际,深入探讨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关系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张学良当时联共抗日的思想轨迹和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在西北胜利会师的艰苦历程。张学良以特殊的方式支持红二、四方一面军北上抗日,是从他与周恩来举行延安会谈时开始的。在会谈时,他当面对周恩来表示了自己的这种态度。1936年4月9日至10日,周恩来和张学良…  相似文献   

14.
常海 《党史博采》2003,(11):36-38
周恩来“大无畏精神”挽救危局 张学良“一本初衷”舍身为国 众所周知,周恩来生前总是高度评价“千古功臣”张学良,并称他为自己的“老朋友”。而周恩来更是在张学良心目中留下了不泯的印象,张学良在被幽禁55年之后,刚一获得自由就公开讲道“周恩来先生,我非常佩服……他说话直截了当,人很聪明,我俩见面感情极好。”1936年4月9日夜,在国难深重的时刻,俩人在延安(时称肤施)初次秘密会晤,谋求携手抗日  相似文献   

15.
由于"肤施"和"延安"两个地名大致表示同一地区,在党的文献中的使用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如关于1936年12月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会晤事件前后对这两个地名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17西安事变———古城西安张杨“兵谏”国共两党再度合作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当时驻在陕西、甘肃一带。1936年春,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达成了互不侵犯及交通、通商等协定。同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派周恩来与张学良进行了会谈,双方就联合抗日的许多重大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与此同时,我们党又先后派汪锋、王世英、王炳南等同杨虎城进行了联络。在此期间,红军在前沿阵地与…  相似文献   

17.
(三)争取武装抗日,全力抓军事工作1936年4月,延安会谈以后,张学良将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确定共同抗日的方针,并采纳了周恩来同志关于干部自己培训的建议,积极准备抗日力量,培训中下层军官,提高抗日思想,先后办了军官训练团和学兵队。东工委积极为东北军培训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近20万东北军群龙无首,在主战主和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最后竟发展到内部残杀。危急关头,中共代表周恩来苦口婆心地多方做工作,才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1937年  相似文献   

19.
1936年初,李克农和爱国将领张学良在洛川举行了两次会谈。这是中共中央派出的正式代表和张学良的最早的直接接触,具有特殊的意义。张学良实现了与中国共产党直接联系的愿望,从此开始走上了联共抗日的道路。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自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来,所取得的最早和最重要的突破。有了这两次洛川会谈,才有周恩来与张学良的延安会谈,也才有西安事变的发生。这两次洛川会谈之所以能顺利举行并取得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毛泽东的正确决策、及时指导和周密安排。  相似文献   

20.
柯云  丽阳 《党史纵横》2009,(4):39-39
早些时候披露的张学良自述中透露,“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周恩来曾有过一次极为秘密的会谈,由于当时的政治气氛,这次会谈是绝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