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潮》2016,(5)
正宋希濂作为国民党军中的抗日将领,出生入死,屡建战功,特别是他先后率部参加淞沪抗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滇西反攻作战,战绩辉煌,对民族贡献巨大;作为被俘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他反省深刻,赞成中共统一战线方针,积极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奔走呼号。面对台湾国民党《中央日报》所谓"黄埔败类""中共鹰犬"的辱骂,他非常冷静。他以为,作为黄埔学生,追随蒋介石逆历史潮流而动,实  相似文献   

2.
一般历史教科书让人们对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徐州会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比较熟悉。其实,在江西正面战场进行的上高会战,其意义和战果都不亚于以上战  相似文献   

3.
<正>主编:朱海涛谢赤樱出版: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摘录:纵观全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数十次大的战役,都能看到黔军的身影——南口争夺战、忻口防御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4次长沙会战……还有中国远征军血战滇缅、松山战役、滇西反攻……一次次大仗、硬仗、恶仗,都有贵州子弟兵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保家卫国,英  相似文献   

4.
祝彦  胡飞 《党史文苑》2009,(8):45-49
一般历史教科书让人们对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徐州会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比较熟悉。其实,在江西正面战场进行的上高会战.其意义和战果都不亚于以上战役。上高,地处江西西北部,隶属宜春市,居于武功山与九岭之间.是南昌经浏阳进人长沙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上高会战挫败了日军企图抢掠赣江两岸物资的“鄱阳湖扫荡战”的计划,改变了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历次会战兵力六比一之惯例”。近年来,这一战役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周勇  王磊 《党史纵览》2004,(8):52-53
1937年8月27日,淞沪会战正在激烈进行.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05,(17):15-16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相似文献   

7.
我们很少关注台湾的历史教科书,但近来马英九表示要重新肃清民进党的历史观,让台湾的教科书进入我们的视野。 在"八年抗战"这章中台湾版教科书简单地讲述了上海、忻口、徐州、武汉四大会战,但着墨非常少(四大会战在大陆版本分别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相似文献   

8.
<正>抗战时期,冯玉祥在重庆坚持团结抗战,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抵制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间,他对从事抗战宣传的孩子剧团关怀备至,让团员们铭记在心。观看剧团演出后题词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沪东战区临青学校的部分中小学生逃难到沪西恩派亚戏院的难民收容所。虽然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9.
祝猛昌 《党史文苑》2011,(14):31-32
淞沪会战中,中国共产党以特殊的方式参与了难民的救济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中国共产党在此次会战中所进行的难民工作及其意义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叶介甫 《党史文汇》2005,(12):33-37
淞沪战役,"八·一四"空军首战报捷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并企图进逼南京,国民政府被迫实行对日作战,淞沪战役开始.8月14日,中国空军开始对日作战.  相似文献   

11.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第一次大的战役,对于中日两国战略的实施及其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依据有关史实,探讨中日双方在抗战初期的战略与淞沪会战的关系。一、抗战初期日本的战略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强大的 兵力打击中国,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中国实行 的是以空间换取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  相似文献   

12.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凇沪会战历时3个月。中国军队先后调集70余个师抗击日军。10月26日晚,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四行仓库,坚持战斗4昼夜,掩护主力部队西撤。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著述的《八年抗战之经过》中,有两份抗日战争初期的战斗序列表,其中均有东北军57军:它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及至1944年,战斗序列中已无57军。原来是1940年11月,就是这位参谋总长,当时的军  相似文献   

14.
淞沪会战爆发后,大批民众沦为难民.上海的难民救济工作在初期很大程度上是由民间团体进行.上海各慈善团体、各旅沪同乡会及其他社会组织纷纷设立救济机构开展难民工作.这对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保存抗战力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1903年8月20日,张灵甫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他扬名于抗日战场,却毁身于山东沂蒙的孟良崮。一1926年,张灵甫投笔从戎,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与刘志丹、林彪、袁国平、郭化若、胡琏、李弥、文强、唐生明是同窗。抗日战争期间,张灵甫一直在王耀武麾下南征北战。1937年,国民党军第51师参加淞沪会战,张灵甫勇猛果敢,指挥有方。嘉定作战时,面对蜂拥而至的日军,他甩掉上身军装,抱着机枪,率百余名  相似文献   

16.
《湘潮》1985,(9)
王甲本将军,是抗战期间在湖南牺牲的级別最高的将军。王甲本,云南省富源县人。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前毕业于国民党陆军大学将官班,淞沪抗战时任国民党第十八军第九十八师副师长,此后,先后任师长,副军长,第七十九军中将军长等,参加了鄂西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常德及衡阳诸  相似文献   

17.
陈辉 《党史博览》2006,(6):47-51
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的前身为七十四军,1937年8月在武汉成立,1946年改编为整编七十四师。它是国民党“王牌军”中最耀眼的一颗战场“明星”。它有一系列的美称:“御林军”、“抗日铁军”、“虎贲”师,并荣获国民党军中最高奖励——“飞虎旗”。它经历过一系列的恶仗、硬仗、险仗: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等许多重大战役,战功卓著。它产生了众多的名将:国民党第一战区第三十六集团军司令俞济时、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师长张灵甫……遗憾的是,它最终被蒋介石推向了内战战场。此后,它便不再辉煌,溃不成军,最后兵败孟良崮。  相似文献   

18.
]“八一三”事变后 ,日本加紧调集兵力 ,陆海军协同 ,向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在淞沪战场实施战略防御。日军“速战速决”攻占上海计划破产后 ,被迫将作战重心由华北转移到华东 ,第三次大规模增兵淞沪 ,在杭州湾北岸登陆 ,中国军队疏于防备 ,酿成淞沪抗战最后失败。  相似文献   

19.
<正>近来挤时间系统看了中国抗战正面战场的史料,边看边唏嘘不已。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几个关键性大战役,中方军队均数倍于敌,其中武汉会战中国军110万,日军仅区区30万人,最终却是中方败北,日军突破层层防线占领武汉。究其原因,固然有武器装备和部队战术水平的差距,但更重要一点,是中方战场指挥体系混乱,军令不畅、战场指挥权运转不灵。战役指挥官下达到参战部队的命令,如果双方不属同一系统则配属部队要先请示远离战场上百或上千公里的建制上级,得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记下了刘斐将军一段光辉的历史.刘斐生于1898年10月,19岁投于桂系白崇禧手下当兵,此后,他投身于打倒旧桂系和北伐战争.1926年东渡日本留学考察,1934年春回国后,帮李宗仁、白崇禧从事抗日反蒋活动,多次劝陈济棠反蒋并最终促成“两广事变”爆发.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任对日“作战组”中将组长,他坚持抗日,主张国共团结,亲自参与组织指挥了淞沪、南京、徐州、武汉等会战.抗战胜利之初,他不满于蒋独裁内战政策,多次提出辞职.1948年12月初,这位桂系出身的爱国将领,在抗战胜利后第八次递上辞呈时获准辞职.他返回湖南,秘密策动和帮助程潜起义.1949年4月,他积极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