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某市一家企业的附属学校的一位教师,其女儿在本校上学,后因搬家到离附属学校较远的地方居住,为减轻孩子路途奔波之苦,该教师将女儿转入新居所在地学校读书。但是附属学校认为,该教师的行为对学校造成了不好影响(其他学生也有转学的),学校要求教师将孩子再转回来。该教师没有答应,但是鉴于学校态度坚决,不得不与学校达成协议,保证下一学期将孩子转回来。转眼下学期到了,该教师没有践约,  相似文献   

2.
声音     
漫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重庆市民王娟得知,很多年轻父母都把襁褓中的孩子送到专业早教机构进行"潜能开发",被送去"上学"的孩子中,大的两岁,小的才5个月。王娟丈夫闻讯后,不顾各种早教机构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的高额收费,强烈要求送6个月大的女儿去"上学"。王娟想让女儿随性成长,又担心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女儿会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3.
我结婚的当天就做了母亲。我的大女儿叫柏青,这个名字还有点来历,她父亲在美国读书时和许多爱国的,在美国出生的台湾或香港同学一起办了一本杂志——《柏城青苗》。有一段时间,他负责编写《柏城青苗》。所以他给女儿取名“柏青”。当时,没有几个学生有孩子,大家都视柏青为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正9月14日是贺州市钟山县两安乡星寨村少年盘小军(化名)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第二周,此前他因病辍学在家已一年多了。"之前我常常劝儿子回学校读书,但他老是不听。驻村干部、老师多次来劝他上学,终于说服他愿意回学校读书了,我很高兴,心里轻松了,做起事来都有劲多了。"盘小军的妈妈如释重负地说。而对于相邻的回龙村8岁的李明明(化名)来说,这似乎困难得多。李明明是智障男孩,无法像正常的同龄孩子那样去  相似文献   

5.
广南县杨柳井乡宝月关村公所牙电冲村瑶族妇女韦庆芬,变卖嫁妆支持同是瑶族的丈夫———民办教师盘天斌建学校,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盘天斌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走路全凭拐杖。八岁时,他由父母送到宝月关完小就读。他自己拄着拐杖,一瘸一瘸地在10多里的山路上艰苦地跋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1976年7月,他终于以坚强的毅力念完初中毕业回乡。当时,村里的学校还没有办起来,村里的孩子要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上学。由于山高坡陡,孩子上学要途经一条小溪,洪水季节到来,家长就不放心。加之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不读书也吃饭、生意买卖也是人”,“生女…  相似文献   

6.
在多元文化的沐浴下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子成龙父母心 上海台尚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振烘先生到上海投资办厂后不久,家人就都来到了上海,现在已有6年多的时间。蔡先生的两个孩子分别在上海中学和复旦附小读中学和小学。蔡先生说,他的孩子之所以都上了上海本地的学校,是因为当时还没有专门招收台湾子弟的学校,但他认为,在本地的学校上学也很好,学校的要求要比台湾的学校严格。  相似文献   

7.
“学费”     
我们夫妻俩都是聋人,文化水平不高,在教育子女方面我们有自知之明,既然辅导上有困难,只能尽力供养他们上学。靠工薪供两个孩子读书,日子过得艰辛,但我们仍然很高兴,视孩子读书为家中头等大事。 儿子很小的时候,他爸爸就给他买了很多小人书,五岁时他就能给爸爸妈妈讲《甲午风云》的故事,那维妙维肖的手势动作逗得爸爸妈妈发笑。同事和邻居小  相似文献   

8.
江苏射阳县黄尖镇花川村男青年王文斌,今年刚入南京师范大学毕业。提起他的求学经历,小王总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乡亲们对我的关心帮助。”今年26岁的王文斌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王少荣患有精神病,”且一只眼睛失明。母亲朱仁秀左腿残疾。哥哥姐姐智力低下,一家五口唯有王文斌是一个健全的人。全家吃饭穿衣都由集体解决。1980年,王文斌到了上学的年龄。看到其他小伙伴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他拽着妈妈的衣角也要读书。可是一贫如洗的家庭拿什么让他去读书呢?这时村支部和学校的领导来到他家里,将王文斌接到学校,使王文斌走进了课堂…  相似文献   

9.
许多人都知道,在我们中国,在那些贫苦的家庭里,如草如蚁的父母往往供不起所有的儿女都上学读书,无奈,他们只好倾全部资财,忍痛以其他儿女的牺牲为代价,含辛茹苦地只供一、二个儿女上学读书。于是乎,这一、二个儿女便成为全家最金贵的人,在全家的炽热的目光里,他们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寒窗苦读的人生之旅;好好读书,以获得安身立命的本领,以实现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庭几代人脱贫致富的梦想,便成了压在他们肩上最沉重也最神圣的责任。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儿多女”的“穷大家”,长期以来,它还不能使每个本该享有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  相似文献   

10.
围剿贫困     
案例案例一:九岁的小莉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去上学。小莉的家在太行山最深处的一个小村子。小莉不能上学的原因很简单,在把三个姐姐都送到学校后,曾经发誓要让每个孩子都走出大山的父亲实在拿不出第四份学费。小莉不能上学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看护四岁的弟弟。上个月,小莉过生日时,除了得到两个鸡蛋外,还得到父亲不太肯定的许诺,如果今年的粮食、果子收成都不错,就让她也去上学,这让小莉兴奋得几个晚上没睡好。可是半个月前,小莉的上学梦被彻底粉碎了。家里的支柱———父亲帮邻居修房子时不慎从房上摔下来,…  相似文献   

11.
《时代潮》1994,(12)
湖北省松滋县庆贺寺乡水岩屋村残疾儿童蔡海军,做梦都想像正常儿童一样上学读书,但因家庭困难不能如愿。村小学校长张贤清了解情况后,请学校免去他的学杂费,背起海军来到校园,圆了一个残疾儿童的读书梦。  相似文献   

12.
邱烜 《当代广西》2011,(16):38-38
有一个企业家。他出差时偶然路过一个乡村,看到那里的学校条件很差,教室里的窗户空空荡荡,北风一吹,学生都被冻得无心上课。他还得知村里孩子上学的时候要经过一条河,因为没有桥,学生只好趟水而过,为此经常发生溺水事故。  相似文献   

13.
12年前,一对善良的夫妇资助四川少年杨虹重返校园,直到念完大学。4年前,杨虹惊悉为供他上学,夫妻俩已欠下10余万元巨债后,毅然举债8万远赴日本打工还债。如今,杨虹不仅替这对夫妇还上了债务,还被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今年63岁的项士信和53岁的郭淑杰都是沈阳公共汽车总公司职工。1990年7月,项士信住的那一带正在动迁,一天,项士信看到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的孩子正在和几个民工一块拆房子,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问他说:“孩子,你这么小就干这么重的活,怎么不在家上学呢?” 小民工说:“我想读书,可家里穷,没钱,我就自己跑出来找活干,挣了钱再回去读书。”项士信马上说:“赶明儿你不要干  相似文献   

14.
推荐理由:为星星点灯,助前路光明。目前正是南昌小学入学报名的时间,可自闭症孩子的上学之路却并不平坦,家长希望孩子能进入普通学校读书,可是这些孩子却因行为"怪异"等缘故被迫退学。记者了解到,目前南昌有6家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其中有5家都是自闭症患儿家长自己办起的。但是对3000人左右的自闭症患儿群体来说,这些机构还是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5.
陈芸 《人权》2002,(3):12-12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但是,随打工的父母进城的农村孩子,过去在城里上学却是一件难事。这是一种不平等,是对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的一种剥夺。 今天,坚冰终于被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开了,民工的子女可以在城里上学了,武汉市的一些公办学校还取消借读费,向民工子女敞开了大门。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其意义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16.
备课卡片     
小娅娜上学了哈妞娜今年13岁,母亲原是北京知青,插队到黑龙江并在那儿成家。生有3个女儿,娅娜最小,学习成绩最好,还是中队长。可是,不称职的父亲沉溺于赌博,家里负债累累。娅娜的妈妈不堪重负,又无法忍受丈夫的暴力,只身回到北京,在一家医院打扫卫生。其父先后让3个女儿退学,工作挣钱供他本人赌博作乐。今年初,3个女儿一起到京投奔母亲。于是母女4人住在某医院的地下贮物室,小娅娜常独自来到窗前,看着走进学校门的学生发愣,有时还穿上校服,戴戴“中队长”臂章,就像要上学一样。母亲很能理解女儿的心,于是她四处托人找学校…  相似文献   

17.
正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该上学了。当时,刘伯承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有人建议部队设立一所干部子弟学校,刘伯承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他觉得,自己办学校,方便倒是方便一些,但子弟学校容易发生一种偏向,容易在小孩子脑子里反映出部队的等级思想:这个是司令员的孩子,那个是某团长的孩子,产生不必要的对比,这对孩子的心灵是有害的。相反,在老百姓学校里读书,可以了解一些群众生活,可以和贫苦大众的孩子交朋友,对孩子将来有好处。  相似文献   

18.
许多人都知道,到了日本别的都不重要,惟独找到工作是最重要的,我也不例外。到日本的第一天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我们的学校还不错,虽然飞机晚点了,学校还有老师来接我,让我觉得初到陌生之地,人情还是很温暖的。到了学校的宿舍,还有早到的同学给我接风,我真的是太开心了。就在那天晚上,我认识了所有的中国留学生,还真的不少呢 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对我的教导是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向有的人学,上学没有几天就只打工不上学,最终只有“黑”在日本。“黑”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没有任何身份违法在日本居住。还知道了“黑”在日本的惟一…  相似文献   

19.
我女儿两岁,我的教育方式是什么都可以让她自己玩,但是面对女儿有危险性的行为时,我开始还可以说服教育,但是如果女儿再犯就会用打手心的方法,而且一直会打到女儿不敢再干。这样的方式对吗?会给女儿的心灵造成伤害吗?用伤害的方式来教导孩子不被伤害,并不能教导孩子正确地回避危险动作,反倒是一种鼓励。两岁的孩子处在对世界探索的旺盛期,充满着新奇感与兴奋。打是一种深刻的心理体  相似文献   

20.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研究与实践表明,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在多样性教育中为学生创造、选择条件,扩大选择的范围,发展选择的能力。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