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我们多民族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 ,制定了一系列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政策 ,成功地解决了国内民族问题 ,为世界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创立了范例。全面系统地研究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 ,从而努力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 ,是广大民族理论工作者和实际民族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科部主任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金炳镐教授和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王铁志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  相似文献   

2.
张永红 《传承》2010,(30):7-9
近十年来,"抗战时期中共民族政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出版了大量的论文、专著和研究资料。对"抗战时期中共民族政策"转变的必然性、内容及其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今后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强及拓展,以丰富对中共民族政策的研究,为我们现在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民族政策是调适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指导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行动准则。 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未把“民族政策”作为一门学科加以讨论,把它列入民族问题或者民族理论的 栏目之下。本文就建立民族政策学的必要性、民族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民族政策学的特点以及民 族政策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展开讨论,认为民族政策学应当从民族理论中分离出来,从施 政的角度研究民族事务的活动规律、民族政策的制定、执行、检查、反馈等措施,以及古今中外的民 族政策比较。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情况、民族问题、民族政策具有本国的特殊性。因此,我国民族政策研究主要是指我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的研究。然而,由于民族和民族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客观社会现象,各国对于解决各自的民族问题所实施的政策不一,且基于民族差异所产生的民族问题广泛存在于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交往关系之中。因而,我国民族政策的研究,不仅离不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问题~般原理的指导,同时也离不开世界民族和民族问题以及各国民族政策的对比…  相似文献   

5.
谭敏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3):196-202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贵州省民族研究所(院)创建60年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民族学的发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学科建设、民族工作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全局,服务社会,顺应时代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几代人的潜心研究,累积了大量宝贵的学术资料,为贵州民族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发挥了智囊作用.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民族理论的初步成熟期和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期。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成为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范例,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认真研究和总结这些理论与政策对于解决今天的民族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会先 《人民论坛》2011,(8):208-209
两汉时期是我国民族政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贵州的民族政策是两汉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央政府处理与贵州民族地区的关系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学者对这一内容的研究主要有二:从政治建制、经济开发、文化影响等角度研究当时中央对贵州的经营;不同时期不同中央政府的民族政策倾向不同。  相似文献   

8.
国家语境下的民族认同利益,首先表现于民族国家的利益,这种利益通过民族政策体现出来。每个国家的民族政策都有自己的特色,每种民族政策都蕴含着或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实质上是政策主体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国家的民族政策是否成功,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民族政策的合理性;另一个是民族政策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只有政策主体对国内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关系的性质、地位、发展趋势等有深刻的认识,而且价值取向合理,能够将民族的局部利益同国家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将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民族政策。而政策是否能够得到不折不扣地实施,关键在于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的理解、行政的效率和所能支配的政策资源数量。研究国家语境下的民族政策价值取向,把握民族国家的精神实质和基本的政策倾向,重视多民族国家认同利益的政策关照,是促进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急需回答:共和国建立的民族政策体系作何解读?民族工作的方针可要另起炉灶?民族关系的政治共识能否拆除重建?现在民族领域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今后民族政策怎样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略论中国封建王朝时期民族政策的二重性与云南社会经社发展的关系马曜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研究和探讨历史上的民族政策是否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合作、国家统一及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今天解决民族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和今天的民族政策,既有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建构研究”(批准号05XFX013)最终研究成果分为三部分:实证篇、理论篇、建构篇。实证篇主要用调查问卷、实地调查、文献检索得来的大量事实材料,描述了在自然地理、法律、政策、文化上对西部民族地区的不同界定,并以我国法律上、政策上和实践中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及界定标准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般特征;理论篇主要研究了核心范畴“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定量界定和定性界定的法律、政策、社会涵义进行了分析和论证,重点研究了中小企业法和中小企业政策的关系、现代大陆法系国家中小企业立法中存在的“政策法案”制现象、中小企业法的性质、中小企业法在现代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定位、中小企业法的特点、中小企业界定的理论模式、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表述的中小企业理论;建构篇中引入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文化和现代化研究,重点研究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中小企业来实现区域现代化的主要模式、国家现行的支持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现行立法和政策,对制定和实施适应西部民族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制度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我国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政策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并具有与现实结合密切、跨学科性强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可以分为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和多样性民族教育政策,三者共同构成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有机体系。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又可分为积极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和消极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多样性民族教育政策既要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要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相似文献   

14.
浅谈民族发展政策对科学发展观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政策的贯彻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民族政策的实质是民族发展政策。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的科学发展观,为中国尤其是中国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调整和制定民族发展政策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回应,也是民族地区赢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国家民委印发《关于建设第三批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的通知》,公布第三批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名单,云南基地成功入围。云南基地包含三个研究点,分别是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民族宗教工作队、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6.
巴林右旗的民族融合、民族共生、民族繁荣,与旗委始终把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分不开。多年来,巴林右旗委结合本旗民族发展现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教育方案,明确了以民族团结发展为主旋律的指导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在全旗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了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方面,把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写进乡土教材,让民族理论、民族政策走进课堂。另一方面,利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政策一直致力于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民族政策的实施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预想不到的负面效应,进而引发了学界关于我国民族政策设置导向的争议.这就需要通过梳理关于我国民族政策导向的"政策化"与"文化化"两方的观点与争议,提出对我国民族政策进行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图像化整理与研究是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得到极大的重视,为民族文化图像化的整理与研究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民族文化中图像化的整理与研究提供了搜集整理资料的技术保障。民族文化中物象化主题的提炼是民族文化图像化整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正亭 《思想战线》2015,41(3):69-73
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各种类型民族政策运行的结果表明,民族政策的选择决定着民族关系的走向,决定了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从诸多调适民族关系方式产生的实际效果看,为追求实际上的民族平等而施行的少数民族优惠性差别待遇政策,是相对意义上最合理的选择之一。各国的政策可以取长补短,互为鉴戒。  相似文献   

20.
论南诏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铁 《思想战线》2003,29(3):35-39
南诏是一个多民族集合体政权。其对辖地各民族的治策、移民政策和发展辖地各民族经济交流的政策,具有实用性、复杂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南诏的民族政策,既巩固和发展了南诏的统治,也促进了云南及周边地区的社会发展和各民族的交往。南诏的民族政策也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居于支配地位的白蛮和乌蛮贵族对其他民族进行压迫和掠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