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鲁生 《传承》2012,(15):70-71
手工艺是我国民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民间手工艺自身的文化特点和生存现状使其保护传承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民间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涉及国家文化安全、地域、团体权益和个体权益等方面的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影响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
布朗族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农耕文化、茶文化、纺织文化、建筑工艺、手工工艺、语言文学、民间歌舞艺术、宗教文化、民俗礼仪文化和民间信仰文化等等。在经历了社会发展变革和现代强势文化的冲击后,布朗族的许多文化遗产已经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就目前而言,布朗族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困难仍然是保护与传承的问题。保护与传承,是相辅相成的。所谓保护,  相似文献   

3.
覃莉 《前沿》2012,(7):165-168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发展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民族民间文化主动性传承的模式。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土家族区域的民间工艺美术生产存在的问题:传承保护的自身缺陷、产业化水平低、政府主导意识不强、轻视产品研发、理论研究滞后等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给出了分层保护、规划培育市场、多种产业化模式结合、培育优势品牌、关注人的因素提高整体素质、打造企业文化保护文化空间、注重学者参与等解决策略。认为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化的本质是文化自觉与解决民生问题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福鼎市共有畲族人口3.2万人,现仍保留有畲族语言、山歌、传说、民俗、刺绣、畲药等民间传统特色文化,这些都是畲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福鼎市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福鼎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开展监督和追踪,推动全市大力挖掘畲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今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不言而喻,而目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乡土村寨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该文以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为例,聚焦传统乡土村寨文化保护中文化记忆和传承中存在的原住民参与意识薄弱,参与性不强的问题,将参与式影像实验引入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的保护与传承之中,以激励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当地原住民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用手中的摄像机自发拍摄、记录和讨论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不断丰富和扩充我国传统乡土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途径和媒体组织方式,进一步整合我国传统乡土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化空间是传统文化得以产生、存活与传承的时空场域,也称为文化场所。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精神与其核心价值观的象征,是一个完整而包容的整体,具有多样性、稳定性、活态性、差异性等特征。本文基于文化空间概念,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重新建立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适应性,应重视对民间体育节事文化空间的研究和保护,才能拓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空间,并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解决开发与保护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芦笙作为苗族文化的特有象征,芦笙词中蕴含了苗族千百年来的文明,芦笙舞里包涵了苗族世世代代的传统,在当代社会与文明进程中,传承与保护苗族传统芦笙舞蹈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其方式可以通过设立芦笙艺术节和芦笙大赛、建设芦笙博物馆、制作芦笙纪录片,保护民间老艺人,注重芦笙文化的传播力量,及在现代校园和教学体系中传承苗族芦笙舞蹈与芦笙文化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朱国良 《青年论坛》2014,(6):108-112
用法律手段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是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进程的需要,也是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问题首先是由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的,发达国家中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相对较弱.比较法视阈下,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尽可能既要与现行国内国际立法实现有效对接,又要坚持立法重构,以有效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传承、记录、整理和汇编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村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农耕文明的成果和典型特征,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信息。在当前快速城镇化时期,作为传统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载体的村落在大批消亡,逐渐走向"村落的终结"。研究通过对河南、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北五省的实证调查,讨论和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以及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为我国村落文化及优秀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政策支持、法律规范和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5,(8)
藏戏是链接社会情感、宗教和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代表了文化的民间性与传承性。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有所区别的是,“真实性”与“整体性”意味着不能忽略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社会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整体性取决于其民间传承性。因此,法律在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的顺位处理上应优先考虑传承性,以确立族群文化认同来实现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1.
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民间工艺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民间工艺逐渐没落,甚至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当下保护民间传统工艺,需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利用创意产业资源,合理地完成民间工艺的创新处理,展示传统文化品牌的内涵,传承与发展民间工艺。  相似文献   

12.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新时代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如何传承是"牛鼻子",也是下一步努力的重点。中医药传统知识作为高度契合我国健康保护领域基本国情的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核心。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和传承中医药传统知识。将保护和传承中医药传统知识纳入专门法律的框架下,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迫切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都明确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高度重视文化传承的主体研究,当代大学生是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创新最重要的主体。新的时代背景下,广大学生在传统文化认知认同层面存在"浅""乱""偏""单"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高校在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耦合,彰显网络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扩大大学生文化认知、增进文化认同、提升文化素养、塑造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4.
汶川大地震之后,社会各界对羌族文化保护备加关注。释比是羌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师,也是羌族社会中口述文化传统的集大成者,释比和与之相关的释比文化成为灾后羌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中极其核心的内容,释比和释比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对羌族人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和价值,这是灾后文化重建,以及在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尤其应当引起重视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吴昊  郭静伟 《思想战线》2011,(Z1):31-32
民族文化生态村是一种力求全面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并努力实现文化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乡村建设的新型模式。这种建设模式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自觉,从而达到保护、传承与发展好民族文化的目的。云南省弥勒县的一个小山村可邑就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6.
正政府有效发挥非遗保护中"起承转合"基本结构作用,在繁与简、传统与现代、政府与民间等二分问题上深化体制,成为非遗保护制度与法律实施的软实力。自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实施以来,广西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上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至今已立项国家级非遗名录4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26人、其他各级非遗名录计6797项;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否只能临终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与在传承和开发名义下造成的文化破坏,这两个方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几乎成为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起的矛盾体。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实际上不可能单纯以“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保护的标准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假如不承认那些从农耕和游牧时代流传下来的乡土文化传统可以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继续转换生成,不承认通过空间转换和发展了的各种文化传统可以为当代文化生态的良性化建设做出贡献,那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中所提出的使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就成为空谈,所要促进的文化多样性就只好被解释为博物馆文化的多样性。这种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就只能是对民间文化传统的临终关怀和挽歌。  相似文献   

18.
加强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意义及法律保护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术麟 《前沿》2004,(4):155-159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精神纽带 ;依法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自身特征要求其必须纳入法律来保护。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无形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加快立法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东巴文化作为纳西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东巴文化推动旅游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一些在旅游市场结合了东巴文化元素得到发展的企业家,已经注意到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自觉地投入到文化保护活动中,建立传承基地,支持民间传承,逐步走向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者,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首先就要着眼于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的抢救和保护。结合近年来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实际,针对传承人的“活态”传承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