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的政治斗争,反腐败成本畸高,必然会影响反腐败的力度,从而产生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完善反腐败的制度体系,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反腐败,从而降低反腐败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腐败成本直接影响到腐败的动机和行为。我国腐败成本较低,深化反腐败斗争必须加大对腐败者的刑事惩罚力度,不断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提高腐败的法律成本、政治成本、经济成本和名誉成本。  相似文献   

3.
腐败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与反腐败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敏  华阳标 《求实》2006,(9):45-47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腐败的产生与遏制,主要取决于腐败的成本收益与反腐败的成本收益之间的博奕。当腐败收益远远大于腐败成本时,寻租活动就猖獗,腐败就会滋生蔓延;当政府加大反腐力度,致使腐败收益等于或小于腐败成本时,腐败活动就会收敛,腐败现象就会得到遏制。因此,要进一步健全政府和社会的反腐败机制,使“漏网之鱼”越来越少,让腐败者在经济上得不偿失,声誉上身败名裂。  相似文献   

4.
葛芸  小黛 《廉政瞭望》2006,(2):39-39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是当前全党全社会反腐败的切实之举。但在反腐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错误论调和认识误区,有必要加以澄清。这些错误论调和认识误区,归结起来, 就是认为“反腐败成本太高”。一日反腐败“得不偿失”论。有人说,某腐败分子贪污800万元,已经用掉600万元;立案侦查耗时长达一年半,最后才追回200万元。结案一算账,一年半下来,查案人员的开销以及其它方面的花费成本,弄不好还超过了200万元,实在是得  相似文献   

5.
正反腐败是个系统工程,反腐败必须有强大的民意基础。如果反腐败各项举措得不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那么,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巨大的阻力,执法的成本必然会越来越高。2016年9月28日,韩国通过《金英兰法》,其中明确规定:国家公  相似文献   

6.
公民参与是指公民基于对共同利益和价值的认同,对公共事务提出建议、意见或直接从事具体活动的行为。公民参与反腐败可以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减少反腐成本。但是,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反腐败存在诸多限制因素,要通过提高公民主动参与意识,提升公民参与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健全法制建设等措施来扩大公民参与反腐败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反腐败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理论来源和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反腐败思想,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腐败成因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廖泽平 《唯实》2001,(1):42-46
腐败是公共权力异化的结果.历史上对腐败成因的探索大致有三种类型,虽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都未能很好地揭示腐败行为是如何由可能变成现实的.本文试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指出,政府公职人员选择腐败行为与公众选择反腐败行为都是一个成本-收益的分析、比较过程,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并就此提出一些反腐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杨帆认为,反腐败的成本太高,必然影响效果。中国是一个法律尚不完善的国家,因此没有必要在反腐败问题上拘泥于“原告举证”等一般法律程序。为制止腐败蔓延,国家应该采取某些“有罪推定”方式。比如,超过本人收入过多的财产,应该由本人举证说明来源,若举不出证据,就应该视为非法所得,给予处罚和没收。举证成本太高,将举证责任强加到那些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人身上,是合适的。“有罪推定”方式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反腐败成本,而且可以减少打击面,对于假名巨额存款予以没收,对于贪污腐败分子采取革职留用政策,完全…  相似文献   

10.
史明锁 《党史博采》2006,(9):127-128
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斗争.如何深入持久,切实有效地惩治党内和政府机关存在的腐败现象,是能否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取得反腐败斗争最终胜利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认为,反腐败要做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反腐败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斗争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问题.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反腐败思想及实践,为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进行反腐败斗争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是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2.
反腐与防腐     
成克杰、胡长清大贪官被判死刑,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反腐败决心坚定,措施有力。反腐败当然重要,如果我们坐下来冷静地思考一下,客观地分析一番,就会发现,一些贪官都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如能在开始时防住,反腐败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就会小一些,损失就会少一些。痛定思痛,既要反腐更要防腐。 防止被腐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党  相似文献   

13.
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抓住教育、制度和监督这三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反腐败体系,才能把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探讨我党在不同时期的反腐败理论及其发展轨迹,对于认识我党的反腐败斗争,指导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看点1:推进反腐立法 背景: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主任王爱立表示,反腐败国家立法是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不仅仅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还包括行政监察法等.今年1月,最高检出台意见,将积极推动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蔡宁认为,推进反腐败同家立法,是对全面依法治国精神的落实,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需要,也是使反腐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根本方向.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行说,反腐败国家立法不仅要包括惩罚规定,还要有配套措施,比如官员财产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等,并且与官员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查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项专门指导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其旨在预防和惩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方面.我国已缔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这将推进我国反腐败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本文拟就解决现行刑法关于行贿罪的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冲突为视角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论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的反腐败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是腐败问题不断滋生蔓延,成为经济和政治改革、社会发展的严重威胁.党和政府把反腐败当作执政兴国的重要任务,制定了一系列反腐败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和社会强烈的反腐败诉求的推动下,以建立廉洁政府为目标,不断在反腐败的体制、机制、技术、观念层面进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论以制度反腐败新思路的科学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制度反腐败是我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一条新思路,而以制度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又使我们看到了目前严重存在的制度缺陷.因此,必须在制度设计中坚持科学性和正确的方法论原则.西方宪政理念和经济学人性假设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反腐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艰巨程度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引领到反腐败文化的深度,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的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反腐败是当今世界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反腐败,制度是根本,制度设计的好坏、优劣,决定着反腐败制度是否管用、可行、严密.因此,在反腐败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握反腐败制度设计的一般理论,坚持科学的制度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