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大报告关于政治建设部分篇幅不长,但作出了三个方面的贡献:一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实现什么样的人民民主,内容和形式是什么;二是第一次明确地阐述清楚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拓展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和空间;三是列出了两个层次、七大方面、34条具体的改革任务来落实人民民主,尤其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论述。这意味着执政党终于在改革30多年后清晰地描绘了人民民主实现的图谱。但是要看到这是30多年执政党认识不断成长的结果,更要看到这些改革任务的落实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决心、智慧和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国家权力机关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法制建设、执政党建设四个方面对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四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有关主张与进展进行了探讨和比较,认为四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虽各有特色,但相同点多于不同点;虽都有一定进展,但都明显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贡献涵盖了诸多方面,如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功能和作用、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原则、内容和标准等.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原有政治体制具有异乎寻常的顽固性和强大惯性,我国的政治体制在党政不分、个人集权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将邓小平的政治改革思想进一步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改革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概括地说主要有七个方面:关于改革的性质;关于改革的地位;改革的主体和动力;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关于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关于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关于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杨军 《南风窗》2008,(20):18-20
客观而言,今天的中国除中央与地方、大型国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外,已形成了很多庞大的利益团体,这次的中央机构改革,必将对众多利益集团产生震动。如果不能以这次行政体制改变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恐无法单军突进。  相似文献   

6.
刘阳 《南风窗》2008,(2):20-21
"郡县治,天下安"。按照仇和的说法,"天下最真实的官只有两个,一是宰相,一是县官,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有改革的空间和余地。""县官",可用来泛指与中央官员对应的地方官员,或治一县,或率某郡。而"改革",约定俗成地被人为分成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对于二者的关系,邓小平曾精辟地表述为——"只搞经济体  相似文献   

7.
姜凌雯 《法制博览》2015,(7):178-179
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指引下,中国站在了新一轮改革的历史新起点上。本轮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但经济领域的改革要继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却是必要的保障。通过人大、司法等方面的改革,最终确立起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权力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8.
行政改革是越南政治革新的重要内容。在革新进程中,越南党和政府实行了精简行政机构、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程序、加强群众监督、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越南行政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促进三个方面的转变: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责任政府;从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为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行政管理体制;从带有人治色彩的"专权行政"转变为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法权行政"。虽然越南行政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改革步伐尚跟不上形势发展,面临的任务仍很艰巨。越南行政改革的经验教训给了我们许多有益启示,对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在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在党和国家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今天,培育青少年法律意识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储昭根 《南风窗》2010,(7):21-22
<正>民主是提前化解、消除社会冲突、避免走向极端,公开、公平、公正的博弈机制,却不是事后包治百病的灵药。"被动民主"需要应对社会动荡可能加剧的危险。在已经结束的全国人代会上高票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近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起点。在独立民族国家地位丧失的背景之下,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艰难起步。为了谋求改变,政界和学界引入了大量迥异于传统中国的思想观念和制度模式。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就是这一政治环境下的产物。通过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其开启来自外部挑战;其应对过程充满纠结;其发展主题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总趋势是为了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2.
热话题与冷思考(二十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地位及建设重点,并把它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起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理论上的新贡献,也是十六大报告的一个理论创新.深入领会和理解政治文明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等方面的关系,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本刊记者特地就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问题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主任、博士生导师李良栋教授.  相似文献   

13.
石勇 《南风窗》2012,(22):2-2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艰难中推进,政治结构无法回避越来越分化的社会经济结构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而言,这让人深为忧虑。政治体制改革如果迟迟看不到实质性行动,不单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难以巩固,更会影响我们对未来的信心,改革的认同资源和道义优势,势必继续流失。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论断,科学地提出了我们党面向新世纪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越共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帅 《当代世界》2008,(2):38-40
自1986年全面确立革新路线以来,越南共产党在大力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特别是近年来,越共在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出台了诸多举措。  相似文献   

16.
杨军 《南风窗》2007,(24):60-61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更具前提意义的,是凭借分税制确定中央和地方的权益范畴,建构制度化、规范化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据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正在受财政部的委托,研究重新规划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税制的比例和税种。  相似文献   

17.
读高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放教授在其文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当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主张和建议值得我们重视.高放教授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主张和建议都是建立在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扎实的理论认识之上的长期思考的结果,是富于建设性的.为了促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我们必须在理论上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实际行动上有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高放教授的这本文集,在这两个方面都应该能够给我们以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社会主义发展中力主革新的一派代表人物,他执政后,始终把改革事业置于首位,并逐渐提出改革不限于经济体制,而是包括政治、社会等全面的改革。苏共二十七大和一月全会(1987年)以后,苏联推动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势头更为强烈了,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们看到,当前苏联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理论、口号以及实施措施方面出现了一些引人瞩目的动向,本文试图对这些动向及其发展前景作一粗浅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改革党的领导制度、完善民主制度、下放权力、精简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诸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的政治体制2 0多年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苏联剧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问题在于如何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找出其中带有根本性的深层次原因,或者说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而不是简单地把各种有关因素加以罗列,不分主次,更不能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对剧变过程中呈现出的种种因素任意夸大或缩小。本文认为,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由此出发,结合我国现实存在的客观情况,我们可以从苏联剧变得出以下深刻教训: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不断地改革才能发展,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在改革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方式能否顺利转变,说到底也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