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金门县人。抗战初期福建省第一个被日寇侵占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1937年10月26日凌晨,日寇船舰炮轰金门岛后从西南方登陆。11时许,我在县城老家屋顶上看到日寇在距离约两公里的山坡上集合,立即和母亲、弟弟躲到榜林村姨丈家。在乡下3天,陆续听到村民被打死的消息。我的小学校长一个养女,被日寇砍断双脚双手;邻居一位中年妇女,被日寇糟蹋后和婆婆躲到榜林,她惊恐、屈辱、痛不欲生……所闻所见,激起我对日寇的万般仇恨,决心只身离家,  相似文献   

2.
看了日本右翼势力集会,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血腥罪行等反华行径的报道,我的肺都要气炸了!我是亲身参加抗日战争全过程的新四军女战士,当年与日寇斗争的战场就在南京城外的苏南茅山地区。我要以我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揭露、控诉日本鬼子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野蛮暴行。 63年前,日寇在南京对我老百姓和被俘士兵  相似文献   

3.
<正>在美丽的千山脚下,滕州市柴胡店烈士陵园里,苍松翠柏,庄严肃穆,有一座墓碑十分醒目,碑上记道:黄其文烈士,中共党员,1923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滕县后闫村。1939年3月参加革命……1944年6月,在匡山头伏击日寇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1岁。这位烈士就是我那敬仰已久却从未谋面的舅舅。1939年3月,滕县县城被日寇  相似文献   

4.
《福建党史月刊》2013,(21):36-36
1940年,抗日的烽火已熊熊燃烧了3个年头。持久战拖得日寇气急败坏。日寇开始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为战胜困难.抗日根据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对党员干部的党课教育。  相似文献   

5.
1939年夏秋之交,日寇铁蹄第二次踏入晋东南重镇长治城,随之侵占了长治周围的几个县,开始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我的家乡,长治东郊太行山脚下的嶂头村,也在日寇的蹂躏下呻吟,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我只有12岁,由于父母早亡,留下大我几岁的两个哥哥和我。二哥于1937年参加八路后,剩下我和大哥在困苦中度日。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九年秋的一天,国民党顾祝同某部驻守的泾县遭到日寇的猛烈攻击,派人向我军告急求援。叶军长得到情报后,立即亲自率领身边的新四军一部驰援泾县。当时,我在军部特务团警卫连当战士,上级指令我班担任叶军长警卫,随同叶军长行动。当我们跑步赶到泾县时,国民党军已经撤出县城,溃退青弋江北岸,日寇正在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6,(9)
正91岁的"九三阅兵"受阅老兵滕周权,虽然已白发苍苍,但眼不花、耳不聋。说起抗战,老人话语间满是精气神。他自豪地说:"我是远征军的坦克兵。"滕周权的家在张家界慈利县江垭镇三双村。当年,滕周权从这里走出去,因为这个世界太不安宁——日寇的侵略使这个山沟无法放下一张书桌;他回到这里,因为日寇投降了,一切回归安宁。  相似文献   

8.
50年前,民族精英,抗日前驱,面对日寇侵凌,挥戈跃马,浴血奋战,8年艰辛,迎来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今天,当我们饱尝着和平与幸福的时候,万万不可忘记曾经为此而牺牲了生命的先烈,没有他们的奋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也万万不可忘记那历史的悲剧制造者——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如果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我们将重蹈50年前的复辙。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的。驻守在卢沟桥的二十九军全体官兵英勇抗击日寇,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我的父亲佟麟阁将军就是在“七·七”事变中壮烈殉国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相似文献   

10.
我作为皖南事变的幸存者,回忆这一事变的始末心情很难平静! 一、两封电报 1940年9月,德、日、意轴心国订立了军事同盟。日寇为了配合德寇在欧洲的侵略攻势,积极筹划向太平洋地区扩张;并加紧  相似文献   

11.
1941年11月,日寇对太行的冬季扫荡来势凶猛,用“铁壁合围”的战术,几路齐头并进,企图吃掉我太行抗日根据地,形势非常危急。我因在太行区抗大六分校任校长,训陈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中华民族,三喜临门。一是香港已经回归;二是澳门即将回归;三是建国50周年纪念。我年过80,饱经世变颠沛流离,终享太平盛世之福。离休京华,读书为乐,何其幸也。 我久居港澳,从事新闻工作,日寇南侵,且在炮火、饥寒中捱命,因此对港澳金瓯无缺,特感吐气扬眉之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主持“开国  相似文献   

13.
七·七事变以后,日寇妄图扑灭冀东地区的抗日烽火,进行了数次疯狂的“扫荡“。1941年1月玉田县的城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组织起来,成立自卫队、青年抗日先锋队、妇救会、农会、儿童团等,和日寇进行了针锋  相似文献   

14.
张国 《世纪桥》2001,(5):51-52
我祖母名字叫徐秀,许多人叫她“张寡妇”,虽然这个绰号不雅,听了也挺不舒服的,但在抗击日寇那个年代里却被叫得很亲切。懂事后,祖母常给我讲  相似文献   

15.
当时敌、顽、我三方在全国和江西的基本情况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以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寇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政治诱  相似文献   

16.
今年我83岁。1938年我在翁源中学读书,参加了抗日先锋队,翌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我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建国前12个年头,我一直在粤北工作。1944年以前,我先后在翁源、英德、清远、花县、三水、四会等地从事地下党的工作,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4年下半年,在清远组织抗日同盟军,打击日寇,保卫家乡。1945年6月,党中央派王震部队南下,准备在粤赣湘边区建立五岭抗日根据地,我率清远抗日同盟军和东江纵队西北支队一起奉命北上南雄、始兴,迎接王震部队。日寇投降后,王震部队奉命北返,会师未果。我部…  相似文献   

17.
泪洒偏关     
正对山西这片黄土地,我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之情。50多年前,我曾在这里第一次穿上八路军的军装,并在贫瘠的晋西北,与日寇血战了整整三个春秋。我的一些同学和老师,许多人都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特别是我最敬爱的老  相似文献   

18.
<正>赤胆忠心爱祖国,精忠报国为人民,这是父亲一生的夙愿。记得在我初入学时,父亲为我起名"醒华"。他向我解释说,现在中华民族就像一头睡狮,受人欺侮,要唤醒它,就是唤醒民众起来赶走帝国主义,解放我中华民族,你的名字就叫"醒华"吧。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寇大举进攻,祖国的大好山河沦落敌手。当时,父亲任山东邹平县长山中学校长,他怒火燃烧,心急如焚,大声疾呼:"祖国不能亡,人民要活;  相似文献   

19.
做人最重要     
师昌绪 《学习导报》2011,(24):43-44
我今年91岁,出生于河北省农村的一个大家庭,我家是四世同堂、诗书传家,全家有四十口人,这培养了我勤劳、忍让的性格: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军阀混战、日寇入侵,我立下“强国之志”,就是使中国强盛起来。  相似文献   

20.
<正>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我的父亲冯仲云和东北人民一起与日寇进行了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在此期间,他担任过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省委巡视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第六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苏联红军八十八旅(中国教导旅)情报科科长等职务。在我小时候,常常听父亲讲起他的战友杨靖宇、罗登贤等人。每每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