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柯新凡 《党史博采》2009,(11):44-45
在高校恩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讲授基本理论问题时,要把理论创新的新恩想贯穿于教学实践中,本文以《毛泽东恩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为例,在讲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时,如何贯穿胡锦涛提出的“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这一思想,使学生正确理解“三个统一”和“三个至上”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以来,理论界迅速掀起了对“三个务必”相关问题的研究热潮。研究者围绕这一主题从生成逻辑、思想内涵、价值意义、实践路径及其与“两个务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讨,产生了一批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深化本专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三个务必”正式提出时限较短,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理论深度挖掘不够、观点内容大同小异、视野相对狭窄和成果实效性不足等问题和短板。展望未来,理论界应从加强研究力度、完善研究内容、拓宽研究视野、创新研究方法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拓展“三个务必”相关研究的深度,为贯彻和践行“三个务必”提供坚实学理支撑和科学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3.
大力加强党赠领导干部对新疆“三史”的学习,深入研究、宣传新疆“三史”是深化爱国爱疆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本文从党员领导干部研究、宣传新疆“三史”的重大意义,存在的问题,如何正确宣传新疆“三史”的途径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各级领导干部新疆“三史”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来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必须长期坚持,持之以恒。但长期开展“三讲”教育,不能简单套用“三讲”集中教育的全部做法,而应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能影响和带动“三讲”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结合实际加以借鉴和拓展,才能保证“三讲”教育实现经常化、制度化。一、抓理论学习,将“三讲”教育中理论学习的好方法融入到干部理论学习的保证机制中,实现理论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在“三讲”集中教育期间,干部理论学习之所以能超出人们预想,取得良…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如何巩固和扩大“三讲”集中教育的成果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好“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二是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四是把“三讲”教育作为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三全育人”机制为基础,探讨了大学生“双创”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首先,分析了“三全育人”机制的内涵和要求,同时分析了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理论支撑。其次,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包括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效果等方面。最后,研究结论为,大学生“双创”课程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双创”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加强“双创”课程的创新与改革。  相似文献   

7.
开展“新疆三史”教育,是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的重要思想基础。而在地处祖国边陲的塔城地区广大党员干部中加强新疆“三史”教育研究、正确阐明新疆“三史”问题,也是深刻认识现在、准确地把握未来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围绕新疆历史,阐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新疆“三史”学习宣传。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三个务必”的重大论断。“三个务必”与“两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方面,“三个务必”同“两个务必”有着相同的理论渊源、相通的思维蕴含、相近的前景考量;另一方面,基于新时代以来党情国情世情的新变化,“三个务必”实现了对“两个务必”的创造性发展。诞生于“两个务必”基础上的“三个务必”有利于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深化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在继承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三个务必”的重大政治论断,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理论清醒、强烈的现实担当和深刻的忧患意识。全面理解把握“三个务必”的重大意义,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毛泽东同志的“两个务必”思想升华为“三个务必”,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对全党同志提出新要求。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基础上,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其内涵与“两个务必”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三个务必”新要求从四个维度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理论创新、价值旨归、现实诉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历史维度:明晰历史使命,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形势。理论维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价值维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理念,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提供了执政的价值遵循。现实维度: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准确认识并正确应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变化“。三个务必”各成体系又相互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1.
双柏县落实“三项制度”,实施“四大工程”。拓展“三条渠道”,建立“四项机制”,强化“一票否决”,不断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目标之一。高校恩政课教学可通过“三字教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即用“实”字诠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新”字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用“活”字力促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科学理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是引导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科学理论形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文明”是高度统一的,坚持这种统一性并把它贯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使之形成历史合力,这是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事业的历史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4.
王斌  何坤晖 《世纪桥》2011,(1):68-69
“三下乡”活动是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三下乡”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个百里”重要指示是一个涵盖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战略全局和党的建设方面具有深刻思想理论的有机整体,在实践中既是目标引领,更指明了党建思路和振兴出路。“三个百里”引领乡村振兴先行的金山实践,彰显了其在政治、思想、组织和社会各层面的引领路径,蕴含着大都市乡村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三讲”教育中的自我剖析,其实质是自我批评,其关键是找准症结、深挖根源。剖析如果不从党性党风的理论高度去深入思考,就难以找准问题,即使勉为其难找来找去,也将是“鸡毛蒜皮”、“就事论事”。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满怀深情谈成长。谈自己的出身。奋斗、光辉历程、今天的成就——这些都是党培养的结果。之后浮光掠影地谈谈自己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二、结合“三讲”教育谈认识。谈“三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党中央的英明决策,自己受到的震动。教育。下一步如何投入“三讲”教育中,使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欧洲社民党面临着严重的困境。为适应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他们提出了两种基本理论,即“第三条道路”和“现代社会主义”。通过对这两种理论的分析和比较,有利于我们把握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倪洋军 《党课》2014,(5):109-110
岁末年初,自上而下、各行各业的“送温暖”活动,又铺天盖地开展起来。在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一周年之际、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时,如何将“送温暖”活动做实、做细、做好,真正将温暖送到百姓的心坎儿上,窃以为应该坚持做到“三多三少”。  相似文献   

19.
作为机关的党支部书记,如何履行好“一岗双责”,本人工作的体会是要做好以下“一”“二”“三”“四”:“一”是围绕一个中心。即按照河南省委省直工委的安排,围绕办党组统一部署和机关党委的工作要求,认真履行各项职责,不折不扣地贯彻办党组的决策,不折不扣地执行办党组的指示,不折不扣地完成办党组交给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7·5”事件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利用广东韶关旭日玩具厂“6·26”聚众斗殴事件大肆进行造谣煽动,蓄意挑起民族仇恨,制造民族矛盾,精心策划组织的一起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三股势力”对社会主义法制的公然挑畔。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民族分裂活动无不以失败告终。各民族人民要清醒地认识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