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李楯 《同舟共进》2014,(8):47-48
以往,人们常将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过分归咎于对GDP的追求,以及部分个人、企业牟取私利行为所致,而较少关注到在体制中有一种内在的根本性的经济增长冲动,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的内在的张力。究竟这种体制中的内在张力生成的根基是什么?与市场经济的内在张力的区别又是什么?思考中国60余年来的发展历史,多数时间是在一种内外均呈紧张状态的情境下度过的。外部先是在美、苏对峙背景下形成封闭,后是开放后接续出现的关系恶化,进而在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贸易壁垒重启下的出口受挫;内部则先有不断的运动,后有收入差距拉大和其他事项带来的利益冲突。出于这种安全需求和核心利益趋势,出现了追求“赶超”“拼比”“战胜”的基础目标与内心冲动,以至于有了持续存在于体制内的经济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普及腐败,成行成市”,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广西“第一贪”和“腐败街”的真实写照,几欲是新科腐败在疯狂地向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挑战;腐败,成了一种经济行为,一种市场经济转制过程中,界点体制不及防范、又有机可乘的经济行为;之所以中国的“腐败经济”现象有日益扩大之势,除了体制的空隙待补之外,那就是有相当一些人,在专司其职、乐此不疲的“经营”着“腐而未败”的业务……  相似文献   

3.
浅议市场经济与权力腐败田成有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体制转轨时期,腐败现象在滋生。这种“病症”很值得我们作一番认真的诊断。一、市场经济与权力腐败的关系腐败问题,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任何国家、朝代无一不有的社会病疴。在传统社会,法律与道德的萎缩,权...  相似文献   

4.
政府权力宪政制约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权力对经济运行的干预不能泛化,且政府权力不应介入市场功能的有效边界内。对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权力的“自我意识”约束、理论约束、道德约束是非正式制度的“软约束”。在“软约束”无效的条件下,必须引入宪政框架对政府权力予以约束。宪政框架对政府权力是一种正式制度性的“硬约束”机制。这种机制的有效性使其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内生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在追求物质需求的满足的同时,日益加大精神需求的投入。人的欲望冲动与主观心态平衡之间的矛盾构成人的精神需求的内在矛盾。正是这一内在矛盾推动着人的精神需求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期权腐败行为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权腐败即权力的期权化,是一种追求非生产性利益的权力寻租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发展期,政府强制性权力微观干预过多是导致大量期权腐败现象的根由。解决之道:通过制度创新,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使领导干部不能、不敢和不愿利用权力进行期权腐败。  相似文献   

7.
一、“权力使用”关 党员领导干部,大大小小都握有一定的权力,这就有一个如何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的问题。一种是秉公用权,用权为公。即利用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为党和人民谋利益;另一种是因私用权,以权谋私。这是广大群众最深恶痛绝的,也是当前反腐败的重点。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来,同  相似文献   

8.
张民省 《前进》2004,(2):46-46
所谓权力道德,是支配权力运作和行使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实践的总和。它既表现了社会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所提出的道德规范,又反映着领导干部在权力行使过程中所应追求的价值目标、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认为:“政者、正也”。他把公正、正直看作是统治者最高的道德规范;还指出,“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在中国古代廉洁被视为“国之四维”、“仕者之德”,其重要性被推到“为政之本”、“为官之宝”的高度。目前,在社会上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即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要消除权力腐败只…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发展阶段,市场机制的运作也已经启动,这一变革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体制能否取得根本性的成功,则不仅取决于经济理论和政策对经济实践的科学指导,而且也取决于社会中能否创造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价值体系,使民族文化精神能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支持。如果我们把“市场经济”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那么,有理由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取得由表及里的成功,需要有利于它发育成长的文化因素的滋养。  相似文献   

10.
法治的实现必须以对权力腐败的有效遏制为条件 ,权力腐败现象的根治又有赖于法治的建设。权力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担任公共职务的国家公务人员 ,利用其特殊身份 ,违反权力运行的规范要求而滥用职权 ,谋取私利 ,使公共权力产生异化或嬗变的行为。它比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对实现依法治国的影响都更直接、危害更大 ,成为依法治国的严重障碍。权力腐败直接动摇着实现依法治国的社会政治基础。要顺利实现依法治国 ,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 ,离开稳定 ,一切都无从谈起。当前 ,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的深层…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受市场经济这一当代社会变革的轴心的制约,要适应市场经济,为市场经济服务;另一方面又要以它巨大的能动作用,克服市场经济的局限性,超越市场经济。在实践中,这两方面都不可忽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绝对化。一社会经济生活过程对人的精神生活过程,尤其是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状况和发展方向具有制约作用。马克思认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无疑是我国当前经济关系中的最大实际。“向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一、腐败的表象及本质腐败的本质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腐败和权力是依存关系。权力过分集中,权力行使不当都容易产生腐败。而腐败就其表象来看,又表现为多种形式,概而括之,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生活方式上。若细分起来,政治上腐败又可以分为用人的腐败、用权的腐败,腐败者信奉任人唯亲的选拔原则,滥用职权,欺上压下,离间党群关系,放弃共产主义信念,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蜕化变质。经济上的腐败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新兴的有利用“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如在奖券,信用卡上大做…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国传统的诚信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在传统文化中“信”与“义”紧密结合。“信”随“义”走,“义”与“利”相分离,并与“利”相对立。当市场经济及其基本范畴——“利”成为社会关系的基本内容的时候,人们不仅在实践上,而且在理论上承认了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把赚钱赢利认作合理合法。然而,在商品交换中,为了实现交换价值,必然形成一股强烈的经济冲动。这种冲动,就极有可能引导人们形成利益追求是合理的、可以取代甚至践  相似文献   

14.
薛洪 《理论月刊》2000,(8):27-28,,40,
权力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体制的转型过程中,各种体制特别是权力的运行体制还存在着缺陷和漏洞,还没有对权力形成普遍有效的制约机制。对于权力腐败,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道德批判、思想教育的层次上,而应该从现时社会经济的大背景来进行分析,正确把握它的生成原因及发展趋势,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及对策,有效地遏制权力腐败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腐败主要是体制性腐败,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腐败行为是“权力的资本化”,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就是“权力的寻租”现象;腐败生长于权力又受控于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千盼万盼终于盼来了市场经济。进入市场的商品种类日益增多,标志着经济的繁荣,国家的兴旺。但是,进入市场的再多,也不能让官职进入市场。官职市场化是当今登峰造极的腐败,是人们最不能容忍的腐败。在中国,尽管焦裕禄式的干部不断涌现,然而买官卖官的比例在...  相似文献   

17.
权力腐败是市场经济本身造成的吗?苏戎安当前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本质上具有“双重效应”,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来自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尤其象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以权经商等弊端,正是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作用于政治上层建筑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学看,腐败是指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公认规范的行为。其本质是以公共权力为资本,背离公共利益目标,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物质或非物质利益。我国现时的腐败主要根源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制度性缺陷。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本文基于制度反腐败论,从分析我国现有经济制度的缺陷入手,探讨具有防治腐败的内在机制的经济管理制度设计。   形形色色的腐败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腐败行为争夺的“猎物”都是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9.
陈魁 《前沿》2003,34(9):163-165
政府的行政权力具有一定的内在特性 ,这些特性导致了政府行政权力自身有向腐败发展的趋势 ,在没有外在力量制衡和约束的条件下 ,这种腐败的趋势将是必然的。从根本上治理政府行政权力的腐败 ,就需用外部力量限制政府行政权力内在特性发生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人大应积极回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孙潮一1993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要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至此,计划经济体制在宪法上已经成为历史。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应当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