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有一个美国家族,一百多年来,历经四代,与福建结下了不解的情缘。这就是创办了华南女子学院的程吕底亚家族。程吕底亚是程氏家族来中国的第一代。1889年,26岁的程吕底亚来到中国;1890年,她被派到福清,在龙田教堂边租赁民房创办妇女学校:1891年,在龙田八仓井附近购地,建成新校,名为毓贞女塾(现为龙田中心小学),倡导女子受教育的权利。1906年,她还在平潭创办了一所8年制毓贤女子学堂,学生20多人。当时女子教育问题不仅在古老的中国,即便在美  相似文献   

2.
在仙人山下的竹楼里,在南捧河畔的课堂上,在镇康县德昂族群众的心坎中闪烁着一束红色的烛光。德昂群众称她是德昂山寨的好“达姆攀”(即好教师),她就是镇康县唯一的德昂族女教师姚凤兰。她是德昂山寨的第一代文化人1966年,德昂族聚居的大寨办起了小学,经教师的耐心动员,11岁的姚凤兰随同另外10多名德昂族儿童从10多里外的哈里下寨来到大寨小学就读。从此德昂山寨有了第一所公办民族小学。30名入学少年成了德昂族第一代文化人。姚凤兰是德昂山寨第一批入学的女学生。1970年,姚凤兰读完小学四年级,因家庭困难,无经济能力继续升学,…  相似文献   

3.
地球婆     
第一次见面.我对她有些不恭。当我知道了她的身份和她家的经济情况,地主婆三个字从我嘴里脱口而出。她不懂中文,我叫她地主婆.反正她也听不懂。其实她听懂了也没什么。她家里有农场,有大面积的土地.养有成群的牛、羊、鸡.她又是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4.
何爱秋是海南农垦龙江农场25队胶工,她以割胶为荣,勤勤恳恳,尽心尽力,为农场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27年来,她承担的5个割胶树位1579株,共生产干胶133.8吨,年产干胶4.9吨,创造产值133.8万元,先后3次被评为“全国优秀胶工”;1998年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199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女职工”;1999、2001年被评为“省技术能手”;2000年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2002年荣获海南建垦50周年功勋人物;2004年被评为“海南产胶能手”、“海南职工创新能手”、“海南农垦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77年,初中毕业的何爱秋…  相似文献   

5.
面孔     
王昆 11月21日,中国著名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王昆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 王昆,1925年4月生,河北唐县人。她1937年赴晋察冀边区参加抗日文艺宣传工作,1945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戏剧音乐系,同年在歌剧《白毛女》中首次扮演主角喜儿,1964年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表演《农友歌》。其代表作品有《南泥湾》、《秋收》等。她是新中国第一代歌唱家,被誉为中国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她的歌声伴随几代中国人成长。她从艺77载、声飘四海,发掘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歌唱演员,让深情优美的声线一代又一代地延续。  相似文献   

6.
《天津人大》2013,(4):1-1
李莉是位有追求、有梦想、脚踏实地的企业家。她用近20年时间把一个陷入困境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印刷设备第一品牌、产品占有率国内第一的上市公司。同时,她也完成了从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到优秀企业家的转变。近几年来,她获得了2011年“第五届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2012年“杰出创业女企业家”和2012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李莉作为天津市第十四至十六届人大代表,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时刻不忘人大代表的职责,倾听选民的呼声,传达百姓的意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议案、建议。在市代会上,她总是媒体追逐的对象。做人、做企业,她都踏石留印,只是她的步伐更快,志向更高。  相似文献   

7.
梦想的力量     
人生因为梦想而高飞,人性因为梦想而伟大。连任三届的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宜安,她的梦想是推广终身教育,造福人民。十几年来,在筑梦、铸梦、追梦、圆梦的过程中,她信念执著,奋勇前行;用她的勤勉、用她的智慧,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推动了中国大陆第一部终身教育立法的出台,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本终身教育的专业杂志,推动组建了第一个民间性、  相似文献   

8.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08,(24):52-53
解放前,她11岁就在缫丝厂当童工。上海解放时,她是上棉一厂织布机挡车工,在劳动竞赛中,创造了织布机台时产量达44.9码,次布率仅为0.44%的突出成绩,为新中国的生产建设做出了贡献,成为了上海市第一批全国劳模。1950年9月,她到北京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表彰大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她作为工业战线的代表,站在天安门的观礼台上,参加了建国一周年庆典。1953年年底,她被保送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后又考上了华东纺织工学院,成为了中国纺织工人出身的第一代大学生。她从解放前的童工,成长为纺织工业中的高级工程师。  相似文献   

9.
40年的人大代表经历,在全国也是为数寥寥。新中国第一代杂技表演艺术家、中国杂协主席夏菊花,就是其中的一位。自1964年参加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至今,她连续八届走进人民大会堂的神圣殿堂。她是第三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回首自己的代表生涯,眼前  相似文献   

10.
吴跃农 《中州统战》2003,(11):40-42
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所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是今天“一国两制”方针的先导。可以说,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当时提出的主要设想和主张,经过第二代领导人、第三代领导人的具体推进,已经在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实现,对台湾和平统一的基本设想,也正在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提出的方针政策的努力实施中一步步向前推进。在中共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积极开展的对台工作中,邓颖超是新时期开展具体工作的重要领导人,她是第一代领导人和第二代领导人思想相承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运作者。弘扬第一代领导人对海峡对岸的政策感召力1978…  相似文献   

11.
周逸梅 《今日广西》2008,(22):63-64
石嫣是一名博士生。她去美国深造,但却没进校门.而是踏踏实实地在农场当了半年的农民。  相似文献   

12.
李葵南,上海《新民晚报》深度报道部主任记者,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是全国宣传系统在采访一线工作的女记者当中,连续三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唯一一位。十几年来,她凭着责任感和对人民的爱,对代  相似文献   

13.
当效良材承大厦———湖南省副省长潘贵玉访谈录肖祁山她是湖南省第一位女性副省长,分管着“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天下第一难事”———计划生育等项工作。最近,在她那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我们请她谈了自己从政15年来的情况和体会。时代棋盘上的一颗“卒子...  相似文献   

14.
薄茹 《北京观察》2004,(3):28-29
熟悉邓小虹委员的人们都知道,她的父亲邓拓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母亲丁一岚是新中国第一代播音员.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她,身上自有一种浓厚的书卷之气--言谈谦和,举止优雅.虽然行事低调,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她的尊敬.  相似文献   

15.
1950年9月30日 冀衡农场用三连播种机向国庆一周年献礼1950年,新中国一周岁生日来临之际,河北省的冀衡农场,献上他们自己的礼物———三连播种机。这台机器是冀衡农场自己研究并试验成功的,三连播种机在当时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播种的效率,每小时能播种65亩。1954年9月29日 第一架自制飞机升空开国大典阅兵式上,飞过天安门上空的飞机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缴获的战利品,都是国外制造的。到了1954年,我国自制飞机取得了成功,并在五周年国庆前举行了试飞仪式,翻开了我国航空制造工业的光辉一页。1969年9月30日 我国第一台十二万五…  相似文献   

16.
正"打了六七年工,收入最高的一年不过2万块左右。创办家庭农场后,我去年纯收入就超过了10万块。"1月22日下午,一见到记者,当了半年多农场主的周婷婷就兴奋地说。"这些鱼塘太宽太浅,不太适合黄蜂鱼鱼苗的孵化繁殖和成鱼的饲养,我们正在进行改造,开春后将是另一番景象。"站在紧张施工中的鱼塘边,1982年出生的周婷婷老练地介绍着。由她担任法人代表的"南宁市伯丰家庭农场"合伙人,除了她和父亲,还有一位村  相似文献   

17.
她出身名门,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章士钊的女儿,是新中国第一代翻译家和外交官; 她经历传奇,28岁成为毛泽东的英文老师;36岁嫁给当时的外交部长乔冠华; 她命途坎坷,短暂的幸福之后,是运动、批斗、生离,死别、从天堂到地狱……  相似文献   

18.
匆晤黄蓓佳     
黄蓓佳因创作小说而声名鹊起。虽说过去我们从未与她谋面,但进得门来很快就被这位小说大家的谦和、率真和睿智所折服。在她身上,分明没有某些成功者那里常能见到的按捺不住的傲态。从交谈中得知,黄蓓佳的第一部小说问世,并不是在她北大中文系毕业之后,全国恢复高考第一年她考入了这所学校。其实她在高中时代就发表过作品。黄蓓佳告诉我们,作协并没有什么写作任务交下来。笔耕勤勉的她,是自己给自己压上了沉甸甸的创  相似文献   

19.
2009年2月28日,是冰心奶奶十周年祭日. 每每叫"冰心奶奶",我脑海里漾起的如沐春晖的温暖和老人那"满蕴温柔"的美丽,心就像要被融化了.冰心,人们说她是"我们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代开拓者",而对我来说,她就是我永远的慈爱的奶奶和我心目中最美的女人的化身.  相似文献   

20.
两年前,仙居县官路镇纪委书记王益群因病早逝,她的先进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两年后,由台州市纪委编写的《生如夏花——纪检干部王益群》一书正式出版,当再一次直面她的人生时,我们除了感动还有震撼。王益群是一名基层党员干部,26年来,深深扎根基层,任劳任怨、一心一意。无论到哪个岗位,她都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第一位。遇到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