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岳步永 《法制与社会》2010,(31):277-278
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无度开发利用导致了生态面临着极大的问题——生态危机,同时人类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人类从环境的惩罚中苏醒过来,思考着如何善待自然与如何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的发展走了一条由家入国,家国一体的道路。《礼记·昏义》说:“昏礼者,礼之本也……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政。”因此宗法血缘关系对于社会的许多方面有着强烈的影响,尤其是宗法与政治的结合,使得家长、族长在社会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从中国古代的族株之法,可以看出家族是作为法律主体而存在的。就司法方面而言,家长、族长在解决对于统治阶级没有重大影响的纠纷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解决纠纷必不可少的环节。究其原因,主要有家族伦理的法律化,统治者提倡的无讼观念以及调解内容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4.
清代民间契约中关于"伙"的观念和习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力 《法学家》2003,(6):39-49
在西方法律中的合伙制度尚未传入之前,中国古代便产生了自己的关于伙的观念和制度.在清代,尽管官方成文法中并没有关于伙的关系的规范存在,但是民间契约却表达了清人关于伙的观念,以及相当定型的关于伙的习惯.清代民间契约中所表达的伙的关系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乡村生活中所存在的伙佃、合业和会股;小手工业和小商业中的合伙关系;存在于四川自贡盐业生产中的合伙投资.  相似文献   

5.
在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思想观点伴随着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由于时代背景、道德主题以及思考重点的不同,因而在伦理学的理论类型上出现了相应的对立。本文以对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的关系分析为基础,论证了二者应该达到一种"调和式"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研究法的渊源是为了更好地发现现行法的不足,发展现行法的适用范围,提高现行法的实效。本文将法的渊源分为官方渊源和民间渊源,主要界定和研究法的民间渊源,并从中寻找解决法律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的途径,寻求把应然的法最大限度实然化的途径,以绘图的形式描述了法的渊源中民间法与官方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法官伦理的必要性分析,确立以国家伦理为基点考察法官伦理的建构。国家伦理是指一个国家作为主体所具有的道德性,对其全体国民及其他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伦理关怀。国家伦理为法官伦理提供逻辑前提和正当性来源,法官伦理为国家伦理的实现提供现实的转化途径。由此展开,法官伦理的核心内容包括司法公正、恪守良知、信守法律、中立超然、勤勉敬业和清正廉洁等具体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8.
目前,渤海湾溢油事件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整个事件中,事故责任方、执法部门和公众都对此次事件给予了不同的回应。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海洋伦理的缺失是发生事故的关键。造成海洋伦理失范的原因既有价值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利益驱动、法律制度的缺失以及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因此,相应的海洋伦理建设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构建人海和谐的新海洋伦理观,以杜绝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土地法制的历史源远流长,就法域而言其历经了四个阶段:公法、私法、经济法和环境法,推动人类土地法制发生这种变迁的内在动因就在于伦理观念的发展嬗变。  相似文献   

10.
冯嘉敏  李燚  雷潇潇 《法制与社会》2013,(15):114-116,125
一直以来,我国都存在着集资诈骗罪与民间借贷界限模糊、难以区分的问题。吴英案不是集资诈骗罪的首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例。只有理清集资诈骗罪与民间借贷的界限并完善相关制度,才能有助于维护市场金融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初论民间规范对法律方法的可能贡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谢晖 《现代法学》2006,28(5):28-37
民间规范作为一种实际存在的“制度事实”,对法律方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基于此种问题意识,对民间法可能对法律方法的贡献的研究,应该是有益的。由于司法活动中的法律方法多样,这里只对法律方法之于法律渊源、价值(利益)衡量、判例和判例法形成方式、法律论证的可能贡献做出了简要的描述。可以肯定,民间规范对其他法律方法也一样会有可能作用。对此,笔者将在后续研究中逐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张力由来已久,其紧张关系体现并爆发于法官的办案过程中。作为认识论的民间法依赖并附着于法律方法而生,又为法律方法之鲜活提供养分;而作为方法论的民间法则与法律方法同为方法论,在法学研究方法的博弈中,构成对立统一和互补关系。本文试图从民间法作为国家法之外实存并运行于中国当下社会的规范或秩序的认识出发,探讨民间法与法律方法间的辩证关系,为在司法过程中实现民间法与国家法的有效融合和互动,实现法治原则下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有关民间法对司法过程中法律方法的可能性贡献的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3.
Ethical Fading: The Role of Self-Deception in Unethical Behavio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ot of unethical dicisions by identifying the psychological forces that promote self-deception. Self-deception allows one to behave self-interestedly while, at the same time, falsely believing that one's moral principles were upheld. The end result of this internal con game is that the ethical aspects of the decision fade into the background, the moral implications obscured. In this paper we identify four enablers of self-deception, including language euphemisms, the slippery slope of decision-making, errors in perceptual causation, and constraints induced by representations of the self. We argue that current solutions to unethical behaviors in organizations, such as ethics training, do not consider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se enablers and hence will be constrained in their potential, producing only limited effectiveness. Amendments to these solutions, which do consider the powerful role of self-deception in unethical decisions,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14.
郭云忠 《法学研究》2010,(6):161-182
在刑事法律实证研究中,由于被研究者多为极易受到研究伤害的弱势群体,研究过程及结果又往往涉及司法改革和司法公正等重大问题,因而研究伦理亟需规范。实证研究本质上是一种生产知识的方法,对刑事法律实证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是对研究权力的规范,目的是防止知识、权力与资本的“共谋”。应当遵循自律、纪律和法律的总体思路,设立伦理审查委员会,依据尊重、保护、公正、全面的原则,规范我国的刑事法律实证研究。在规范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以解决实践中法律实证研究难以开展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5.
陈志英 《河北法学》2006,24(3):81-86
中国古代民间物权关系随着各个时期宗族组织形式的演进而呈现不同的时代烙印.宋代宗族组织呈现了两极运动的发展趋向:民间宗族组织继承了唐末五代政治冲击后遗留的小家小户的分化趋势,而宋代在新兴士大夫阶级和皇帝提倡下又出现了聚宗收族的历史潮流.民间物权关系作为相应的法律映象也呈双向发展:小规模家庭成为民间物权关系的普遍性主体,其民事主体资格得到法律认可,表现为其私产处分权自由度的提升,而传统的亲邻优先权必然随之弱化;另一方面,族产作为重建宗族、维系族众的经济核心,法律亦相应增容了族产的形态类别并对其增强了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6.
民间治安防范力量在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台湾民间治安防范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犯罪率明显下降,警民关系、邻里关系融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大陆地区保留已有的先进经验的前提下,借鉴台湾地区的优秀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大陆地区的民间治安防范力量。  相似文献   

17.
18.
论刑事和解与民间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晖 《现代法学》2011,33(2):3-15
刑事和解,是我国正在倡导和试验的一种刑事纠纷解决方式。刑事和解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究竟根据什么规范处理、分配刑事和解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问题,是刑事和解的重要前提。民间规范如果一旦获得刑事和解主持人、当事人在行为上的遵从、接受和心理上的确信、认同,则可以被援引为刑事和解中当事人权利义务分配的根据。不同类型的民间规范,具有不同模式的权利义务配置方式,但这都不影响在刑事和解中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分配。国家有关刑事和解正式制度的建立,应关注民间规范的参与,关注对民间规范的吸纳。  相似文献   

19.
民间法与裁判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晖 《法学研究》2011,(2):173-181
裁判规范是法官在司法中援引或运用一定规则以直接适用于个案的规范。裁判规范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官援引一定规范所直接形成的裁判规范;另一种是法官运用一定规范而构造的裁判规范。民间法作为法律渊源,既可以被法官直接援引作为裁判规范,也可以被法官作为构造裁判规范的“原材料”加以运用。民间法作为法律渊源有一些制约性条件,需要法官识别民间法,也给法官增加了论证义务,以便使民间法作为裁判规范或者以民间法为据构造裁判规范时,获得当事人及其他社会主体的接受。  相似文献   

20.
法律是社会交往和社会需要的产物,因之,法律也是主体交往中日常生活的公共产品。它不仅作用于人们日常的物质生活,而且也作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法律作为正式制度,还缔造着人们的制度生活。但法律的规定并不是完全自足的,一方面,需要关注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民间规则的作用,另一方面,当法律规定有所遗漏,或者法律规定对公民的日常生活不能调整、规范时,民间规则对救济法律的不足,就可能会派上用场。甚至即使法律对相关社会关系有所规定,在实践中也免不了法律和民间规范相互交叠地发挥作用。基于这种认识,在两岸有关民生的交流中,应当把民间规则纳入保障两岸民生、促进两岸往来的重要社会因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