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华岗与《五四运动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岗是一位国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历史学家,他曾编写了《中国大革命史》、《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五四运动史》、《社会发展史纲》等著作。《五四运动史》是他的一项开拓性的研究。1948年华岗在香港养病期间,将《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第一卷最后一章《五四运动》,修改补充后单行出版。第一次由上海海燕书店出版,很快脱销。1951年新文艺出版社第一版印了4000册,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第二年重版时又印刷34000册。这本书一再翻印,是适应了全国解放后大专院校师生和机关干部配合学习《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和《共同纲领》的需求。正如作者在1952年修订本题记中所说:“从五四运动到现在,业已经历了三十余年,还没有出现一本完整的五四运动史。笔者所提供的这本小书……不料出版后  相似文献   

2.
党员大视野     
《实践》2019,(5)
<正>让五四精神烛照复兴征程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就这一重要论述,《新华每日电讯》刊发评论员文章指出如下三点: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一词的最早出现及其涵义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被称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哪里,是史学界值得弄清的一个问题。 1999年5月14日《文摘旬刊》第683期以《谁最先提出“五四运动”一词》为题,摘录了黄志文发表于1999年5月3日《新闻汇报》上的一篇文章,提出:“1919年5月26日罗家伦用笔名‘毅’在《每周评论》第23号上发表。《‘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是第一次在印刷品中采用这个提法,以后这个名词就成为这次运动的正式名称。”不久,欧  相似文献   

4.
港台及国外学者关于五四运动的若干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港台及国外学者关于五四运动史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著。以港台史学界为例,在1979年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时,台北的《联合甜报》与《中国时报》副刊,连续40余天推出一系列评论五四的论文。还出版了有关五四的论文集,如汪荣祖主编的《五四研究论文集》(收集论文10余篇,约30万字),周阳山主编的《五四与中国》(收集论文30多篇,约50多万字)。1980年出版了周阳山主编的《五四论集》(分4单元,约60万字)。上述三部书,可说是将1970年所掀起的研究五四“热”中的各种具有代表性观点,“作了全盘的整理和记录”。1981年出版了《五四运动史》全译本(周策纵著,约40万字),以及张玉法主编的《中国现代史论集》第六辑《五四运动》  相似文献   

5.
学海拾珠     
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在《光明日报》1999年5月2日撰文指出,8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爱国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历史发展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运动对20世纪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直接影响、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在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前夕,我受《党史博采》编辑部之托,特地访问了著名历史学家彭明教授,请他回答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1952年的一天。美国密西根大学。一位曾在中国停留多年的名教授正与一中国留学生讨论该生的博士论文选题。忽然 ,教授提高了嗓门 :“什么?你说你要写五四运动 ,博士论文怎么可以写学生暴动?……你若是坚持写这个题目 ,我们就取消你的奖学金!”这位中国留学生愤然而去。几年后 ,这位留学生顶住多方压力终于完成论文 ,接着他将论文扩写成55万字的《五四运动史》 ,于1960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以英文出版。此书一出版 ,立即引起轰动 :美国一些大、中学争相节选此书为学生教材 ;哈佛大学出版社先后再版7次 ;意大利、台湾、香港等国家…  相似文献   

8.
关于半个世纪以来五四运动史研究的若干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以后,论五四的言论和书籍就出现了。在学联的通电等文字里就有了“五四运动”的提法。罗家伦在《每周评论》的一篇文章里也使用了这个概念。后来罗家伦去了台湾,曾是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的主任。但在五四运动中他做的有些事情,我们并不否定。当年五四游行扛大旗的是博斯年(总指挥);五四当日的《宣言》有两个,文言的是许德南起草的,白话的就是罗家伦起草的。五四运动过后不久,关于五四运动的书马上就出来了,《青岛潮》、《学界风潮纪》等一些小册子,大都是…  相似文献   

9.
《民国春秋》曾发表《罗家伦主持中央大学》一文,其中提到罗家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起草了《北京全体学界宣言》,这份5月4日当天北京惟一的印刷品传单,首次提出‘五四运动’一词”。这个说法与史实有所出入。 罗家伦的确是《宣言》的起草者,但并未在宣言中提及“五四运动”一词,该词首次出现于他在《每周评论》发表的:《“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中。 罗家伦1912年进上海新式学校复旦公学,初步接触新思想和新出版物,1917年入北京大学,主修外语和外国文学,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 1919年4月底,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5月3日晚,北京十几所高等学校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0.
正周策纵,著名历史学家,专长研究中国哲学、五四运动史等领域。《五四运动史》是其代表作,是一本"想要说真话的书"。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集中细致地描述了五四运动的成因、社会支持力量和发展经过,厘清了由学生发动的"五四"事件如何一步步扩展为一场全国性的政治爱国运动;下编剖析了五四运动对政治、社会、文学和思想领域的影响,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以及当时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  相似文献   

11.
《武汉五四运动史》是湖北大学田子渝教授的近著之一。这本著作,是湖北省高校“九五”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研究成果。适逢五四运动80周年前夕问世,当然也有用以纪念的意思。 正是应了厚积薄发的话,田子渝教授在这个课题上所付出的劳动,先先后后断断续续竟达20年之久。1979年,五四运动60周年的时候,他就在当时的《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了长达万字的论文,对武汉地区的五四运动初步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如今,他说他想起那篇文章就会脸红。就从事历史研究而言,当年的他初生牛犊,不够成熟自难避免。光阴荏苒,20年的积累,20年的进步,叹昨非而今是,似乎有点理所当然,这大概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这期间,田教授陆续完成并出版了《恽代英传记》、《林育南传记》、《李汉俊传》、《湖北通史·民国卷》、《北洋军阀统治湖北大事记》等与武汉五  相似文献   

12.
正什么是湖南人的精神?最早提出湖南人精神这一概念的,是中国五四运动的旗手、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陈独秀。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欢迎湖南人底精神》,并将湖南人的精神概括为奋斗和创新的精神。然而,湖南人精神的研究在20世纪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直至进入21世纪。2002年,刘健安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湖南人的精神》一书,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考察20世纪初发生在日本的米骚动对于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将这两个相继发生在两个国家的带有历史阶段性的重大社会运动联系在一起进行的研究,在学术界以往的有关五四运动的研究中并不多见,故将日本学者野泽丰的论文(《米骚动与五四运动——关于在东亚地区的民族和国家的关联性》(载日本《近邻》创刊号1981年8月)编译如下,供研究者参考。 一、原敬内阁的外米购入政策及其影响 在寺内内阁因米骚动而辞职之后,原敬内阁于1918年9月29日成立。新内阁以米价问题为中心,把“不惜任何手段采购外米”(《原敬日记》1918年12月23日,下同)作为政府的首要课题。陆军大  相似文献   

14.
《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书,是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的。一部分是胡绳为接续《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主持撰写的另一部学术著作《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编,题名为“五四运动后中国政治的新格局”;另一部分是胡绳为撰写这部学术著作与参加执笔写作者的十次谈话的记录稿。本书记录了胡绳对这一历史时期诸多问题长期研究、审慎和深入思考的成果,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思想遗产。本文对这部书作了概括的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等同盟国战败而告终。翌年初,分赃“和会”在巴黎召开。中国是战胜国之一,却成了英美法日等列强刀俎上的鱼肉。“和会”非但没有接受中国代表所提出的基本条件,甚至将德国在山东所掠夺的特权全部转予日本。5月2日,林长民在《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即时披露此事,北京学生获悉后便涌向天安门,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由此发轫。消息传来,福建人民迅即投入这一反帝爱国运动的洪流。追溯福建五四运动的历史,不难发现它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今年有几位同志在《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文章提出商榷,我很高兴作此答文再次求教。一、五四运动中国民党是客观存在的赵金鹏在文章中指出:“五四运动爆发时,作为政党的国民党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刘永明“要论及国民党这个党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和作风,也就无从谈起”。无庸置疑,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问题应首先予以明确回答。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三湘学子,在湖南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值此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特刊载《光焰与洗礼》一文,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党在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他青年时期曾留学日本 ,接受明治维新的教育 ,并积极参加爱国活动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为《新青年》) ,宣传革命思想 ,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他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称“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在 192 0年发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 ,在党的“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在党的“二大”和“三大”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在党的“四大”和“五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192 7…  相似文献   

19.
邢浩 《北京党史》2007,(4):24-27
研究概况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问题,史学界曾在一个长时期中习惯于将1919年的五四运动作为开端。1939年5月,毛泽东肯定了这个观点。他在《五四运动》一文中说: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观有一定的形塑作用。陈独秀、毛泽东、李大钊等人从五四运动中认识到必须组成政党,以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受五四运动多方面的影响,他们追求建立一个受过"政治训练""依赖国民为后援"、以"直接行动""图根本之改造"的新型政党。他们将自己对政党的认知应用于中国共产党上,从而让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便具有了自我改造的勇气、联系群众的作风和不断革命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