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气候在21世纪将继续明显变暖,其中中国北方冬天的变暖趋势最为明显。与1961年到1990年的平均气温相比,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将升温1.3℃到2.1℃;2030年,年平均升温为1.5℃到2.8℃;到2050年,年平均升温将达到2.3℃到3.3℃。作为对比,过去100年中,中国的升温幅度仅为0.5℃到0.8℃。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  相似文献   

2.
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城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迫在眉睫。在此大背景下,低碳发展已从一个生态问题转变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并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和主流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12月,世界各国将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新一轮气候谈判,并将签署对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哥本哈根议定书》。前不久,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它不但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产生活,而且引发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在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下,以气候为主题的外交活动也随之展开。在全球变暖这一背景下,分析了目前中国气候外交的行动,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推动中国气候外交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占我国冰川面积46.7%的青藏高原冰川正以年均7%以上的速度萎缩。专家预测,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未来青藏高原冰川的退缩将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9,(52)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和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经历了一个科技生产力从入手的延伸发展为人脑的延伸的世纪,仿佛一夜之间,物质文明的象征已从烟囱林立、汽车如流、机器轰鸣转换到了互联网络、高智能计算机、航天飞机和火星探测器。可以预见,下个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将更加令人眩目,科学家的预测无疑舍给我们的梦想添上科学的羽翼。近2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海面上升问题已日益引起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关注。最新资料表明,1861-1997年的137年间,全球地表年均温度上升约为0.6℃全球气…  相似文献   

6.
面临危机的世界环境 各国科学家对环境问题的研究表明,世界正面临7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与海平面上升。随着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总量的增加,地球表面将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小岛屿国家面临着领土被淹没的威胁,例如图瓦卢的大部分领土已被海水淹没。科学家预计,在未来的30年会涌现出大批因气候变暖而流离失所的“环境难民”。然而,“环境难民”并未纳入难民地位公约的保护范围,这些难民将何去何从?谁该为环境难民的现状和未来承担责任?因此,探析环境难民的国际法保护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差距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之一,生态产品成为我国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表了第四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对此,中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要重点解决未来我国生态产品有可能十分短缺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和加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9.
欧盟一份最新报告提出警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的能源开发地域呈现,可能引发因争夺能源而产生的冲突,威胁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去100年间我国海平面上升了20~30厘米。海平面上升给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影响,风暴潮袭击和洪水泛滥的几率增加,未来发展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相似文献   

11.
陆益峰 《党政论坛》2008,(16):34-34
欧盟一份最新报告提出警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的能源开发地域呈现,可能引发因争夺能源而产生的冲突,威胁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增五丰来之不易,也来得及时近些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灾害频发和生物质能开发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自2006年以来,终于在全球发生了一场至今未息的粮食危机。面对全球粮情和我国国情,中央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自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四年粮食增产,连续五年夏粮丰收,实现了自1985年以来的首次连续四增五丰,并于2007年重登10000亿斤台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夺得粮食连续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各国面临各种自然和非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威胁,而我国是世界上受各种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明显制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进一步恶化,如何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将灾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对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我国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面临两大主要威胁:一是全球气候变暖,一是能源危机。因此,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行动,试图从根本上消除这两大威胁。低碳经济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并且很快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可以预见,低碳经济将带给世界全新的经济发展思路,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起一次重大的全球性技术革命。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化对策是7月7日至9日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召开的八国(G8)峰会的主要议题,日本作为主席国希望掌握本次峰会的话语权,发挥大国的主导作用。其总体目标是,开展大国外交,推动解决全球性问题,扩大国际影响力,实现多重利益。在本次峰会上,日本拟把气候变暖、节约能源、解决粮食问题等当今国际社会最紧迫的课题以及朝鲜半岛无核化等地区安全问题作为议题。在这些领域,将积极展示日本的理念、政策、技术资源、措施及形象示范,推动国际合作机制与框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据悉,本次八国峰会上将通过首脑宣言草案中关于全球变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全球可持续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还是从全世界的道德舆论方面来看,创新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势在必行.为此,应当从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以及政府考核创新等四方面加以完善,以夯实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由内而外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7.
何杰 《团结》2009,(1):34-36
当今世界,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没有置身事外.正在用行动积极应对环境问题.“绿色”之风已然吹遍了中国的每个角落.环保成为中国未来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和方向。这其中.建设环保中国需要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将稀缺的资源配置到符合科学发展的企业中去.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低碳经济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相似文献   

19.
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联合会于6月24日在日内瓦发表了一份关于世界自然灾害的报告。报告说,1998年全球自然灾害的规模史无前例,共造成6万人死亡,2500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900亿美元。而且由于地球变暖和环境恶化,令后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率和数量还可能有所增加,未来数十年中仍可能发生下述“特大”的自然灾害,诸如气候变暖使海水到2010年上升1米,并引发“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这对“孪生杀手”;干旱引起的荒漠化会使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粮食产量减少三分之二,并导致水荒;世界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容易遭受洪水、干…  相似文献   

20.
陈俊 《瞭望》2006,(15)
有学者提出,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一个沙尘弥漫的地球或许会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每当进入春季,沙尘暴扑面而来,不但在我国北方任意肆虐,还时常飘洋过海, 侵入日本、北太平洋地区,偶尔还光顾一下美国,甚至连北极也不放过。今年以来, 已经有几次沙尘暴天气影响我国北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