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23日晚10点,驻武汉天河机场候机楼派出所的保安队员,帮助范某找到了两个准备乘机前往香港的小“旅客”。在外忙碌了一天的范某,晚上7点回到家中,不见俩儿子的身影,在饭桌上有一张纸条,上写:“爸爸,我们坐飞机去香港了。”这下可急坏了这位父亲。两个孩子大的11岁,小的才9岁。这么晚了,在外面会不会出事呀?坐飞机,当然得去机场了。于是,他马上赶奔机场,可是,机场这么大,无从寻找。范某随即来到候机楼派出所求助,当时正在值班的高所长和民警热情的接待了他。了解情况后,分析这两个孩子还在机场的可能性较大,于…  相似文献   

2.
一句话改变一生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的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这儿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获得较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1961年,小学校长皮尔·保罗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无所事事,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手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  相似文献   

3.
安静 《民主与法制》2014,(29):41-43
小升初后,朱沿锦每周会去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老师家补课。补课后,成绩虽未提高,但三名老师对他关爱有加,总会在课堂上表扬他、夸赞他。初二下学期,朱沿锦因补课后成绩没上去,没再继续补习。三名任课老师态度大变,他和那些补课的孩子就像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如沫春风,一个如履薄冰,朱沿锦每天上学就像奔赴刑场一样,他对老师的恐惧一天天累积。  相似文献   

4.
围剿贫困     
案例案例一:九岁的小莉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去上学。小莉的家在太行山最深处的一个小村子。小莉不能上学的原因很简单,在把三个姐姐都送到学校后,曾经发誓要让每个孩子都走出大山的父亲实在拿不出第四份学费。小莉不能上学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看护四岁的弟弟。上个月,小莉过生日时,除了得到两个鸡蛋外,还得到父亲不太肯定的许诺,如果今年的粮食、果子收成都不错,就让她也去上学,这让小莉兴奋得几个晚上没睡好。可是半个月前,小莉的上学梦被彻底粉碎了。家里的支柱———父亲帮邻居修房子时不慎从房上摔下来,…  相似文献   

5.
警 32年,先后在刑警队、派出所、拘留所等八个基层单位任队长、所长、指导员的河南省桐柏县公安局监管大队看守民警李玉生, 2000年 6月 29日倒在了自己眷恋的岗位上。   抢救他时,家里只有 130元钱,连抢救费都拿不出。   四个孩子没沾上他这个当警察的爸爸一点光,为了生计只好到外地打工。   他给妻子和孩子留下的遗产是 1.7万元的债务。 他累倒在自己眷恋的岗位上   那是 2000年 6月 29日的中午,连值了三天班的李玉生坐在看守所值班室内准备吃饭,刚要去夹菜,筷子便“吧嗒”掉在地上。同在小饭桌旁就餐的五位民警抬头一看,…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24日,圣诞节前一天。当城里的孩子都为这个国外的节日准备着的时候,家住四川省邻水县的王琴和往日一样,还要背着姐姐王利去上学。  相似文献   

7.
我儿被邻居的孩子追撵掉在岩下摔伤,其家长应不应赔偿损失?编辑同志:我的男孩去年12月24日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邻居家11岁的孩子追撵,掉到岩下,左小腿胫腓骨被摔骨折。经县中医院治疗,虽有好转,但至今已两个多月,仍不能下地走路,更不能上学。请问:我孩子...  相似文献   

8.
成秋英 《新东方》2009,(11):43-47
一、“上学难、上学贵”的现象 “上学难、上学贵”既是民众普遍关注的民生焦点之一,也是如今普通老百姓面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疾苦呼声。“上学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村小学、初中生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未落实,学校仍向学生乱收费、变相收费,二是上“好”学校难,即上教师水平高、基础设施好、教学设备全的优质学校难。  相似文献   

9.
吴康 《现代人事》2000,(4):46-46
昨天,一位曾经是我们学生的年轻朋友与我来电话说:他下岗了,他妻有病拿不到工资,孩子上学成了问题,他已不堪所苦,想自杀了事。我听了。心念我们往昔友情,不禁恻隐,与他寄去千元的同时,又给他去电话,要他坚强起来,敢于正视不幸,善待痛苦。  相似文献   

10.
易靖茗  孙学宇 《台声》2013,(11):92-95
“如果我不从奥克兰去看他,他就不会帮我转学:如果他去澳大利亚我没有跟着去,我们也不会有后来的事;如果我回北京他回台湾了,我们也不会在一起……”原乃彭一直说,如果当初两个人对感情的意志薄弱一点,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结果—— 与原乃彭聊天,总有一种错觉和穿越感。她看起来太年轻了,她是大陆新娘,也是一个性格爽朗的东北女孩。在她身上,找不到岁月的痕迹,交谈中,她扑闪着的大眼睛仿佛也在跟你说着话。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已经结婚12年,有了两个孩子的妈妈。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漫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重庆市民王娟得知,很多年轻父母都把襁褓中的孩子送到专业早教机构进行"潜能开发",被送去"上学"的孩子中,大的两岁,小的才5个月。王娟丈夫闻讯后,不顾各种早教机构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的高额收费,强烈要求送6个月大的女儿去"上学"。王娟想让女儿随性成长,又担心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女儿会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2.
扁担送暖     
<正>清晨6点半,天刚蒙蒙亮,百色市中山二路电信宿舍区B栋1单元5楼,麦琼方起床了,她先习惯性地到孩子们的房间去看了看,5个孩子睡得正香。走进厨房,她麻利地开火煮面条做早餐,让孩子们起来吃好后,该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现在只有5个孩子在家里住了,以前最多时有26人,人声鼎沸,房间客厅打满地铺,邻居开玩笑说她是开"地铺旅馆"的。令她欣慰的是,她先后收养过的87个孩子,现在大都长大成人了。做完早餐,麦琼方再往锅里放上红薯、芋  相似文献   

13.
祖国之爱     
对于国庆,对于祖国,我们都是从小一点一点认识的。 小时候,我家住在14号院。4号在斜对面。 4号是独户,姓王,他们家有一个奶奶,她的长孙比我至少要大上10岁。听他妈叫他大捆,我们这些比他小的孩子,叫他大捆哥。 大捆哥是我们那条胡同里最有出息的。胡同里的家长教育孩子,都说:你就跟大捆学学。 大捆确实好,全胡同里十多个上中学的孩子,上学往西走,只有他一个人往东,一去一回比别人多走一个钟头以上,他上的是市重点中学。大捆  相似文献   

14.
<正> 他,是解放军驻五指山某师一位并不富裕的军官; 她,是出身在五指山黎族贫穷家庭的一个孩子。于是,一位军官与一个孩子的故事在五指山麓演绎,军官奉献出的是爱心,孩子升腾起的是希望……孩子的处境深深触动了唐仁安的心,他对小女孩的父母说:"让孩子去上学吧,没有钱,我来资助!" 军官名叫唐仁安,1989年,他在  相似文献   

15.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上学去啦。希望这不是永别,我要活着回家。亲爱的老师校长,我来上学啦。您不能让坏人碰我,我要活着回家。亲爱的叔叔阿姨,我在上学啊。您有不满去上访,我要活着回家。”郑渊洁的这一首歌词道出了孩子的恐慌,也说尽了家长与社会对孩子安全的担忧。今年上半年50天内我国连发6起校园惨案。  相似文献   

16.
上学读书是所有孩子的权利,让所有的孩子都上学读书,是我国法律载明的,任何人都不得违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上学读书的权利被剥夺的事,却时有发生,甚至还由此酿成了一些悲剧。 江苏省灌南县五队乡中学有个品学兼优的初一女学生王晓芹,父亲是个体工商户,他认为让女儿读书影响自己发财致富,还不如回家操持家务。于是今年2月底学校刚开学,他就强令女儿到学校要回上学期预交的100元书本费。当看到空手而归的女儿,便破口大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儿子今年11岁 ,是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因为离家较远 ,为了上学方便 ,我们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一次放学 ,他和同学一道回家 ,几个同学争着轮流乘坐他的自行车。在下坡时 ,几个同学争抢着上车 ,刚坐上车的王岩突然被另外一同学张晓拉下车来 ,王岩被摔成骨折。后住院花去医疗费4000余元。王的家长让张晓和我家共同赔偿。我认为此事完全是因为张晓一人所为 ,与我的孩子并无直接关系 ,便不愿意赔偿。请问 ,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周小云周小云读者 :你儿子对这起事件是有一定责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29条…  相似文献   

18.
陈明 《协商论坛》2008,(7):61-61
我13岁,我弟弟10岁时,有个周末,爸爸答应带我们去看杂技团表演,但是中午吃饭时,来了一个电话,是找爸爸的,说是有紧急事情,要他马上去城里解决。虽然我们很是扫兴,但是不得不做好放弃看杂技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洪丰  刘金川 《公民导刊》2004,(10):13-14
9月19日,鸡叫两遍,屋外漆黑,家住开县汉丰镇解放街228号的段吉海已经把家里的早餐准备好了,牛奶、米面……孩子上学的书包也一并搁在桌边。段吉海吃完早餐,把前夜准备好的行囊甩在肩膀上,大步迈出家门,他一早得到企业上班,填补家用。  相似文献   

20.
表面上看,如今的孩子被大人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换个角度看,他们过早地步入“成年”,失去童年应有的欢乐,活得太累。“皇帝”做得好辛苦许多父母们发现:如今孩子们的书包重量已远非昔日他们书包的重量。“有时看到爱妮背着那么重的书包上学,觉得她像一座小山,一匹负重的小骆驼,真是心疼!”爱妮妈妈说:“我们希望孩子将来能上大学,但孩子是不是有点太委屈了。”许多对孩子挚爱的父母们将无限希望寄托在孩子导上。虽然舆论总在说父母的“溺爱”已造成独生于女这一代任世,但深究起来,却会发现,孩子们在重负荷的爱”下,失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