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改进自然灾害救助方式,完善救助体系,提升救助能力,山东省潍坊市积极探索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新思路,连续三年将实施民生综合保险工程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2016年实现全市全覆盖。2016年4月27日,经政府公开招标采购,确定4家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承保潍坊市民生综合保险项目,经潍坊市政府授权市民政局作为投保人与中标保险公司签订协议,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正式起保。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根据《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和江苏省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探索引入商业化灾害保险机制,着力拓展灾害应急救助内涵,让广大群众享受普惠型保险补偿,为受灾居民增加一道保障防线. 一、政府推动,部门实施.一是列入政府实事项目.为了更好地落实民生保障要求,无锡市政府将"建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为市区户籍居民免费办理自然灾害附加保险"列入201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强化考核,定期督查,整体推进,确保了自然灾害保险制度的有效落实.二是实施社会公开招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3,(13):28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根据《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和江苏省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探索引入商业化灾害保险机制,着力拓展灾害应急救助内涵,让广大群众享受普惠型保险补偿,为受灾居民增加一道保障防线。一、政府推动,部门实施。一是列入政府实事项目。为了更好地落实民生保障要求,无锡市政府将"建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为市区户籍居民免费办理自然灾害附加保险"列入201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强化考核,定期督查,整体推进,确保了自然灾害保险制度的有效落实。二是实施社会公开招标。本着公平、公开、  相似文献   

4.
正灾害保险是灾害风险分散和转移不可或缺的市场化手段,本文分析了农房灾害保险、农业灾害保险、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巨灾保险四种类型的灾害保险在我国的实践,指出政府支持下的政策性保险是我国自然灾害保险的主流模式,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中关于“建立健全灾害保险制度,充分发挥保险在灾害风险转移中的作用,拓宽灾害风险转移渠道,推动建立规范合理的灾害风险分担机制”的精神,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积极探索政府应对灾害保障民生、拓展自然灾害风险转移渠道。  相似文献   

6.
巨灾保险本质上是一种损失融资方式,其主要作用是损失补偿,并不天生具有防灾减灾功能.但是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完善保险合同内容以及适当的政府干预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巨灾保险合同可以利用费率优惠、免赔率调整、扩大承保责任、按照重置价值承保和降低共保比例要求等保险技术手段,调动被保险人的防灾减灾积极性,而政府则能够从建筑规范、土地使用规划、房地产交易灾害信息披露制度、金融税收优惠和灾后政府救济方式等几个方面予以干预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政府购买保险服务的形式,将保险这一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引入社会治理体系,使政府从公共服务产品的直接提供方转为统筹协调方,可以有效化解政府管理的风险。近年来,为了减轻灾害风险,切实提升全社会应对灾害的能力,我国多地走上了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探索之路,福建省厦门市便是其中之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及《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科学应对重大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一个洪水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美国的国家洪水保险制度发端于1956年联邦政府通过的《联邦灾害保险法》。在此后的40多年中,随着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断修改和补充,这一由国家作为最终承保人(对国家洪水保险承担最终赔款责任)参与其中的洪水保险制度不断得到修正、充实,目前已经相当完善。主要有以下特点:政府以保险责任承担主体的身份参与洪水保险按照1956年通过的《联邦灾害保险法》的规定,全部洪水保险业务都是由私营保险公司承保,并独自承担风险责任的。政府既不承担洪水灾害的风险责任,也不向私营保险公司提供财政援助。这种不区分…  相似文献   

9.
省级医保第三轮商业补充保险启动 通过公开招标,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被确定为省级医保第三轮大额医疗费用商业补充保险承保公司。2007年3月15日上午,省医保中心与承保公司正式签订服务协议。  相似文献   

10.
应对自然灾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如何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创新灾害救助模式,建立由政府救助、保险赔付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新型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江苏省张家港市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逐次推进了"政府埋单、百姓受益"的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辽宁监管局文件辽财金〔2022〕31号各市(不含大连)、沈抚示范区财政局、农业农村局、银保监分局,相关农业保险承保机构:现将《辽宁省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白云萍 《群众》2020,(4):50-51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指政府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提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由同级人大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以投票表决方式选择决定正式项目,交由政府组织实施,并接受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监督和评价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正5月12日,厦门市民政局局长李玉辉代表厦门市政府与共保体代表人保财险厦门市分公司总经理施培德正式签订《厦门市巨灾保险协议》。这意味着人们期待已久的巨灾保险制度在厦门正式落地。厦门巨灾保险由人保财险与其他4家保险机构组成的联合体共同承保。根据协议,厦门市政府将每年出资  相似文献   

14.
正保险业具备强大的灾害损失补偿功能,是灾害风险分散和转移不可或缺的市场化手段。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开始高度重视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巨灾保险制度是包括法律法规、保险运作模式、风险分担机制等在内的一整套体系。"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毛主席曾这样评价"政策试点"。改革开放后,作为"实事求是"的操作化工具,"政策试点"开始被大规模地用于改革实践中。经过多年酝酿,2013年,保监会正式批复深圳作为我国巨灾保险的首批试点地区,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工作。试点的启动,跨出了我国巨灾保险从理  相似文献   

15.
地方传真     
正36万老年人喜得"新年大红包"日前,经过公开招标,由人保财险义乌分公司承保的2016年义乌市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项目于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至此,浙江省义乌本地户籍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和部分60周岁以上老人又多了一道幸福安康屏障,这也是义乌市政府为2.36万老年人送上的"新年大红包",更是义乌养老保障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义乌市老年人意外险项目是由政府出资为全市近五分之一的老年人投保意外险,保障除常见的意外死亡、残疾责任外,还附加了意外医疗、住院津贴、骨折津贴、救护车费用补助等。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发生意外伤害,按照理赔流程第一  相似文献   

16.
应对自然灾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如何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创新灾害救助模式,建立南政府救助、保险赔付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新型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江苏省张家港市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逐次推进了“政府埋单、百姓受益”的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灾害保险是构建多元灾害损失补偿体系的重要工具之一,针对居民住房的政策性灾害保险更是发挥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进入新世纪后,各地陆续开始探索开展政策性农房保险,涌现出很多模式经验,广西模式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具有鲜明的特点,其混合型运营、统筹层次高、动态发展、可持续的模式特点,值得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是全过程自然灾害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核定灾害损失,确定灾害范围,可以为抢险救援救灾、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支撑。目前,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已取得一定成效,正式组建了包括地震、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交通运输、保险等11个涉灾领域的灾害损失评估专家库,实现了评估专家队伍实体化。本文对开展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的现状、工作实践及相关案例进行介绍,并对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业务的发展提出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9.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文件渝府发[2016]53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27号),促进我市外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努力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创新业务承保模式,增加高风险地区和新兴市场的承保业务。进一步降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加大对区县(自治县)小微企业政府统保平台和风险控制水平高的出口企业的信保费降费力度。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为重庆企业赴境外建设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提供信用保险服务。二、大力支持外贸企业融资  相似文献   

20.
新西兰灾害紧急救援管理实行统一的综合的紧急救援管理体制。新西兰救援管理体系有三个层次:国家层次为民防与应急管理部(MCDEM);地区为应急管理委员会;市为应急管理委员会。三个层次的机构均隶属相应各级政府,在处理灾害时,各级政府的灾害协调小组(委员会)联合办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