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传统道德对社会主义德治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 ,传统道德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德治的认识 ;第二 ,传统道德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三 ,传统道德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 ,传统道德有利于社会主义德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行政道德是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必备的道德素质。在贯彻“以德治国”战略中,首先要使以“德”为基础的价值理性成为“治国”的一种基本精神,渗透于国家、社会各个层面。加强执政党行政道德建设,有利于避免行政道德失范和行政腐败的发生,对于实施以德行政,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道德观产生了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商业关系中的道德;金融关系中的道德;雇佣关系中的道德;环保道德;公益和互助道德;文化市场中的道德。这诸多道德均关系着社会各行各业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甚至还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因此,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既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真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前进。  相似文献   

4.
国内学界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的争论主要围绕三个议题展开:道德是实现人生幸福的手段(工具理性),还是人生应追求的终极目标(价值理性)?社会转型以来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是在滑坡,还是在爬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发展方向是应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应全面超越这一经济形态?通过分析认为,把追求崇高道德视为主体自我超越的目的较具合理性,而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促进人性从"恶"向"善"的超越过程;"道德滑坡论"和"道德爬坡论"都有合理性又都存在理论缺陷,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来观照"道德之坡"更为重要;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在"适应"基础上的引导和超越。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道德思想包含丰富的优秀价值理念、行之有效的道德培育模式、知行合一的道德践行方式,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这些优秀思想资源,有助于全社会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批判继承中华传统道德思想当中的对应价值理念,深化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价值体系,确立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大价值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立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借鉴传统道德培育模式,由内而外,由己及人,依次生发出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借鉴中华传统的知行合一思想,引导人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实现知行相资以为用。  相似文献   

6.
官德建设是在反腐败斗争中群众关注的焦点,官员的道德价值趋向和道德表现,具有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当前存在着官德建设过分依赖人性而忽视理性的看待人和分析人;过分依赖自律而忽视他律和制度建设的误区。在官德建设中,要避免官德建设的超前性与社会道德的现实性相混淆;要避免把个人道德置于制度道德建设之上。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内涵着企业青年道德建设,重塑企业青年道德对于企业永葆活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青年道德信仰既包括一般伦理价值目的,也包括对其精神依据的信奉。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青年的道德倾向具有其独特性,表现为双重性和功利性、多元主义和迷茫性共存。因此,我们主张要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营造良好的企业道德环境和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道德评价制度等三个方面对新时期企业青年道德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8.
道德理性的形成是道德学习的核心目标和主要内容,道德推断是主体道德理性形成的关键。把道德推断当成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需要我们以道德推断的方式开展道德教育。那就是:拓展主体的生活时空;揭示主体的道德冲突;促进道德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社会和谐,这就需要实现工具理性和道德理性的对立统一。其中,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资源,提高全民族之素质,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启蒙运动以来,渐渐形成了理性至上和人类自我中心主义,与此相伴随的则是"上帝死了"的信仰危机,现实中常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道德危机。确立道德的标准不能完全依赖理性,而应以理性与信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宗教的本质和特征决定其能够在道德建设上做出特有贡献,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能够实现相容共济。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主体及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主体及主体性的深入探讨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体系的重要途径。当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主体性,完善、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净化党风,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意识。在民族优秀道德基础上,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确立具有时代特色的邓小平道德范式。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道德培养是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典范对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道德培养提供了精神动力、导向示范和人格激励,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社会主义道德践履具有重要启发示范效应。新时代要用道德典范促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社会主义道德践履,须以道德典范为思想榜样,促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道德觉悟提高;以道德典范为价值标杆,促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道德能力提升;以道德典范为生活参照,促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社会注重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强调"以德治国",产生了丰富的道德资源,这些道德资源正是为和谐社会的目标服务的.为此我们要传承传统社会的和谐思想,树立"和为贵"的价值理念;汲取传统社会注重修身养性、反躬自省的道德传统,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心理和谐;积极扬弃传统道德思想中的"亲亲"、"孝慈"思想;积极扬弃传统道德思想中的"忠义"思想,构建和谐组织.这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崇德治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传统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呼唤道德建设。江泽民“以德治国”的方略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扬 ,也是对中国革命道德的创新和发展 ,更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现实的深刻反思 ;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与理论基础 ,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道德作为类的内在理性与自觉,意识、认知、毅力的关键是价值的维护。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作为具体与历史的践行意旨就在于构建创新型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上的和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道德建设,一方面要加紧完善市场经济;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道德理想和优秀道德文化的弘扬与倡导。  相似文献   

17.
行政理性作为一种行政道德能力,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对行政行为具有重要的功能。要实现我国公共行政现代化,就要把行政理性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从行政理念、行政制度、行政行为层次上实现行政行为的理性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通过创造性吸收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蕴含的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对应的价值理念,有利于丰富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通过批判性吸收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当中的其他优秀价值理念,有利于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价值体系;借助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这一富有生命力的价值载体,有利于广大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道德理想与道德利益、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道德奖赏与道德惩罚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尺度、时代特征、实现途径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和道德建设的内涵是建设小康社会道德的前提和关键。从历史上看小康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一开始提出 ,就不仅仅是侧重于道德的要求。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道德的建设应包含以下几层涵义 :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二是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建设互为承接互为补充 ,体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三是要弘扬传统美德 ;四、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