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2,(4):57-58
张铁在2月8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从1991年到2009年,走过19年贪腐之路,江西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县委原书记汤成奇,近日被一审判处死缓。贪污3901万余元、受贿350余次,这一腐败个案再次让人思索:从开始贪腐到受到查处。少数贪官的“潜伏期”为何那么长?与漫长潜伏期相伴的,是汤成奇平坦的仕途。从镇长助理到镇党委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再到副市长、市委常委……每一步都是“带病任职”。有着漫长潜伏期的贪官,并不只汤成奇一个。  相似文献   

2.
苏北 《共产党人》2006,(23):54-54
贪官,古今有之,但古今贪官都不一例外地与“权”、“钱”、“淫”、“盈”四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权”。古今贪官,首当其冲的就是贪权,没有权,贪官们就不可能达到贪脏枉法,欺压百姓的目的。有权,使有了一切。于是,贪官们削尖脑袋,钻天入地都要弄到“权力”。他们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玩弄权术于股掌之中。  相似文献   

3.
伙同情妇在短短6年时间里,就创下迄今为止安徽贪官受贿数额“最高纪录”。10月10日,安徽省阜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太和县委原书记刘家坤及其情妇赵晓莉涉嫌共同受贿2929万余元一案,在宿州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4.
近日,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播出,在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对自身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自我剖析和忏悔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从小我们吃过很多苦,所以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4,(1):44-45
据2003年11月8日的《检察日报》报道:很多贪官现形,不是被查出来的,而是被偶然牵出来的。一、“离”出来的。每个贪官的背后至少有一个或几个贪婪的女人。河南省驻马店市某乡党委书记张学峰当了官以后,包养情妇,并要与妻子离婚。其妻一怒之  相似文献   

6.
说贪官     
贪官都贪什么 目前被揪出来的大小贪官,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事发前可能有一些荣誉称号,有的是“全省十佳公仆”、有的是“全市人民满意公务员”、有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标兵”……可见,贪官除了贪财、贪权、贪色以外,还喜欢贪荣誉。  相似文献   

7.
罗满元 《求贤》2008,(3):43-43
如若有人问,中国贪官到底有多少桃色新闻?这大概很难统计。因为贪官创造的纪录早已让人们失去了好奇的胃口。仅从规模上讲,就有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包养140多个情妇的“超级纪录”,有被称为“五毒书记”的湖北省天门市原市委书记张二江的“床上一百单八将”。但如果有人要问贪官桃色新闻产生的原因。我们却能说出个大概。我们无须论证先有色还是先有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加大,从地方到中央,一批批贪官被清除出干部队伍,有些被判了刑,有些甚至丢了脑袋。这可真是大快人心。透视这些官员的落马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贪官们其实日子也不好过,有些甚至是惶惶不可终日,因为贪官的心中有“十怕”。一怕纪委,纪委无情除邪恶。怕纪委、怕反贪局,所有贪官皆如此。贪官多是由纪委“双规”后,查出其罪行,然后交司法机关处理的。纪委是我们党的专门反腐机构,是贪官污吏的克星,而且纪委一旦抓住贪官的“狐狸尾巴”就不松手,不少的窝案、串案都是在纪委的穷追深挖下破获的。湛江特大…  相似文献   

9.
张和利 《党课》2010,(11):74-76
在反腐败过程中有一个怪现象,就是许多贪污腐败案件并非由纪检部门或其他反腐败部门查出来的,而是意外“露馅”的。有人做过—个统计:有60%-70%的贪官是根据群众举报查处的,而群众之所以能够发现贪官的蛛丝马迹,不少竟然是贪官自我曝光的,如二奶反目、小偷被抓、奸商败露等都成了导致贪官“露馅”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金言 《廉政瞭望》2008,(5):53-53
近年来,贪官落马之后大多“喜欢”写忏悔书,十之八九都要将犯罪的首要根源归咎于“放松了学习”,说什么“平时不读书不看报、放松了世界观改造”等等。但笔者将近几年来有关这些贪官腐化堕落的报道找来进行对照,发现贪官并非不爱学习,不过他们的“学习”内容与常人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11.
贪官爱财,然而也爱自己的子女,连子女都不顾的毕竟是少数。但一个钻进钱眼的家长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并不容易,事实是绝大多数贪官最终不仅自己锒铛入狱,毁了全家幸福,而且有可能连子女也一并卷进“漩涡”。贪官谋财,最普遍的是为自己的子女着想。为官一任甚至为官一生,若不为子女解决点什么,贪官们大多心理上过不去。为了满足这份扭曲的亲情,他们不惜以身试法,在许多有利害关系的问题上,以亲情代替原则,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千方百计利用职权为子女谋取私利。吉林省有个千万巨贪乔利平,在自我剖析犯罪原因时就说:“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廉政风暴揭出了一批贪官,人们在翻阅他们的犯罪记录时,发现了一个带有共性的现象:差不多每一个贪官,都与“美女”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美女”或者是贪官们享受的工具,或者是把贪官拉下水的诱饵,或者是与贪官沆瀣一气成为贪官鲸吞国家财产的帮凶。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美色伴贪官”现象。产生“美色伴贪官”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社会学的视角做一点透视。从社会背景来看,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是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期。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急剧增加,“利润效应”…  相似文献   

13.
贪官的理由     
在审判会上听贪官忏悔,在法庭上看贪官表白,在其它场合听贪官作解说,常生出对贪官的可怜、可悲、可恨乃至可笑之感。其中,最让人感觉有话要说的,当数听到贪官为自己的丑行所作的辩解。广东省翁源县委原书记黄福印卖官受贿被查处后,在法庭上说自己贪污受贿是社会风气使然,在这种风气面前,“自己也不能免俗”。正是因为这个  相似文献   

14.
现实生活中,有少数贪官为了伪装自己贪婪的本来面目,逃避党纪国法的制裁,竟也学起演员的“表演术”。与演员相比,他们的表演技巧并不逊色,可谓五花八门,奇招迭出,几乎达到了乱真的地步。但假的真不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这些善于“表演”的贪官们的基本特征,尽管他们在一定时期内能欺骗一些人,但终归逃脱不了党纪国法的严厉惩处。认真解读时下一些贪官的“表演术”,撕开他们的画皮,防止被其“表演术”欺骗,是当前我们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新课题。贪官的“表演术”知多少?演员表演什么样的角色,主要是根据剧情的需要来确定,而贪官的表演则着眼…  相似文献   

15.
筱剑  一旻 《党建文汇》2005,(9):36-36
贪官钟德标为掩盖其逾千万元的不法收入,竟然谎称自己多次枉外地买彩票中大奖,还将原本是普通工人的父亲说成“超级富翁”。贪官编造谎言并不出人意料,但把“故事”编得如此离奇、离谱,钟德标堪称第一人!  相似文献   

16.
王冰 《求贤》2007,(3):43-44
从来贪官爱“作秀”。根据近年来媒体披露的种种贪官伪装术,择其要整理出贪官们“作秀”惯用的18种招式。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个贪官,贪赃居然为自己立下标准:“收礼要定高指标,年终要算增长率。”这个贪官,就是原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镇党委书记陆福荣。陆福荣可以称得上是靠聚敛不义之财迅速暴富的典型。1992年刚到山观镇任职时,全家积蓄尚不足5万元。6年后案发,执法人员从其窝赃点搜出了一只钱箱,里面有20多件金首饰,100余万元的存折以及若干美金、港币、日元。此外,陆福荣还有两处住房。其中一处存放的各种名烟名酒、名牌衬衫、羊毛衫和其它贵重物品,琳琅满目,多不胜数。陆福荣不仅受贿,而且“记贿”。他备了一个本子,将别人送的钱…  相似文献   

18.
贪官之“潜伏定律”:之一、“潜”得越久的贪官越难查。一是贪官有“经验”了,手段更狡诈;二是事隔多年,很多线索也不好查。倒是一些“新手”贪官更容易“栽”,或是新近发生的腐败更容易暴露。因此案件突破,往往从“新”开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反腐之剑高举,一个个贪官受到惩治。“要钱不要命”成了贪售真实写照。钱,身外之物,世人皆知。贪官却舍命求财。当贪官走向刑场时,不少人发出痛不欲生的悔恨,然而,悔过已晚贪官毙命,于己,咎由自取,本不足惜。但对后人,尤其对仍在为官者,却有着震撼心灵的的警示——只有廉政为民,才能避免重蹈贪官可耻可悲的覆辙。  相似文献   

20.
姬建民 《前线》2008,(12):68-68
别以为贪官行贪之时总想的是伸手未必被捉.进而毫无顾忌地趁机贪敛钱财,其实也会想到伸手可能被捉。所以,贪官贪财之时多留个“后手”,就像盗贼入宅之时。首先要把退路看好一样,一旦撞到枪口上,也好有个退身之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