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环境按其范围大小既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按其形态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但实际上两种分类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就毫无联系了,比如物质环境中的经济环境可归为宏观经济,精神环境中的心理环境也可归为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指的是  相似文献   

2.
环境公民社会与环境治理体制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民社会是公民及公民组织依据环境权益,积极介入和影响政府,企业等主体的环境决策和治理行为的公共领域及运行机制.中国的环境治理由原来的政府主导模式逐渐引入了环境公民社会元素,从而促进了环境治理体制的发展.环境公民社会中,公民环境参与和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机制,对环境治理体制起到了不同的促进作用.环境公民社会的完善和发展是环境善治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制订了一系列环境建设规划,如何实现环境建设的任务和目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是实现这一任务和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提出了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如何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大系统,我们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包括以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环境的优化和以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微观环境的优化.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08,(12)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大系统,我们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包括以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环境的优化和以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微观环境的优化。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6.
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宏观和微观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刚苓  刘伟民 《世纪桥》2008,(8):109-110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大系统,我们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包括以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环境的优化和以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微观环境的优化。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7.
建设良好的执政环境是政党建设的一个长期课题。邓小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全党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实践中,始终关注党的执政命运和执政前途,高度重视党的执政环境建设,就优化党的执政环境作了大量深刻论述,形成了系统而又完整的优化执政环境思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执政环境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党史文苑》2005,(9):47-49
建设良好的执政环境是政党建设的一个长期课题.邓小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全党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实践中,始终关注党的执政命运和执政前途,高度重视党的执政环境建设,就优化党的执政环境作了大量深刻论述,形成了系统而又完整的优化执政环境思想.  相似文献   

9.
环境价值——价值域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荣 《理论研究》2004,(12):33-35
由于传统价值观、发展观的影响,人们一直忽视环境价值。人们自发地把环境当成一种前提,认为对它的怎样利用都是理所当然的,也不存在评价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危机不断出现,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观念和历史,觉得环境价值是不容忽视的。环境作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其价值理所当然地包容于价值域中。我们只有认识、重视并凸显出环境价值的实际存在性,才能在一定意义上真正解决人类的生存、发展、平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与师生活动相互作用,制约教学过程和效果。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心理环境是教育环境的两个重要方面,注重把两者的建设结合起来,才能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乔榛 《学习论坛》2004,1(11):42-45
运用环境效用这一概念分析环境问题 ,是基于人与环境关系的一个特殊视角进行的尝试性研究 ,通过研究得到的结论是 ,环境效用表示的环境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 ,虽然在客观上非常巨大 ,但人们的主观评价却并不高 ,在环境可以自我平衡或者人们收入水平很低时 ,环境的边际效用为零 ,环境效用并不进入人们的效用函数中。只有环境受到破坏而不能自我恢复 ,并且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 ,环境的边际效用才由零转化为正数 ,环境效用因此进入了人们的效用函数中 ,环境效用的这种特性不仅决定了环境问题为什么形成 ,而且还为治理环境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化的市场、政务、司法环境,随着《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必将更加规范有序。但就宿迁某区的营商环境而言,如何从市场环境法治化、政务环境法治化、司法环境法治化等三方面进行有效完善,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环境社会科学代表了一个研究环境与社会的关系性质的学科群,这些学科面对着共同的研究主题,即环境问题。同时,这些学科在理论目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原则上也存在差异。这一学科群现象的出现是学科范式发展的新的趋势,也是对变化中的社会事实的积极的理论回应,它将有助于我们从多向度的视角去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实质,也将推进各学科之间的理论互动与合作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拟态环境是美国杰出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学概念,是指由传播媒介对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揭示的、介于主观想像和真实环境之间的环境。我们的行为和对外界的感知往往就是对这个环境做出的反应。在当下的中国,微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视角对微博传播活动的本质进行解读,这既有助于我们对当下的微博热保持清醒的认识,同时对如何实现微博构建的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统一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在有限环境中永久地无限止地扩张的生活方式不可能持久,它追求的扩张主义目的越是成功,它的寿命也就越短"。〔1〕然而直到这种生活方式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戕害得千疮百孔时,我们才开始迟钝地反思已滞后多时的环境文化。我们需要寻本溯源,从古老的"天人合一"环境哲学中汲取智慧,更需要借助儒家伦理法的导引,将环境法治与环境德治结合起来,促进环境道德的法制化和环境法律的伦理化,藉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新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虽然不断加大环境执法的力度,但由于在立法、执法体制与执法监管方面存在的弊端,因而执法手段、执法能力、执法人员的素质均与执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执法效果不显著;各个环境执法机关之间协调不力;全社会对环境执法的认识还有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应尽快修订和完善法律体系,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扩大执法的权限;改革环境执法体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环境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运用调查问卷方法对四川农业大学各个学院的一至三年级本科生进行调研,分析了大学生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现状,针对存在的环境知识缺乏、生态法律模糊不清和自我环境行为欠缺约束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社会的组织化过程中,实现了整个社会生活经由组织而去加以开展的局面,组织成了社会的细胞.由于社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普遍性的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得以确立,出现了组织的环境依赖问题.组织的环境依赖会导致组织的环境管理要求,或者说,组织的环境依赖与环境管理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在工业社会的竞争体制中,组织的环境依赖与环境管理都腐蚀了组织存续与发展的整体环境,使竞争变得日趋激烈,使组织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现在,组织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迅速增长,已经使组织陷于一种环境管理不再可能的境地.或者说,既有的以控制为导向的环境管理已经不再能够取得成效.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组织需要把环境管理的冲动转化为对组织间网络关系的建构上来,自觉地建构组织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这同时也是组织自身的变革,即建构起合作制组织.合作制组织也存在着环境依赖的问题,但它却不会产生强烈的环境管理冲动,而是通过自身的开放性去应对环境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崔永和  伍胜然 《唯实》2007,4(2):4-7
环境需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要。随着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愈加突出。于是,在传统的两种生产理论与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与人的环境需要相联系,拓展出“第三种生产”——环境生产理论与环境生产实践,已成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成为既合乎历史又合乎逻辑的致思维度和新的社会历史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公民环境意识教育除了科学、法制和道德教育的角度之外,还应关注审美的角度,即从环境审关角度培育公民的环境意识.环境审美教育具有其它教育形式所没有的优势与独特性:以爱的情感为核心,对人的影响深刻而持久;以超越功利性为主要诉求,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品格.环境教育是提升公民环境意识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