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教育现代化条件下高校德育的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德育评价体系严重阻碍了高校德育工作的继续发展,教育现代化条件下高校德育评价体系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高校德育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树立以人为本德育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获得整体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德育主体。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的生存之本。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被灌输的客体。德育是社会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善于将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因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德育不是去禁锢人、束缚人…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许多方面跟不上形势和时代的发展。其客观原因主要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化,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和冲击,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主观原因主要是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此必须加强德育战略的研究,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红安一中秉承"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四突出、四优化"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突出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优化德育体系红安一中始终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建立健全德育网络,优化德育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凸显"德育为先"办学特色。构织起"五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初步建立的形势下.必须根据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和实际,创新德育工作,构建和谐德育体系.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这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时期的大学生德育工作,对于全面小康的最终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快速化的时代浪潮,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许多突出问题。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巩固大学生德育工作原有阵地的基础上,应该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转变思路,努力改进和更新德育方法,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大学生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7.
乐山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以学科德育、活动实践、校园文化和师德建设为抓手,狠抓学生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纪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时期的大学生德育工作,对于全面小康的最终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快速化的时代浪潮,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许多突出问题.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巩固大学生德育工作原有阵地的基础上,应该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转变思路,努力改进和更新德育方法,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大学生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及其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要求。我们必须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审视高校德育工作,把握其基本内涵和内在要求,探索科学有效的实现途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中央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  相似文献   

11.
<正>"学校教育必须真正德育为首,以‘启智养善、明德笃行’教育为核心理念,坚持‘文化素养和人格成长并重’的育人原则。"松滋四中校长熊卫国在教职工会议上反复强调。松滋四中是一个老牌高中,其教学质量在松滋久负盛名。近年来,他们全面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构建了德育工作新体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教职工,在德育上都有具体分工,有明确目标,写进了‘岗位责任’,概莫能外。在松滋四中,德育工作只有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德育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要体现在 (1)提出德育工作的新理念。德育工作要以学生、教师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 ,突出人的发展 ,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 ,体现教育、管理、服务三统一。 (2 )德育创新要在学生公寓德育工作、互联网德育工作、学分制条件下的德育工作方面实现创新。 (3)德育工作创新的内容是确立国家利益至上、确立在集体中求发展、确立诚信受益的教育主体。 (4)德育工作的新要求就是要深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认识 ,提高德育干部的素质和注意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和有效。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的德育观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德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德育的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德育的内容要体现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德育的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德育工作者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传 《工会论坛》2008,14(4):109-110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和前进的指导思想,教育事业也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和健全。德育工作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效果和前景。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的弊端和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时代内涵、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创新、高校德育机制创新等方面对高校德育工作创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学校德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给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分析了高校和谐德育的内涵,指出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不和谐现实困境,对如何构建高校和谐德育实践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必须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主体脱离实际、德育趋向功利化、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无等问题 ,因此应进一步明确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强化德育为先意识 ,选择更贴近时代和大学生活的德育内容 ,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在教育方法上坚持育人为本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以提高整个 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目的的,主张智育与德育并重,通过学科教育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人格的教育。人的质量取决于德育的质量。在邓小平教育思想中,德育工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所谓德育,是根据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对青少年进行的思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索新思路。要更新德育理念,重视德育客体的主体性,做大学生知心朋友,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要更新德育载体,增强德育工作吸引力,开拓多样化形式,加强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要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强化养成教育,实施综合教育,渗透情感教育,坚持身教示范。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至少面临三大挑战: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和世界政治斗争、国际新格局形成的挑战。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也赋予了高校德育工作新的发展机遇。新的机遇和挑战已使原有的德育观念、德育思想、德育理论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因此,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20.
张鹏 《工会论坛》2008,14(1):117-118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当代大学生构筑了一个价值坐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指针。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是我国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的目标所指,是当代德育内容的集中体现。作为主抓高校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和高校内的德育工作者,更应该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导向,努力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