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无罪推定的原则,国家开始刑事诉讼的追诉不是源于"犯罪"而是源于"犯罪嫌疑";被卷入刑事诉讼成为诉讼对象的人并不是"罪犯"而是"犯罪嫌疑人"。可以说,犯罪嫌疑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直到中立的法官做出有罪或者无罪的裁判,用判决的形式结束这种嫌疑状态。因此,犯罪嫌疑是介于无辜与有罪之间的一个灰色地带。本文从分析犯罪嫌疑与犯罪及犯罪事实的区别入手,对犯罪嫌疑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且分析了犯罪嫌疑的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陈述作为证据种类的一种,对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审查起诉案件中,往往要求具备被害人陈述。然而在盗窃案件办理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案件,即被害人未报案,致使缺失被害人证据。在此情况下,若仅凭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等相关证据,能否确定犯罪嫌疑人有罪,即此类案件的证据标准如何把握?下面笔者针对司法实践中常遇到的无明确被害人盗窃案件的几种情形,对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的证据标准作一分析。1.对无明确被害人,但犯罪嫌疑人供认犯罪的盗窃案件的证据把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少被…  相似文献   

3.
就指定辩护而言,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审判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作了“厚此薄彼”的规定,即被告人在审判阶段享有获得指定辩护的权利,而在此前的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确有经济困难、年龄未满18周岁以及可能被判处死刑等情形的犯罪嫌疑人则不享有获得指定辩护的权利。笔者认为,在审查起诉阶段同样应确立指定辩护制度。首先,是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需要。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把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提前到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在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也说明获得律师帮助对犯罪嫌疑人人…  相似文献   

4.
审讯贪贿犯罪嫌疑入是审讯入员与犯罪嫌疑入之间的心理战,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场十分复杂尖锐的心理交锋。突破涉嫌贪贿犯罪嫌疑人是反贪案件的基础环节,审讯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心理斗智是突破反贪案件的重要手段。掌握并利用好嫌疑人心理特征对打破其防御体系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现就嫌疑人各阶段心理特征略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侦诉一体的概念和特点 侦诉一体是指担负着代表国家和法律履行指控犯罪职能的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工作与侦查机关的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罪轻、罪重证据工作的有机结合。其特点表现为: 第一,侦诉一体以主诉检察官为主体,以主诉检察官在立案时既对侦查活动予以监督、指导、调控为形式。 主诉检察官制是指以主诉检察官为主,以其他检察员,助理检察员,书记员为辅组成办案组;由主诉检察官对所承办的案件直接向检察长负责的一种办案模式,这种办案模式有一个特点:一是从案件管理体制上看,主诉检察官制改变了以往的…  相似文献   

6.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侦查人员调查取证、查实犯罪事实主要的侦查方式,因为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其如实的供违内容体现犯罪全过程,基于此侦查人员都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讯问方式,从犯罪嫌疑人口中获取信息,进而扩太取证范围,来查清犯罪事实,因此,在侦查过程中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必不可少的。从实践角度上讲,讯问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工作申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勉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科现有6名干警,承担着全县公安机关和该院自侦部门移送起诉案件的审查起诉、支持公诉和侦查、审判监督的重任。多年来,他们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保证法律公正统一实施为目的,严谨求实、埋头苦干,谱写了审查起诉工作的新篇章,为院荣誉增添了新的光彩。在去年“严打”整治斗争中,追捕追诉犯罪嫌疑人8人,追诉漏罪13起,纠正错案7起,使有罪的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使无罪的人得  相似文献   

8.
审查起诉阶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是一个必经的程序,也是审查复核犯罪事实、发现问题和预测庭审的重要手段。如何做好本阶段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工作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拟从审查起诉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特点出发,探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策略运用问题,以期对我们公诉工作有所裨益,实现共同提高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刑事诉讼法》第37条第4款"核实证据"的理解问题,律师向犯罪嫌疑人核实证据,应以不能告诉案内相关证据为原则,以可以告诉特定证据为例外。除了可以将有罪的实物证据告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外,其他的证据都不能告诉。"律师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证据"并不等于"认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阅卷权"。并且,律师能否让犯罪嫌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满洲里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对俄、蒙边境贸易的日趋火爆,前来满洲里市经商、务工、施工的外来人员也日益增多,在给满洲里市的经济建设带来生机、活力的同时,也暴露出由此而带来的治安问题。这其中的部分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不高,疏于管理,长期处于流动状态,发生在他们中的犯罪案件比例相对较高。通过满洲里市院几年来受理案件的实际情况来看,2003年满洲里市院审查起诉犯罪嫌疑人301人,其中外来人员犯罪为85人,占总人数的28%;2004年我院审查起诉犯罪嫌疑人260人,其中外来人员犯罪为70人,占总人数的27%;  相似文献   

11.
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多对自己所犯罪行作出种种辩解,尤其是贪污、贿赂案件,犯罪嫌疑人几乎“十案九辩”,而侦查部门出于指控犯罪需要,对其多不记录。笔者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辩解须记录在卷:1、从法律规定看,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司法人员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犯罪嫌疑人的辩解本身就是一种法定证据,对犯罪嫌疑人的辩解…  相似文献   

12.
一、扣押财物的法律界定刑事诉讼中的扣押财物是指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法对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各种物品和文件进行扣押,或者根据侦查犯罪之需要,对可能与案件有关的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进行查询、冻结的法律措施扣押财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集固定证据,使该财物成为刑事诉讼中证实犯罪、惩罚犯罪的诉讼证据,从而保障刑事诉讼法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为了尽可能地追回款物、减少国家和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不使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占便宜从中可以看出扣押财物的法律特征是:其一.扣押财物仅仅是…  相似文献   

13.
一、补充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自行发现犯罪时即应按照管辖范围直接立实侦查这是修改中新增的条文,即第八十三条。立案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法定程序,也是刑事诉讼的起始阶段。立案的材料来源除了报案、控告、举报、自首外,还有就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各自在侦查、预审或者审查起诉等刑事诉讼活动中直接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这时,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机关往往也就是依法应当对此案进行侦查的机关,尽管此时可能并没有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自首材料,但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仍应直接按照管辖范围进行立案侦查。为…  相似文献   

14.
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和无罪辩解是指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就有关案件的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口头或书面陈述,承认自己犯罪、如何犯罪、为什么犯罪的供述为有罪供述;说明自己的行为无罪、罪轻或减轻的陈述为无罪辩解。由于刑事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处于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特殊地位,其供述和辩解往往真假难辩,既有对犯罪事实的供述,也有无罪、罪轻、减轻的辩解,还有隐瞒事实、避重就轻、无理抵赖、诬陷他人等不认罪的现象:在司法实践中,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别,以求对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的犯罪行为或犯罪事实进千亍客观的认定和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新《刑诉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由此可见,国家法律是公安机关刑事侦察部门的行动准绳。刑事特情、刑事犯罪情报资料和刑事技术直接关系到侦察破案,对发现、揭露和控制犯罪,甄别犯罪嫌疑起着关键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修改后的《刑诉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工作的重大改革,也是我国法制建设与国际法制运行接轨的重大举措。这就要求各级刑事侦察部门从思想观念上要有脱胎换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铁路涉毒犯罪现状冯慧董玉民1997年1—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涉毒犯罪嫌疑人301人,其中,重特大犯罪嫌疑人241人,占批捕涉毒犯罪嫌疑人总数的80%以上,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涉毒案件277件356人,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54%和32%。铁路已...  相似文献   

17.
论检察机关的起诉裁量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起诉裁量权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对某些依照法律规定既可以提起公诉又可以不提起公诉的案件的灵活处分权。即对某些犯罪嫌疑人是否提起公诉,允许检察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拘泥于法律的一般规定,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本着公平、正义的理念,或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18.
浅析“犯罪嫌疑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刑讯逼供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立案以后的“犯罪嫌疑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以逼取口供的行为构成刑讯逼供罪,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都没有异议。那么,在立案前对被怀疑实施了犯罪活动的人,使用刑讯逼供的,是否构成刑讯逼供罪?对此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立案前不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即“立案后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犯罪嫌疑人,即“立案前说”。笔者认为,“立案后说”的观点值得商榷,其缺乏法律依据,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不能成立。首先,从字面上看,“犯罪嫌疑…  相似文献   

19.
存疑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而作出的撤案、不起诉或宣告无罪的案件。对存疑案件应否赔偿,由于“两高”对存疑案件的刑事赔偿持不同观点,因此在司法实践中难于操作。疑罪是否赔偿,目前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存疑当事人具有犯罪嫌疑有证据证明其有罪,只因已有的证据尚未达到定罪的要求而推定当事人无罪,因此不存在刑事赔偿问题。第二种观点认为,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捕后作存疑处理的案件应予赔偿。第三种观点认为疑案是否赔偿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案件事实不清、证据薄弱不能认定存在犯罪事实的,应赔偿;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或基本事实清楚,但达不到证据确实充分的起诉条件的则不应赔偿。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现将理由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全程化,是指在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中,对未成年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从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之时开始,在侦查阶段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在审查起诉阶段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辩护,在公诉案件一、二审阶段为未成年被告人辩护。即在我国刑事诉讼各阶段全过程中,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联系指定法律援助律师,维护其合法权益,体现司法公正。一、构建现代司法理念下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全程化机制的必要性根据《法律援助条例》规定,我国目前刑事法律援助主要适用于两类人群,一类以经济困难为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