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云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并以其独特的经济才干而著称于党内。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对陈云的理财能力极为称道,多次赋予他统帅全国财政经济的重任。陈云以其实事求是的态度、扎实的工作,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可是,由于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速度和“包产到户”等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进而使陈云被错误地认为是思想“右倾”、“保守”而受到长时间的排斥和冷遇。综观两个伟人之间的交往,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福建党史月刊》2014,(15):39-39
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有人提出包产到户问题,因为没有准备,后来会议公报明确说"不准"。近来,有些文章和史料表明,中央是陈云较早表态支持,包括姚依林等。事实上1962年陈云就主张过借田、扩大自留地、私人养母猪,乃至可试行包产到户等等。胡耀邦还到安徽调查责任田(即包产到户),向中央报告认为是"确实起过积极作用但又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和陈云,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建国后,陈云主要从事经济工作,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尽管毛泽东与陈云在经济建设有些问题上有分歧,但毛泽东对陈云的才能和贡献是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李庆刚 《党的文献》2012,(5):119-122
1956年9月13日,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陈云被提名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会上,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陈云:“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毛泽东是以政治家、战略家的眼光来评价陈云的,其中蕴含着毛泽东对陈云思想方法和品格风范的肯定与赞赏。  相似文献   

5.
吴必文 《世纪桥》2009,(16):16-19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长征中的风云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非常熟悉,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谈到长征这一段历史时却很少提到陈云,那是什么原因呢?其实,陈云也参加了长征,但是由于中央的特殊安排,陈云没有走完全程。  相似文献   

6.
1973年至1974年,陈云在受周恩来委托研究外贸问题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对外经济工作思想。对陈云这一时期对外经济工作思想的研究,史学界、党史界已有论述,但还需要进一步地分析。比如:陈云为什么能在70年代初提出一系列对外经济工作思想?如何认识陈云70年代初对外经济工作思想与他在新时期对外开放思想之间的关系等等。本文欲在这些方面作些探讨。1972年4月,因战备被疏散到江西两年半之久的陈云返回北京。他渴望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和人民做些事情,为此给毛泽东和中央写信,提出希望能给他安排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陈云的要求得到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7.
毛胜 《湘潮》2018,(12):10-13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毛泽东与陈云共事、交往40多年。毛泽东把陈云看成自己难得的战友,称赞他是个好人,也是个能人,比较公道、能干、稳当,看问题有眼光,多次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特别是在财政经济工作中,毛泽东非常倚重陈云,在延安时期、新中国筹备和成立初期、“大跃进”运动遇挫后3次点将陈云。  相似文献   

8.
李新市 《党史纵横》2010,(10):38-40
1935年1月在贵州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上,陈云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陈云没有和红一方面军战友继续走完长征,而是在走了长征全程近一半的时候悄然“消失”,很多人不知道陈云究竟在那段时间去了哪里。只有少数的中央领导人知道陈云的去向,而陈云则深深感到自己肩负着党和中央的重托,为了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自己未来的行程将更为艰难、危险……  相似文献   

9.
陈云同志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及现实意义初探何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对毛泽东倡导的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自己的深刻理解,并运用其指导工作实践。重新汲取陈云同志留给我们的思想营养,学习他认识事物的方法,其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指导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关于陈云两个乡调查材料的说明刘家栋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方法。陈云一生都在以亲身实践来弘扬这一传统。1937年11月,他从共产国际回到延安后,认真学习了毛泽东有关调查研究的论述,仔细研究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陈云和薄一波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张建德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陈云受党中央、毛泽东的重托,具体指导全国的经济工作。当时,薄一波作为中央财委主要负责人,和陈云一起从事这项工作,共同为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共同指挥“三大战役...  相似文献   

12.
霞飞 《党史博览》2005,(6):4-10
毛泽东与陈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相识、相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毛泽东对陈云有过误解,但当误解消除之后,他仍然十分信任、赏识陈云,他称赞陈云时简明扼要地用了一个字:“能。”陈云评价毛泽东则用了含义很深的一句话:“他在我国历史上树立了前所未有的丰功伟绩。”陈云:“朱毛非但是人才,而且为不可多得之天才。”1933年1月,28岁的陈云同博古一道,在几名中央特科人员的秘密护送下,乘一条货船,由上海出发到达广东汕头,又乘火车至潮州,再乘火轮至大埔,从那里走了很远的山路,到达中央苏区。陈云进入中央苏区后,满眼是新的景象,内心…  相似文献   

13.
冯都 《湘潮》2008,(10):18-2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任命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兼重工业部长。由于陈云工作太忙,就配调何长工任重工业部第一副部长、代部长兼航空工业局长。何长工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建立全国第一所高等国防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培养自己的专家人才。  相似文献   

14.
"陈云一贯右倾"的说法曾一度流传,但从现有史料中并未发现毛泽东说过"陈云一贯右倾"的直接证据;相反,却有毛泽东批评"陈云是右倾机会主义"说法的记载。"陈云一贯右倾"的说法,从反面显现了陈云抵制和矫正"左"倾错误的史实,其客观实践主要包括:坚持按比例发展法则反冒进;面对"大跃进",最早提出降低指标和保证质量的主张;克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消极后果;粉碎"四人帮"以后,遏止新的"大跃进"。陈云敢于抵制和矫正"左"倾错误的动力来源主要包括:"从认识自己错误上求进步";"唯实"矫正"左"倾错误;毛泽东助推陈云的"唯实"观飞跃。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提出要正确评价毛泽东,并据此作了许多重要的指示:对领袖人物的评价,是一个世界问题、政治问题,必须慎重对待;毛泽东的威望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老一代人拥护毛泽东是真心实意的;正确评价毛泽东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陈云对毛泽东个人及其思想的客观评价体现了他的唯物辩证史观。  相似文献   

16.
走进伟人的精神世界——读《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格言》孙业礼姜淑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长期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领袖人物。领袖们不仅以其毕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高岗政治野心日益膨胀。1953年秋,高岗企图拉拢陈云、邓小平,引起了二人的警觉。陈云马上找到毛泽东,向他反映高岗的问题。陈云告诉毛泽东:"他主动找到我门上,同我谈对党和国家体制调整的看法,散布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有些话很出格。"  相似文献   

18.
《党的文献》2012,(4):64-72
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文艺思想,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编辑的《陈云与评弹界》图集,收录了以陈云有关谈话、书信为主线,以中央文献研究室保存的档案为基础,以年谱形式编辑的“交往纪事”。这些多数内容为首次公开发表的纪事,简明扼要地记述了陈云同评弹界交往的情形和发表的重要意见,反映了陈云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责任感,用具体指导评弹这个传统文艺形式的实践,探索党在新时期应该如何领导文艺健康发展的问题,体现了他一贯的思想和作风。本刊分两期对这篇“交往纪事”予以选载,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形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哲学思想。陈云在这一过程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哲学思想。研究陈云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对于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第一、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建两大理论成果的历史经验,搞好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陈云哲学思想的起源作一探讨,作为陈云哲学思想史研究的引玉之砖。爱国主义情怀是陈云哲学思想萌发的土壤哲学思想是人们在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尽管…  相似文献   

20.
刘仓 《党的文献》2013,(1):62-68
在陈云看来,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旗帜,是党、军队和人民的领袖,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选择的结果.因此,“文革”结束以后,陈云强调对毛泽东的评价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他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和通过提出了关键建议,为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重大贡献.陈云之所以能够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于他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