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国企亏损18亿元,1997年国企亏损293亿元,1998年国企亏损550亿元,1999年上半年国企实现总盈利99.6亿元,却亏损535.6亿元!减去这部分盈利后,净亏损竟高达436亿元! 这还不足以让我们看到问题的严重,还不足以让我们猛省吗?  相似文献   

2.
聚焦国企     
这一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发赴国有企业调研达五次之多,时发表重要讲话。可以看出,改革开放进行20多年来,国企问题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中国的国企存在怎样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企业领导者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工人们承受着什么样的压力?前一阶段的改革,使国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一系列的问题,本期的本刊特稿《改革之中的辽宁国有企业》一文作了解答。文章的作者路易丝·卡提欧对中国国企改革素有研究,这一次她在辽宁省采访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理解完成了这篇内容全面的文章。相信通过她的笔,…  相似文献   

3.
一、从概念步入决战 今年是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的决战之年,国企三年脱困突破口在哪里?支撑点在哪里?脱困目标能否实现?这些问题备受世人关注,对此,记者赶赴国企老工业基地采访,拂面吹来了一股国企制胜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 陕西印象:未雨绸缪 5月15日,记者踏着‘西进西进”的时代变革的鼓点北上古都咸阳走进了咸阳偏转集团。记者一下就被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宏伟气势和科研氛围所感染,那雄伟挺拔的集团办公大楼在绿野之中拔地而起,直耸云霄,真像一首现代化大工业革命交汇的时代诗章。 党委书记蒋遂民热情地告诉记…  相似文献   

4.
导读     
21世纪将是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时期,中国加入WTO之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 亦将更加激烈和残酷,面对强大的对手,中国 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如何从世界著名大公司 长盛不哀的发展中学习有益的东西?《世界著 名大公司长盛不衰的法则》对其成功之道作了 较为全面的透视。  2000年是我国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 的决战之年。这一年,国企脱困的突破口在哪 里?国企发展的支撑点在何处7国企脱困的目 标能否实现?这些问题备受世人关注,对此记 者赶赴国企老工业基地采访,写出了《中国国 企三年脱困备忘录》,细读此文,…  相似文献   

5.
张明 《民主与法制》2008,(17):28-29
近年来,酒业国企“高管”落马频频,不时见诸媒体。此次,随着王效金“倒下”,加强对这一群体的监管呼声再度引发广泛关注。酒业国企“高管”缘何成为腐败重灾区,如何重构国有企业的权力监督体系?值得各界为之深思。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制》2011,(21):11-12
国企改革30年来,从过去的亏损破产、发不出工资摇身一变成为众人艳羡的香饽饽,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也成为最能赚钱企业的代名词。虽然企业利润增加了,但央企的民怨却越来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看懂,究竟什么是央企?央企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央企未来之路在何方?专家列出如下四大猜想,对此的看法颇有争议。  相似文献   

7.
《人大论坛》2014,(12):17-20
“贵州很多有规模、有优势、有影响的国企都已经重组,而且基本上都是被对方控股,经营发展分配基本上也是由控股方掌握,请问国资委,对控股方我们能监管到什么?” “贵州国企在之前的重组中,都是把优良资产、优良资源给了控股企业,却把下岗退休职工、企业债务留了下来,这都需要政府买单而且是永远买下去,这是算在国资增值方面还是减持方面,怎么算这笔账?”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人才市场流动性生增强,到什么样的企业就职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外企还是高薪的代名词吗?国企除了高福利,能给员工什么样的职业成长空间?在外企和国企的双重挤压下,民营企业又将如何吸引优秀人才?……这些问题可能是每个职场人都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本世纪之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有大的突破。其中之一就是国企改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要改制,那么作为国企中的宣传思想工作,其改革也势在必行。怎么改?显然仅从其形式、方法上改不解决问题,而应是根本性的改,即要重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  相似文献   

10.
《创造》1995,(1)
股份制能否强化国企的自我约束机制?《学术交流》1994年第五期载文《股份制:有待说明的难题》(作者:陈躬林)认为:国有企业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重要原因是无法明确谁对公有财产损益承担责任,无论是成立股份制之前还是之后的国有企业,这都是他们的最大弊端,因为...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主营业务不是房地产的国有企业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不久前表示.靠炒卖土地、减持股票获得的利润,不能作为对企业领导人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国资委的统计资料表明,其管辖的央企中,涉及房地产业务的高达80%。国企热衷于参与房地产经营,就因为房地产的利润很高。而当前考核国企,一个主要的指标就是国企一年能有多少利润。国企通过房地产达到利润最大化,让人担忧。大量国企把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中,  相似文献   

12.
《今日上海》2014,(4):12-12
“三个视同于”指什么?指的是对国企经营者业绩考核时,对企业符合条件的研发投入、创新转型费用、境外投资项目费用,均视同于利润。这份“三个视同于”方案,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意见发布后的一项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3.
国企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国企形势严峻,据资料表明,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呆死账及银行不良资产损失至少在12000亿以上。90年代初,我国国有企业是三分天下即三分之一赢利,三分之一持平,三分之一亏损,到了9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亏损面大达到2/3。到了1996年和1997年便出现了整个国有工业净亏的严重情况。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条就是,对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监管不力,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国有企业中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就是主要原因之一。消除国企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是国企改革过…  相似文献   

14.
邱林 《民主与法制》2011,(21):13-14
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仍然扮演着很重要的一个角色。但是,近年来,国有企业越来越成为中国抱怨的对象。当然,公众对国企的不满有其深刻的原因,因为国企的行为在很多方面,对中国经济乃至社会带来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国企很难使人相信还是国有的,国家管理国企的“代理人”对国企具有无限的权力,  相似文献   

15.
自1996年中央把“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实现三年脱困目标的重要条件以来,国有企业普遍进行减员,到目前为止,净减国企职工近1700万,减员率达22%。不容置疑,减员为企业效益的提高和国企改革进程的推进,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说明减员增效是国企改革的必然选择。但减员增效是有条件的,如果条件不具备,减员未必能增效。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不仅存在,而且不少,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减员以后效益不仅没有提高,而且继续下降,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严峻事实。提高经济效益是国企改革的中心任务,减员的目的是增效,国企究竟如何创造条件,实现减员增效?笔者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半月谈》2004,(24):61-61
我母亲是一名国企职工,今年45岁,内退。经朋友介绍,找了一家介绍境外就业的中介,交了6万元中介费,办好手续准备去英国打工,据说是在农场从事养花工作。请问到境外打工,国家政策是怎样规定的?为防止当受骗,挑选中介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是新旧世纪的交替之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在新世纪的开局之年,国人的心态如何,他们最关心什么呢? 国企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能实现吗? 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00年是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的最后一年,也是关键一年。为了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实施了“债转股”等重大政策措施,国有企业已经向良性循环方向迈进。据有关方面负责人说,国家前年确定的亏损企业,至少有一半在1999年年底…  相似文献   

18.
袁淑君 《湖湘论坛》2001,14(1):66-67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国企经营者问题成为了理论界与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一轮年薪制的热潮过后,随之而来的是对期权制的青睐。自上海市率先在国企试行期权激励,以期克服“五九”现象之后,武汉、深圳、北京等城市也相继出台了在国企中试行期权激励的有关方案,期权制试点在国企拉开了序幕。但经过几年试点,并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甚至有的地方,如北京的试点企业喊出了宁要年薪,不要期权的口号。为什么这个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管理模式,在我们的国企中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呢?本文将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期权制是现…  相似文献   

19.
《上海支部生活》2011,(1):50-51
“你觉得自己属于弱势群体吗?”记者问。“是的,我属于。”扛着编织袋的农民工这样回答,大学生、小商贩这样回答,甚至在国企、外企有着固定工作月收入上万元的“白领”、“金领”们也这样回答。  相似文献   

20.
眭帆 《人事管理》2000,(9):41-41
近年来,国企的科技和管理人才“跳槽”屡有发生,并呈上升之趋势。各地人才交流会,场面火爆,据统计,其中绝大部分人员来自国企。人才“跳槽”的动机自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可讳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国企对他们物质利益关心不够,未能很好地解决好国企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