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一、农村改革的历史说明只让农民自己选择不行十年改革,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这场变革的缺点却也一年比一年明显地困扰着我国农业的发展。这个缺点主要的不是户均耕地少(那时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制约着户均耕地量),也不是大多数地方按人头均分而不按劳力均分土地,而是户均耕地分割零碎。  相似文献   

2.
从1998年开始,我国工业发展政策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二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竞争力。当前我国工业结构调整面临三大矛盾: 矛盾之一,工业不断增长与农业发展滞后的矛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与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增长速度的差距明显扩大,这种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与农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是大量工业产品在市场上难以实  相似文献   

3.
羡萌 《前沿》2014,(13):216-217
17至19世纪是英国历史上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重要的转型时期。在农业革命和议会圈地造成的土地兼并推动下,农业生产方式、土地经营方式与乡村社会结构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日益加强,劳动力市场日趋活跃。这为英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的转移和英国城市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英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有如下特征:圈地运动、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圈地运动造成土地和生产资料集中到少数贵族和农场主手中,促进了以大地产为主的资本主义农场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工业资本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工  相似文献   

5.
近代英国土地所有权高度集中与租佃制的高度发展,是中古时代的封建历史遗产,是历史发展的特例,并不符合农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中,英国逐渐走向了耕者有其田的农地模式。在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以后,耕者有其田农地改革造成的土地所有权的分散,很可能会导致租佃制的再度发展,以此来推进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传统租佃制是土地所有权高度集中的结果,而新型租佃制则是土地所有权分散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经济是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台湾农业经过40年的发展变化,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有了很大的发展。在50年代,曾经是台湾出口贸易的主要产品,为发展工业所需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提供了外汇来源;在农产品结构方面,改变了过去以蔗糖、稻米为主要出口产品的状况,1990年,台湾农产品出口中,属农艺作物的稻米和马铃著只有1420万美元,属园艺产品的蔬菜、水果和花卉等达42038.3万元美元,前者只占3.36%。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已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既是土地所有者又是农业劳动者的自耕农,是在商品经济中的农业小商品生产者。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指出,“自耕农的这种自由小块土地所有制形式,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正常形式,一方面,在古典古代的极盛时期,形成社会的经济基  相似文献   

7.
叶宁  谭孝军 《今日浙江》2013,(15):29-29
永康市唐先镇长塘头村村民俞敏一家四口,上半年领到一笔4200多元的"口粮钱"。发这笔钱的不是当地政府,而是承包村里土地的旺盛达农业开发公司。与传统农民不同,44岁的俞敏身兼三重身份:土地流转者、农企股东、农庄员工。2009年,长塘头村在外经商的俞健宁回乡投资,创办浙江旺盛达农业开发公司,承包村里土地发展油茶种植、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它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社会管理制度。农村土地经营形式是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核心问题,经营形式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保证土地最合理有效地发挥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几个月来,知识经济成为知识界的热门话题。不少人热烈地颂扬知识经济,认为它代表着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有的人明确提出,一个新的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人类经历了数千年的农业经济和200多年的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在农业经济时代,水、阳光和土地是人类利用的主要自然资源,农业、畜牧业和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生产方式,90%以上的社会成员从事农业生产。到了18世纪中叶,以自动纺织机和蒸汽机为标志的英国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工业时代的序幕。工业经济时代在人类发展史上虽然不算长,却创造了农业经…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这种发展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深入研究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将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区别开来,认为改革不是对基本制度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其二,提出改革是一场革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英国土地信托法律制度来源于英国中世纪的用益制度,当代英国的信托是中世纪用益制度的"直系后代",这是西方学者的一致看法。而西方学者对英国土地信托法的前身——用益制度的来源则有三种主要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用益制度来源于罗马法相似的制度或理念,包括罗马法用益权、市民法所有权与裁判官所有权的分离、遗产信托等;第二种观点认为用益制度来源于日耳曼法上的萨利克受托人制度;第三种观点认为用益制度来源于伊斯兰法瓦克夫制度。对以上观点进行考察论证可以得出结论:用益制度来源于日耳曼法的观点最为可信,但是这并不能排除罗马法和伊斯兰法对英国用益和信托历史发展的影响。由于土地信托法在英美财产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从比较法的角度,在中国农地法律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研究英国土地信托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但是 ,这种发展不是无条件的 ,而是有所约束的。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宪法和法律本身的约束 ,正如《中国共产党章程》所规定的那样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同样 ,民主党派也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 ;二是非宪法和法律的约束 ,例如 ,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受到各党派重点对象分工协作的约束 ,这种约束并不是法定的约束 ,但这是合理而必要的约束。而且 ,非法定的约束往往也是合法的约束 ,例如 ,中共中央规定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中的人大代表 ,在人大中只能以…  相似文献   

13.
刘刚  贾娜  刘海英 《前沿》2010,(12):53-56
新中国农业经济60年的变革与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农业经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结晶。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营制度、土地流转机制、工业反哺农业、农业政策支持体系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模式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4.
范晓 《今日浙江》2013,(15):53-53
立法规定连带环境责任制度地下水污染仿佛伴随工业发展而生的"原罪",没有哪个国家能完全规避它。美国最著名的地下水污染事件发生在1978年。在距尼亚加拉瀑布不远处,有一条意为"爱之河"的拉芙运河。有一段时间,这条河带给人们的不是爱,而是病痛。1947年至1952年,当地一家名为"福卡"的化学工业公司把含二噁英和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的农业农村改革观主要包括:肯定了农业家庭承包制能够与先进生产力和现代农业相融,必须长期坚持;长期坚持和稳定家庭承包制度的核心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提出农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从理论上提出如何不断完善和创新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理论,找到了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保持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内在机制基础上实现农业外部规模经济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坚持农业农村改革的市场取向,提出了我国农业农村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改革措施,并概括了我党领导农村改革的经验;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出发,进一步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农业农村改革思路和决策。  相似文献   

16.
韩国通过新村运动、农业保护等措施解决了"三农"问题,日本化解"三农"之策是工业反哺农业、农协组织、维持农产品高价、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台湾地区则通过二次农地改革,解决了土地规模经营问题。这些国家和地区"三农"情况与我国相似,他们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值得借鉴:加强我国新农村建设投入,改革建设方法;提高农产品价格,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城乡制度障碍,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土地制度创新,扩大土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7.
简新华 《理论月刊》2012,(4):104-107
湖北省近年工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位呈现下降趋势,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而且使得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的上升趋势相反,也呈现下降趋势,所以加快推进城镇化是湖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湖北省城镇化滞后的主要原因,不是工业发展太慢,而是对城镇化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土地、住房等制度存在缺陷,改革力度也不大。湖北省现在需要积极推进的不是会产生各种"城市病"和"农村病"的"过度城镇化"、"大跃进"式的城镇化、"半城镇化"、"伪城镇化"、"被城镇化"、"贵族化"城镇化等"病态城镇化",而是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健康城镇化"。湖北省现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必须提出新思路:改变武汉市"一市独大"的局面,不要限制武汉市的发展,尽快形成以武汉为核心的城市圈和沿两江的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带、网;以工业化、信息化、服务化促进城镇化;重点是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促进城镇化的制度创新先行一步;多渠道筹措城镇化资金。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伟 《中国人大》2011,(19):17-20
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是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基础。土地问题处理好了,“三化”会同步推动,处理不好,会顾此失彼。认真分析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理清思路,积极推进改革,进而形成符合国情的土地管理制度,对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在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维护好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曙光 《传承》2009,(8):118-119
英国在十九世纪建立了世界霸权,其霸权建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讨论其中两个因素:均势政策和自由贸易原则。均势政策和自由贸易原则作为英国霸权的两个支柱,二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支撑起了英国的霸权。  相似文献   

20.
4、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绝大多数学者在论著中都明确的指出;法定证据制度是对神示证据制度的否定,是证据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与当时的经济、政冶及科学文化的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的诉讼法学者对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一般概括为如下几点:(1)法定证据制度是封建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封建社会制度下,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土地。谁要是占有了土地,谁就有了支配一切的权力。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他就有支配所有臣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