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女何处不“畅销”!美女何处不“畅销”?这第一层意思就是,美女在任何地方都受欢迎。君不见,现在而今眼目下,各行各业都在靠美女来吸引眼球、促销商品,美女就象胡椒面,哪里人气不显就撒上一点。靠美女出彩,靠美女促销,已成为厂家商家的不二法门了。据报载,南方某市举行“全国高校科技产品交易会”,领导讲完话后,美女们立马上台,开始了人体彩绘表演。因此,如果哪天看见美女促销男人用的剃须刀广告,你很奇怪时,它一定会告诉你,女人更需要脱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商家们盼的就是人们都会爱屋及乌。至于美女如何“畅销”的原因,有人分析一是可…  相似文献   

2.
春节前夕,南京礼品市场传出一个新信息:现在最流行也最时髦的礼品,是一种内含人民币一百元现钞的贺卡。这种贺卡是上海一家公司设计发行的,全称是“24K镀金生肖礼品贺卡”,据说系采用“先进的印刷技术和特种防伪标志”精制而成,而且“限量发行”。因为贺卡中间夹着一张百元大钞,卡上又印着与这张人民币号码完全一致的字母及数字,所以被宣传为“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市面上传闻其价格已经比其内含的币值翻了几番。  相似文献   

3.
世人皆知,爱国名将张学良为了民族大义,1936年同杨虎城将军联合发动了丙子“双十二”事变。事变后又无私无畏,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但言而无信的蒋介石一到南京,便翻脸变态,以种种理由将张学良“管束”起来,并不断变换“管束”地点,断绝张与外界的联系。从此,一代爱国名将销声匿迹,在“囹圄”中渡过了近半个世纪。然而,人们很少知道,在这个期间,张学良曾有过两次复出的机会,但因都是蒋介石施展的阴谋诡计,为张识破而遭到拒绝。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12,(13):25-25
“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的哥”……最近,若干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不断见诸报端。“浙江出了最美司机,黑龙江有最美女教师,我们天河区有最美路人。”这是某媒体在报道“托举哥”周冲时,引用的广州市天河区宣传部部长蓝小环的一句话。而各地对于“最美”的自豪之情,最近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感知,“最美”们会被官员看望慰问,媒体大量报道,授予各种各样的称号与嘉奖。  相似文献   

5.
张帆 《学习导报》2012,(9):48-49
近几年,无论您走进影院还是打开电视,银幕及荧屏上的年轻女演员几乎是一张面孔,大都是瓜子儿脸、高鼻梁、柳叶眉、大眼睛、双眼皮儿、长睫毛、尖下巴的“标准”美女型。其中人造的成分相当大,于是就形成了无论她们扮演哪一类的角色——无论正面反面、古代现代,甚至战争片中的人物也一样漂亮养眼。假如在一部作品中有好几个美女演员,那就更麻烦了,  相似文献   

6.
张帆 《新湘评论》2012,(9):48-49
近几年,无论您走进影院还是打开电视,银幕及荧屏上的年轻女演员几乎是一张面孔,大都是瓜子儿脸、高鼻梁、柳叶眉、大眼睛、双眼皮儿、长睫毛、尖下巴的“标准”美女型。其中人造的成分相当大,于是就形成了无论她们扮演哪一类的角色——无论正面反面、古代现代,甚至战争片中的人物也一样漂亮养眼。假如在一部作品中有好几个美女演员,那就更麻...  相似文献   

7.
张勇 《当代党员》2010,(2):69-71
“工行卡一张(余额38125.73元)、建行卡一张(余额4672.04元)、宁波银行卡一张(余额15296元);身上现有836元……”去年一位网友在网上“晒”个人财产清单的简单举动,没想到竟引来数以万计的跟帖,“晒财产”顿时成为一种时尚。不少网友在“晒”完自己的财产后,也呼吁官员们快快跟上。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看到过这张反映毛泽东喜看《南京解放》报道的著名历史照片(见左图),不少人以为此照是经精心“摆弄”后拍摄出来的,要不然,报纸上的“南京解放”那一行大字标题怎么会拍得那么清楚,并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廉政风暴揭出了一批贪官,人们在翻阅他们的犯罪记录时,发现了一个带有共性的现象:差不多每一个贪官,都与“美女”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美女”或者是贪官们享受的工具,或者是把贪官拉下水的诱饵,或者是与贪官沆瀣一气成为贪官鲸吞国家财产的帮凶。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美色伴贪官”现象。产生“美色伴贪官”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社会学的视角做一点透视。从社会背景来看,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是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期。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急剧增加,“利润效应”…  相似文献   

10.
《南京知青之歌》是南京知青任毅所作。这首歌真实地反映了知青们的思想和生活,很快就在知青们中间传唱开了。最让任毅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首歌曲竟然被苏联莫斯科广播电台搜集去了,并每晚播送。很快,“四人帮”中的江青、姚文元知道了。他们在一份报告上作了“要抓紧意识形态里  相似文献   

11.
1936年“西安事变”后,一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 国策的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二位抗日爱国将领扣押起来.南京政府闻讯,惊骇. 军界何应钦立即动员讨伐;宋美龄等人则在绝望中期待着蒋介石的顾问端纳能够最先了解西安事变的真相.端纳曾任过张学良的顾问,对张甚为了解,相信张绝不会杀害蒋介石,遂先后以个人名义和宋美龄发电西安.后一封电报并告张:端纳将亲飞西安面晤.在南京方面,“戏中有戏”的状态下,端纳持宋美龄亲笔信秘密飞离洛阳.在洛,端纳收到来美龄电话,说张学良已回电报,同意你赴西安;并嘱告,一定救出蒋委员长.在西安,张学良派管家爱尔德前往机场迎接端纳,在返回途中,爱尔德向端纳简述了西安事变经过;端纳也把南京的谣传告诉了爱尔德.待见张学良时,张告:“事情一发生,我就给你发了电报.”当得知南京扣了电报,端纳不知时,张愤怒之极.  相似文献   

12.
一踏入天津市电力公司城东供电分公司的大门,你立刻会被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新建的“城东供电之家”里硕大的心型“笑脸墙”上,展现的是千余张微笑的脸庞;整洁、明亮的“职工书屋”里,挂满了员工的廉政书画作品;在“荣誉展厅”,你会被先进员工和劳模们用行动诠释的“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13.
木杉 《廉政瞭望》2018,(3):51-51
大年三十,陕西南郑县一名叫张扣扣的男子持刀杀死一家父子三人。这本来是一起没有太多争议的刑事案件,却因为过往的故事陷入舆论漩涡,吃瓜群众们一片叫好,给张扣扣安上了各种光荣称号,“真男人”“铁汉子”“大侠”等。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呼吁公检法要宽大处理。  相似文献   

14.
徐有张 《党建文汇》2002,(10):41-41
因“陈馅月饼”震惊全国的南京冠生园日前以“经营不善,管理混乱,资不抵债”为由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这家有着70年历史的知名企业即将寿终正寝,令人伤感、痛惜。南京冠生园因何破产?感慨之余人们纷纷评说。一位经济学专家痛切地指出,南京冠生园的破产与其说是经营破产,不如说是信誉破产。该公司一位老师傅痛心地说.  相似文献   

15.
养眠     
快乐大叔 《党课》2012,(13):97-98
说一个女人养眼,似乎要比说一个女人漂亮还要高抬一些。照“百度百科”上的说法,“女人养眼,是看起来舒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感觉,视觉效果和谐而不妖艳。”所以,就有人专门搞起“养眼美女大赛”,就有杂志专门出版了所谓的“养眼美女专号”。养眼美女不同于妖艳美女,据科学推算,每天坚持看美女五分钟,可以多活四至七年。而这还是看美女的平均值,要是每天你不错眼珠看的都是养眼美女的话,多活十年恐怕电非虚妄。  相似文献   

16.
1948年4月14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刊登了一张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主持召开会议的照片。照片上蒋介石站在主席台中央,与蒋介石仅两人之隔的一张小条桌上,一位女速记员正埋头记录着蒋介石的讲话。这位年轻的女速记员,就是我党“潜伏”在国民党中央的红色情报员、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沈安娜。近日,笔者有幸见到沈安朔15的女儿,聆听她讲述母亲的“潜伏”故事……  相似文献   

17.
1945年抗战胜利后,作为破译日本军方“TV”密码系统的有功人员,张顺理竟被国民党当局一脚踢出门外,靠在南京、苏州短期代课养家糊口。后来,内战爆发,一张由保密局特务头子郑介民签发的《委任状》送到张顺理手上。但此时,张宁可拖家带口潜往安徽,也不肯就职。解放后,人民政府安排他在江陵师范任教。1979年,他来到湖北沙市的小儿子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0,(14):124-125
爱美的女士们最怕听到别人说自己是“黄脸婆”,广西崇左市大新县那岭乡那仁屯却正是这样一个让美女们闻之惊心的地方。无论男女,只要走进这里的山坳,皮肤在一两分钟内就会变黄,而只要离开这里,皮肤又恢复原来的颜色。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众多不信邪的人前来探访。在当地,“黄脸坳”这个名字无人不知。  相似文献   

19.
智者的回答     
祖母是个普普通通的乡间农妇。她活着的时候,平凡得如同地里的一棵草;故世的时候,也如同一棵自然枯萎的草,无声无息,永远被大地包容。祖母从40多岁起,就一直做着村办托儿所的保育员,前前后后有20多年, 村里一茬又一茬孩子都是她带大的,所以村里人人都喊她“婆婆”。后来托儿所停办了,祖母从此“赋闲”在家。闲来无事的祖母常常和村里的老人们一起打打麻将,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牌友们逐年“减少”,祖母一天比一天寂寞。小辈们上班或上学去了,祖母就坐在门前自己跟自己玩牌。一张张牌搬过来又搬过去,独自消磨着时光。  相似文献   

20.
“你们爱看哪本刊物,有何理由?”一次闲谈,我和几位同事扯到这个话题。“论熟悉程度,当属《当代党员》!”对第一个问题,同事们异口同声。可是,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却各持己见。“以往在学校教书时,我经常看到校长办公桌上摆放着《当代党员》。一次,我随手翻看了一会,感觉这份刊物很有深度,文章也很生动,一来二去竟上瘾了。”一位美女同事道出她的理由——“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