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政协天地》2008,(12):56-59
福建省慈善总会成立于2002年8月22日。6年多来,党和国家对慈善事业越来越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对慈善事业越来越支持,社会各界对慈善事业越来越关注,人民群众对慈善事业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福建省慈善总会抓住这个大好时机,按照"立足民政,面向社会,以社会救助为中心"的方针,积极开展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措慈善资金,大力普及慈善意识,切实提高慈善项目  相似文献   

2.
慈善超市是借用超市运作模式而实现求助目的的一种新型社会捐助渠道。从慈善超市的现实动迁模式来看,主要有三种运行模式:直接救助模式、市场化运作模式和混合型运作模式。发展慈善超市,要通过政府引导,构建相容性的利益团体,充分挖掘社会资本,以市场、科学管理来推动慈善超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4月11日,全国民政系统学习贯彻实施慈善法培训班在江苏南通举行,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出席开班式并讲话。他强调,慈善法是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经验的宝贵结晶,是我国慈善制度建设最新最大的成果,是对民政系统和有关部门合力推进慈善工作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正慈善事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慈善事业已经成为推进共同富裕、提升文明程度、促进和谐善治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期间,江苏民政将着力构建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大慈善"格局,充分发挥慈善三次分配作用,推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新发展,让慈善之爱润泽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5.
正9月1日,慈善法已正式实施。慈善法不仅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机遇,而且是民政事业转型发展的机遇。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要以慈善法实施为契机,充分运用和吸收借鉴慈善法规定的有关法律制度,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民政事业进一步向人本化、社会化、法治化、标准化和信息化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政》2014,(1):58-58
<正>近年来,江苏省主动适应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慈善组织发展迅速,基层慈善服务组织全面覆盖,社会捐赠和救助数额大幅攀升,慈善监管能力全面加强,初步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和模式。这是江苏省慈善大会传递出的信号。2013年12月26日,江苏省慈善大会在南京召开。副省长许津荣、省政府副秘书长徐国柱、省慈善总会会长俞兴德、民政  相似文献   

7.
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把慈善工作单独列出,确立了慈善事业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浙江省民政系统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大力营造慈善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开创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一、现代大慈善格局初具雏形近年来,浙江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政策制度日趋完善,慈善组织日益壮大,慈善公益项目影响力逐步提升,现代大慈善格局初具雏形,为充分发挥三次分配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四川省乐山市着力推进慈善组织网络化、慈善募集多元化、慈善活动常态化、运行管理规范化、慈善文化社会化"五化"建设,开创了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一、以抓慈善组织网络化建设为基,推进慈善事业加快发展。慈善事业主体在民间,加强基层慈善组织建设是推进慈善事业加快发展之基。一是搭建政府培育孵化平  相似文献   

9.
美国慈善捐赠的外部监督机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慈善捐赠监督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建立了法治框架下的外部管理监督机制,其要点是:信息公开、运作透明;政府监管与公众监督并重的双向度监督;健全的司法监督体系.外部监督与内部治理相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慈善组织公益宗旨,保证科学的运作程序.中国慈善事业应适当借鉴美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政协公报》2013,(6):10-11
<正>慈善事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组成部份,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是人间大爱和大美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慈善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改善和保障民生,不只是政府拿钱做事,还需要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来参与。一、国内慈善事业面临的问题1、善款流向不透明,信任危机抑制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内地多数慈善基金运作不透明,部分善款被违规挪用,这非常容易打击公众投身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曾为汶川地震灾区捐出90亿港元善款的香港政府,这次  相似文献   

11.
大事要览     
重要活动 全国部分地区慈善事业促进法起草工作座谈会3月25日,全国部分地区慈善事业促进法起草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窦玉沛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窦玉沛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各地慈善事业的新发展、新经验为慈善立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各地慈善事业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加快慈善立法步伐。慈善立法要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慈善事业与慈善活动的关系、立足国情与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法律规制与道德力量的关系、起草速度与草案质量的关系。全国人大内司委、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的有关同志,以及来自全国12个省(区、市)的慈善事业专家、民政工作者、慈善组织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2.
李实 《理论月刊》2008,(8):126-127
慈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慈善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慈善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本质要求。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对慈善事业的统筹规划、政策法规、监督管理等职能。使慈善事业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刚 《今日浙江》2009,(10):44-45
浙江慈善机构在探索适应我省市场和文化环境的慈善事业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市场化运作的理念和方法,成为全国慈善事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希望其担负起促进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职能,然而我国慈善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尤其是《慈善法》的效能并未得到有效激发。在诸多因素中,慈善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权划分直接影响着慈善事业的发展。通过对中央和省级层面的调研发现当前慈善行政管理分为三种模式。整体上都面临着社会组织与慈善事业发展目标冲突,专业监管与组织能力不足,碎片化管理与协调成本过高等问题。研究认为将慈善和社会组织两块业务纳入民政系统同一职能部门是当前优化慈善行政管理体制的可行方案,可以有效解决部门目标不一致、沟通成本过高和编制约束问题。长期来看,应该在理顺社会组织登记职能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独立、上下对应的专门慈善行政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5.
吴显华  欧阳凤莲 《前沿》2012,(7):107-10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慈善事业政策经历了"整顿—禁锢—正名—倡导"的曲折变迁过程,慈善事业政策变迁具有随着国家形势和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变迁的特点,国家意识形态和经济社会形势变化是推动慈善事业政策变迁的重要原因。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就必须进一步优化我国慈善事业政策:政府必须逐步放松对慈善组织的管制;重新定位政府在发展慈善事业中的角色,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慈善事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必须结合实情和遵循政策变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郭戈英  郑钰凡 《岭南学刊》2013,(1):104-109,124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慈善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难看到,其尚处于起步阶段,观念、政策和组织都存在明显缺陷。国人慈善观念尚未固化,并随社会思潮呈现摇摆多元态势。与之对应,政策在慈善事业的市场和社会准入问题上审慎而犹疑。这种有限取向,在引致种种慈善乱象的同时,业已无法适应国内日益旺盛的慈善需求。在国家让渡出的有限空间中,行政化路径仍是慈善落实的主流选择。市场化和社会化逻辑虽做部分探索,但或多或少都面临着合法性及可持续困局,各种社会争议也总是如影随形。政策演进的现实性和复杂性提醒我们:慈善事业由国家而社会的转移并不顺利。中国慈善事业迎来的将是一个垄断与竞争长期并存的双轨时期。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4月11日至13日,民政部在江苏南通举行全国民政系统学习贯彻实施慈善法培训班,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开班式由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主持,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中央纪委驻民政部纪检组组长曲淑辉,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民政部党组成员、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出席。李立国部长在讲话中强调,慈善法是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经验的宝贵结晶,是  相似文献   

18.
代表微博     
《上海人大月刊》2013,(1):28-29
市人大代表丁明:为进一步发展上海慈善事业,建议加强慈善机构能力建设,建立慈善行业自律机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行阳光运作,规范管理;加大对慈善机构的扶持力度,推动慈善立法;加宽慈善事业的宣传层面,传播现代的慈善理念,激发社会的慈善潜能,营造全民慈善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3月20日,《法制日报》刊登蒲晓磊文章《慈善法构建我国慈善领域基本制度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该文指出,随着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慈善领域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慈善组织内部治理尚不健全、运作不尽规范,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全社会慈善氛围还  相似文献   

20.
吕静 《桂海论丛》2013,(3):61-66
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载体,慈善事业具有增加社会福利和社会总消费等方面的经济功能。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同时也凸显了善款运作方面的问题。文章从产生慈善行为的经济动因出发,揭示了慈善事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分析慈善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基础上,对资金的合理使用与慈善组织的有效监督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