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我们如何定位自己美的坐标,如何辨析各种思潮和时尚的影响,更加虔诚地追寻人之美的意旨与底蕴、领悟人之美的内涵和魅力?我们从人体美和人性美的角度,重申和反思人之美的内涵,审视男女角色在这个时代的变异,认为人之美具有不随时尚而变的恒定指标和原则,倡导一种真正永恒的人性之美。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美学理想,奏响人性的华章。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东西,但需要带着感动的心去感受,心中充满爱,才会充满感动,而感动是捕获美的工具。我曾随团出访过几次,每次都能碰上令我感动的事。  相似文献   

3.
劳动是人生的需要,决定着人生之真、善、美和幸福的实现.劳动验证人生之真,铸就人生之实,生成主体诚实的品性;在真的基础上,劳动展示人生之善,延展至道德层面即善良;合真与善,劳动成就人生之美,自由劳动本身即为美,劳动在创造美的世界的同时,也在建构人们美的心灵;劳动使人生充实,并由此产生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一路走来,我们有幸面对面地采访了经历各异、坚韧不拔的女性,好像是在翻看一本本深沉而厚重、积极而向上的人生小传,领略到了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可以这么说,采访对于我们来说又多了一层含义,不仅仅是用笔简单机械地记录,而是用心去聆听她们的心声,去感受她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去体味她们从头再来的艰难困苦,去分享她们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快乐。但愿我们能够把她们精彩的人生尽可能全面地展现给读者,因为她们的经历中总会有一些蕴涵让我们感动,给我们启发。从下岗女工到董事长,从菜农到董事长,人生因坚韧与顽强而被改写夜晚中的衡阳…  相似文献   

5.
尤祖丹 《台声》2013,(9):96-97
而那些关于他亲历的那些事、那些人已然安静地收藏在那些厚繁的笔记中,等待后人去发现那其中的精彩与感动。  相似文献   

6.
毛桂芬 《北京观察》2015,(10):60-63
<正>许多北京的摄影人喜欢走到外地或者外国去,拍摄那些在北京见不到的名山大川、自然风情。不可否认,这些摄影作品给我们这些生活在北京的人带来了无数视觉上的享受,也让我们感知到那些未曾涉足的美丽风貌,但当我们仔细去了解照片背后的感悟时,通常只感受到一片苍白。为什么?一个景象、一种文化,你必须在这当中去生活、去理解,而这个过程通常是漫长的,可能是10年,或是20年。不论是人文,还是地理,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中产生美,而摄影  相似文献   

7.
年底的华语歌坛总是令人充满期待,我们喜欢的那些优秀女歌手,都推出或即将推出2007年的国语大碟。在这个洋溢着节日气氛的季节,轻轻打开她们带来的音乐世界,聆听这些让人心动的声音,回想那些让人难忘的过往,记住这些让人感动的情歌……  相似文献   

8.
美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字眼.是对那些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满足的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感受和评价。今天我们讲一下什么是军人的美、军人美在哪里、怎样塑造军人的美。  相似文献   

9.
孙树仁 《前沿》2011,(24):178-180
哀美,伴随着人们的感情产生而存在,发展而丰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领域。目前学者对哀美的研究只限于文学艺术的哀美,且成果无几,至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哀美,还是一块没有开垦的处女地。本文追溯了哀美的起源与发展,阐述了殡葬哀美"真与善"的统一和主客体统一的观点。提出了殡葬哀美的概念,分析了殡葬社会活动中哀美的实践路径及其在殡葬社会活动中注入哀美现代元素,对提升人们殡葬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所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教学美就是在教学中遵循美的规律,贯彻美的原则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它是以其感性特征直接引起审美主体(学生)的美感。因此,探讨政治课教学美就不能离开美的特征。教学的某些特征,如,形、声、色、意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它们是构成政治课教学美的主要因素和教学美形成的必要条件。一、音美以感耳音美。就是教学语言的和谐性、节奏感和韵律感构成的一种音乐美,即教师以“音美”去感耳,强化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政治课的教  相似文献   

11.
李淼 《乡音》2016,(4):54
我不是一个审美单一的人,因此,胖美人和瘦美人对我来说都是美人。美与丑本来就很主观,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有一次,我在一个讨论会上听说要研究健康和美丽基因,在座不免吃惊。先不说人类基因单一化带来的危害,我们只需要去想一想,如果天下的女人都长成范冰冰的样子,或者林志玲的样子,可怕不可怕?再说,美的标准因人因时而异。难道一旦我们改变审美标准,就得临时改变基因不成?  相似文献   

12.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语) 它在美丑善恶的鲜明对立与较量中,通过美的受摧残,遭毁灭,激起人们对美好人性的礼赞、尊崇与婉惜,对丑恶势力的憎恨、蔑视与反抗。它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与崇高感召常常是那些轻松、优雅、滑稽、戏谑、打闹、调情之类艺术作品所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13.
夕阳经历了朝霞满天的灿烂,日照中天的辉煌,阅尽人间万象,变得愈加斑斓多姿。随着1999年国际老人年的到来,老年人生活的状况更加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老人们“夕阳不逊朝霞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令我们振奋和鼓舞;那些失去伴侣,始终未能走出孤独沼泽的老人又令人牵挂;那些生活尚有困难,垂暮之年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老人更让人备加关切……人生苦短,唯有靠自己去延长,而延长的办法就是学更多的知识,增更多的智慧,做更多的事情,于是,人生的质量提高了,生命也就延长了。这是许多离退休老同志的一种观点。全国妇联离休干部…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课程在推进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智育功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从而增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德育功能,融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情操教育于一炉,使教师和学生在双向互动中实现有益的思想交流;美育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认识功能,语文课程中的优秀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生活,走上健康向上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5.
美学辨证论     
美是生命对良好的繁衍条件产生的肯定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生命结构的辨证性决定了美的辨证性。形而上学思维造成美的破坏,而专制制度加剧美学的形而上学倾向。实行民主和法制的现代社会为建立辨证美学和恢复美的本来面貌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许青 《青年探索》2006,(4):96-96
人,作为万物之灵,悲壮地栖息于苍茫大地下,用心地追逐自己的梦想,用信念去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人之所以诗意,是因为他心中有如花一般的天使,彰显出人性的美丽。洪战辉作为感动中国最年轻的人物,他说:“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民,而是他们自己感动了自己,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爱的天使,心存责任之天使。”是的,他们用爱之天使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中国。地承万物,心存爱的天使,方能成就美好人生;寸心载世,心有责任之天使,方能抒写诗意的人生之篇。今年或前几年所有的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曾用爱之天使诠释了生命,以责任之天使感动了中国,他们托起了中…  相似文献   

17.
德国见闻录     
成熟的制度模式使德国成为一个我们眼里的发达国家,一个规则的社会。从规则社会中得到好处的是所有公民而不是个别人。德国入已经享受到规则社会带来的巨大好处,因此十分痛恨那些破坏规则的人,一旦有人不遵守既定规则,小到乱扔垃圾,大到违法犯罪,经常会有入主动去批评和制止。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第一次明确地区别了"美的事物"和"美本身"。他认为"美本身"是永恒的、绝对的、与自身同一的,是理性认识的对象,并从属于善。"美本身"的提出标志着神话思维转向理性思维,以及自然哲学向认识论的转变,也体现出古希腊人对伦理的幸福的追求。从美学史的角度看,"美本身"问题的提出预示着这一学科成立的基本前提的出现,即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还将生活中各种各样美的现象纳入到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由于这些审美现象的多样性、普遍性以及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使得"美本身"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月18日,还沉浸在年味中的神州大地,一场名为"春风行动"的活动浩浩荡荡地展开了,人们感受到了社会关注求职务工者的热情——在车站,在码头,在方便求职务工者的地方,"春风行动"的醒目字眼总是最容易被人看到。这场活动从春节后开始,将延续四个月时间,通过开放一批公共职介机构,打击一批非法职业中介机构等形式,净化劳动力市场,改善就业环境,使进城求职农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丝丝春雨滋润着大地,缕缕春风吹拂着人心。让我们循着求职务工者的感受,去见证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去反思未来的日子里还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每每在电视中看到公益广告时,不知怎的,我都会被那些温馨的画面深深地感动。广告中深刻的寓意,需要我们社会每个成员以文明的举止播撒、传递,而谦让、关爱、敬老等这些美德则会促进社会关系和谐、文明进步。可见一则公益广告的播出,对有心人实在受益太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