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法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立法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存在的原因和本质,阐述了立法语言文字失范的不利影响和消极后果,设计匡正了我国立法语言文字失范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人们正确认识立法语言文字失范得以产生的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形成过程中的社会支持因素和制约机制,从而提高我国立法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推进我国立法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立法意图需要通过高超精湛的立法技术来实现,在职务犯罪的设定中应对立法技术给予充分关注,包括:坚持以行为为中心设定职务犯罪;合理设定不同职务犯罪之间罪与刑的连接模式,为实现刑法公正提供司法可能性;注意职务犯罪的立法用语问题,注意规范化用语的普通化、普通用语的规范化,统一用语的相对性、相对用语的统一性等问题;揭示不同类型的职务犯罪的本质,达成不同职务犯罪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3.
法律文本是立法语言的编织物。从语言的功能来看,法律就是立法者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意志施加给对象的意义描述系统;从叙事学的角度看,以语言为物质外壳的立法文本和立法行动本身具有"叙事"的特征。立法语言叙事最终体现的是立法者的权力意志。在立法实践中,如何恰当地控制和使用叙事的手段,从而为立法文本的完善提供可能,是我们进行叙事分析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我国内地语言中使用的词汇日益丰富 ,词汇的超常变异愈演愈烈 ,使人们的语言交际更加新鲜、活泼、生动和多彩 ,也给语言规范化提出了新的课题。公安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公安语言必须规范化 :口头用语文明礼貌 ,执行警务使用规范用语 ;书面用语准确严谨 ,字斟句酌 ;尽量不使用俚俗语言和超常变异的词汇。  相似文献   

5.
俞亮 《公安研究》2012,(2):52-54,84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公安工作永葆生机活力的不竭动力。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以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六化"要素为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六化"要素的各个方面,从执法主体、执法装备、执法流程、执法动作等方面全面深化、细化、实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措施,着力提高广大民警的执法素养和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类的交际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交际从现实交际中分化出来,为现代人的交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对话方式。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交际中的各种语言失范现象,然后从网络交际的语境和主体两方面对语言失范现象的成因加以深入分析,为避免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和负面冲击,最后对网络交际中语言规范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军事立法语言的特有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军事立法语言,具有宣言化、口号化和艺术化等特有风格。它的形成,既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其现实需要。军事立法中的语言表达,应该坚守法的本质体现在语言上的要求,更多地保证和彰显军事立法语言的“一般风格”,而对其“特有风格”,则应尽量减少和严格限制使用,以增强军事法律条文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对立法者来说,过分追求明确,法律会犹如一潭死水;恰当运用模糊,法律则获得一种灵性。在制定法律规则时,一些认知对象属性不清晰,无论立法者经过怎样的思考,他们也不能决定将某个成员分类或归属于哪个范畴。概念(范畴)不清,则表达不明。这样就造成立法语言的语义模糊。  相似文献   

9.
地方立法是构成我国整个立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地方立法语言是地方立法技术研究的重要问题,地方立法语言的准确规范和严谨,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必然要求。第一,准确。地方立法语言的准确,就是指要用准确无误的词语,准确无误地表达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以此体现立法者的意图和目的。汉语言词汇十分丰富。准确就必须要求立法所用的词义、语义要准确,不能模糊更不能产生歧义。要特别重视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运用,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的词,在一部规范性法律文件中,不能使用同义词,原因在于如果是表达完全相同的意思,没有必要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十几年以来,国内部分地区的盗窃燃气行为时有发生,不仅给燃气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危害到城市燃气供用气安全。一般来讲,盗窃燃气群体中有经营性用户,更多的是居民用户,而以赢利为目的的盗窃数额更大,对社会危害性也更为严重。盗窃燃气违法行为的具体手段及表现形式为:改装、损坏燃气计量表;私自开挖并镶接地下燃气管网;开旁通,绕越法定计量表等。燃气企业查处盗窃燃气行为,一般以协商方式予以补收或补偿这部分燃气费,然而单纯依靠民事协商方法解决有着许多弊端。为此,法律的介  相似文献   

11.
模糊立法语言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菊兰 《求索》2006,(10):108-110
本文着重分析了模糊语言在立法体系中的功能,也指出模糊语言所蕴涵的价值:与确定性语言相比,它能较好地解决立法中存在的变与不变、普遍与特殊、形式主义与自由裁量这三对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立法语言的明确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立法语言是立法者制定和修改法律的专门的语言文字,它按照一定的规则表述立法意图,设定行为规范,以形成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在成文法语境中,立法语言是法律条文的物质外壳,是法律信息最直接的外在形式。立法语言在传递法律信息、实现立法意图、体现法律规则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3.
刑事立法犯罪化的提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伟锋 《前沿》2008,6(4):133-137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刑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应在多大范围内介入社会生活的合理化问题凸现出来,刑事立法应该“犯罪化”还是“非犯罪化”成了刑法演进中的一个主题。一种观点从个人权利奉位、刑法应当谦抑出发,主张我国刑事立法应该非犯罪化;另一种观点从保护社会秩序、刑法应当法网严密出发,主张我国刑事立法应该犯罪化;还有观点认为要建立、健全刑法出入罪机制,刑事立法应该循着非犯罪化和犯罪化双向思路进行。本文认为,就我国目前而言,刑事立法应当“犯罪化”,一方面刑事立法犯罪化并不意味着重刑和对个人权益的必然侵犯,也不意味着将刑法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应转变观念,建立刑事一体化原则,完善司法制度,确保刑法制度的严而不厉。  相似文献   

14.
李丹 《人大研究》2014,(4):34-36
<正>立法评估是有效提高立法质量的方式之一。地方立法评估包括立法前评估、立法中评估和立法后评估,立法前评估目的在于确定一个立法项目是否可以进入立法程序。有效的立法前评估,可以遏制过度立法,节约立法成本,从源头防止不良之法出台。目前,我国的地方立法中,立法前普遍采用立法项目论证、立法调研、立法草案说明等方式对法案加  相似文献   

15.
袭警罪立法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繁发生的暴力袭警案件,使我们不得不关注袭警罪的立法化问题。袭警罪的立法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切实可行。所谓袭警罪是指以暴力攻击或人身强制的方法,致使正在进行执法活动的人民警察不能继续履行职责的行为。这种行为既侵犯了人民警察的人身权利,又侵犯了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的活动。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加强对人民警察执法权的刑法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模糊立法语言的语义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尽管法律人竭力为法律概念设定边界,但是大部分法律概念的内涵或外延依然是模糊的。在法律的创制过程中,合理使用模糊语言不但不会损害法律的明确性,相反倒可能有助于在不确定中寻求到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赵景文 《云南人大》2009,(11):25-27
语言文字的运用问题,更多表现为词的运用问题。立法语言中词的运用,首先要遵循“准确、简洁、清楚、通俗、严谨、规范和庄重”的基本要求。而要达到这个要求,需要在技术层面,对立法语言的词语选用方面作认真的研究。本文就此作一点探究。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司法解释在审判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其所谓"立法化"的问题也引起了很大争论.本文通过对司法解释的概念及其权力来源,立法权与司法解释之间的界限的阐述,为司法解释"立法化"做出一个较为清晰的定义.在对具体情况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司法解释中的具体条款的分析,进而明确司法解释"立法化"的具体表现,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法律条文是由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它表达的是一种国家意志,文字表达得是否清楚、规范,直接影响着立法质量甚至实施效果。法律条文是由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它表达的是一种国家意志,文字表达得是否清楚、规范,直接影响着立法质量甚至实施效果。本文根据有关立法语言的规范要求和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地方立法的实践,主要针对在立法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带有共性和普遍性的有关立法语言的特点与文字表述等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