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六大的思想理论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5·31”讲话发表到十六大召开,是迎接十六大思想理论准备工作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思想动员阶段“5·31”讲话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一、思想基础:改革开放初期,中共中央就提出和平统一的主张,从“叶九条”、“邓六条”、“江八点”,直至2005年3月4日胡总书记对两岸关系发表的重要意见(“胡四点”),都贯穿了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思想和诚意,体现了对台方针的一贯性、延续性以及在新形势下的创新与发展。和平发展的理论框架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提出、形成和发展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今年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强调指出“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一语道破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政治体制改革是个关系全局的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不改不行,改好也难。这就需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好充分的理论准备工作。这种理论准备是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 第一,政治体制改革是个  相似文献   

4.
和平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理论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系统梳理了经济相互依赖和平论的历史沿革和不同观点,论证了经济相互依赖既包含有促进和平的因素,也包含有诱发冲突的可能;指出全球经济联系的增强,各国之间在经济上的交流与合作,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和平因素的发展,但具体分析经济相互依赖的性质、条件和其他因素,则会发现经济相互依赖远远不能成为国际和平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黄仕禹 《学理论》2013,(12):26-27,34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关系的两种基本状态,它们的相互交替始终支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规避战争,寻求和平,一直是近代以来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期盼和努力方向。在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了范式之间的争论,相互依赖和平论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种。相互依赖能否带来和平,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6.
以温特为代表的主流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从本体论和方法论上重新认识国际体系与国家关系,重新界定现实主义关于权力、利益以及无政府结构的认识.建构主义理论大大开阔了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视野,有助于我们从共有价值观念分析当代国际社会与国际关系的演变,这对于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组织与国际事务,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塑造中国的和平大国形象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4,(26)
和平、繁荣、和谐、发展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与追求,认知和平与和谐的内涵及其实质,理解和平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内涵和关联,从而理顺和平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逻辑关系,为我们弘扬和平文化、践行和促进民族社会及世界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外交路线的质的飞跃 我国的和平外交路线,是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确立的,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取得了无可否认的辉煌成就,在处理同其他国家关系方面也确立了一些重要的,葆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则。但是,由于当时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我国在外交战线上同样经历过曲折和失误,主要是  相似文献   

9.
从马德里始发的中东和平号列车经过近5年的历程后,目前驶入一处危险境地,原因是,几个月以来,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从台下到台上,从耶路撒冷到华盛顿不厌其烦地推销他的“安全换和平”新概念,强调阿拉伯国家只有先保证以色列的安全,才能指望实现中东和平。同时,他顽固坚持所谓“三不”施政纲领:不许巴勒斯坦独立,不放弃东耶路撒冷,不放弃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把包括以色列历届政府在内的中东冲突各方所认可的土地换和平原则抛弃一边。 安全换和平,此说新则新矣,却十分不合逻辑与情理:其一,安全是小天气,和平为大气候;安全是末,和平乃本。因此,一个国家、一个群体真正安全,必先营造真正和平。 其二,土地换和平,类似对等的易货贸易:以色列归还阿拉伯国家的领土,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作出和平承诺,也即持久、全面和大范围的安全保证,这是阿以对打几十年才达成的一种妥协。而依内塔尼亚胡的  相似文献   

10.
黄婷 《党政论坛》2010,(1):61-63
近年来,学术界就中国“奇迹”式发展的势头能否继续保持下去,以及中国将以何种方式实现崛起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此背景下,“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理念在我国相继出台,由此也激起了学者们研究中国和平发展的热潮。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提出了众多见解和主张。本文就国内学者关于和平发展研究的成果进行整理和回顾,以期推进这个关系国家兴衰成败的大战略的研究与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之一,以宏阔的世界眼光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道义力量。“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提供了深沉的历史基因、深厚的理论根基以及深切的实践指向。从历史维度看,崇尚和平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文化基因;从理论维度看,“和合”理念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源泉;从实践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实旨归。  相似文献   

12.
1991年12月31日午夜,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第38层楼的会议大厅里,萨尔瓦多总统克里斯蒂亚尼、国防部长庞塞与游击队组织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五大司令,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之启,终于在新年钟声敲响前几分钟在《纽约纪要》上签了字,达成了在萨尔瓦多实行永久停火的协议。这意味着蔓延12年的战火即将在这个中美洲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最贫穷的国度熄灭。 萨尔瓦多政府和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签署的被称为《纽约纪要》的停火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交正以更加主动、积极和自信的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并赢得国际上更多的理解、信任、 尊重和支持,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一个更加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周 边环境,正在积极的争取和形成之中。  相似文献   

14.
李季仁  李德龙 《团结》2001,(5):39-41
和平观,也就是有关和平的思想观点。李烈钧的和平观就是:热爱、倡议和平,并为和平而奋斗;和平与战争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世界和平运动有积极的作用。这是李烈钧和平观的相互联系又层层递进的三个组成部分。前者是和平观的基本内容,第二部分是对和平观的进一步认识,后者是其和平观的深刻认识。 共维世界永久之和平 首先,李烈钧热爱和平,倡议和平,并号召为和平  相似文献   

15.
1999年,中东许多国家经历了重大政治变故,包括大选、领导人变更等,使中东政治局势起伏跌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一年来近半数中东国家发生的重大政治变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君主国老王去世新王即位(约旦、巴林和摩洛哥),共和制和立宪国家进行总统或议会选举(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土耳其、以色列、科威特、埃及、突尼斯和也门等)。迄今为止,今年中东国家政局的诸多变化尚未引发巨大的政治动荡。因此可以说是“有惊无险”。如此普遍的政治变故无论对中东社会发展还是地区政治局势都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反映出中东政治变革之风,例如…  相似文献   

16.
晨曦 《瞭望》1990,(34)
哈博罗内专电 南非的和平脚步比人们预期的要快。如果说5月初的首次谈判只是“打破坚冰”,那末8月6日的第二次谈判表明“航道已经疏通”。 举世皆知,7月下旬,就在这次谈判开始前夕,南非政府据警方报告指责南非共产党图谋在非国大支持下用武力推翻政府,要求把非国大决策人之一、南非共产党总书记斯洛夫排除出非国大谈判代表团。警方并以此为由逮捕了数十名非国大和南非共成员。非  相似文献   

17.
马德里专电 中东问题,土地、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积年已久,解决起来很难。但是,令人高兴的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终于迈出。 10月30日至11月1日,相互仇视和对峙43年的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派代表来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首次坐在一张谈判桌旁。他们面对面地陈述各自的立场,并听取对方发言。他们在发言中虽然也有“感情用事”的“过激之词”,  相似文献   

18.
巴黎专电 在具有历史意义的柬埔寨问题巴黎国际会议第二期部长级会议上,由柬埔寨四方组成的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12名成员、以及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东盟6国、越南、老挝、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日本、南斯拉夫共18个国家的外长与  相似文献   

19.
世界和平的障碍(南非)克雷斯特弗·麦尔特邱明霞译联合国将每年九月份中的一天确定为“世界和平日”,这一纪念日已被全世界大多数国京所认可。视察官麦尔特在1992年发表的演讲中指出,在诸多阻碍和平进程的因素中有三大障碍尤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即就是:种族主义、...  相似文献   

20.
沈安 《瞭望》1987,(36)
中美洲局势出现转机,随着8月初和平协议的签署,开始了新的和平进程。半个月来,该地区出现了新的积极因素,和平进程正保持前进势头,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应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之邀,中美洲5国(尼加拉瓜、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哥斯达黎加)总统于8月6日和7日在危地马拉城举行会议,签署了《在中美洲建立稳定和持久和平的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