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劳务市场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而出现的的新事物,它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开放劳务市场有利于用工需求双方相互选择,加快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速度。劳务市场在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现实结合中起着桥梁作用。建立劳务市场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未进入市场之前,只是潜在的劳动力,进入市场后,方能  相似文献   

2.
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原因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是资本家的私有财产,工人一无所有。工人由于丧失了生产资料,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卖给资本家,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劳动者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劳动力的出卖者。只有在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有同志问:既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为什么现在又提出要积极发展劳务市场?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弄清在我国发展的劳务市场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效果。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蓬勃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 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理由是:1、马克思所分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成立。①我们的劳动者是自由的,而且这是一种崭新的自由;②马克思所讲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第二个条件实际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与分离关系,这在我国的实际生活中也是存在的。2、社会主义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不但有自由,而且还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因此社会主义劳动力本质上不是商品,是由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决定的。社会主义劳动力不是商品,并不能否定它的商品交换形式。因为企业不能无偿使用劳动力,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笔费用要计入成本,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价格和盈利。这种商品交换形式的实质并不是买卖劳动力,而是劳动者得以进入生产过程实现其劳动力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途径,因此,必须开拓和建立有计划的劳动力市场。出现这种似乎矛盾的现象,其根源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及其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劳动力市场(理论界还有劳务市场,职业市场、劳动市场等不同的提法)问题应运而生。一些城市和地区,有领导地进行了开放劳动力市场的试点,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也有自发形成的劳动力市场,对经济生活起了积极作用。理论界对这个问题也很重视,开展了一定程度的争鸣。这种情况表明,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禁区,终于被改革的浪潮冲开了。当然,目前劳动力市场的开放还仅仅是开始,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很不一致,有不少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大家研究讨论。在这里,我们仅就开放劳动力市场的必要性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力是否商品,从理论上把这一问题讨论清楚,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推动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力是商品,而且应当是商品。我们先从马克思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前提条件出发来研究这个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获得人身自由与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前提条件。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十分正确的,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情况下,仍然机械地、简单地囿于这一观点,就不那么正确了。对于劳动者获得人身自由这个条件,不管社会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是必须的;如果人身不自由,劳动者怎么能自由地出卖劳动力,“以平等商品所有者的资格”去与货币所有者发生关系呢?这个条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具备了的。劳动者不仅真  相似文献   

8.
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个人不能凭借自己的劳动力的支出取得消费产品。由于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一样,他们在产品生产中提供的劳动量也不可能一样,所以,社会自然就要默认不同等工作能力是劳动者的天然特权,并根据他们各自在产品生产中提供的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这个分配原则,是对不同等劳动能力作为他们天然特权这种关系,在经济上的一种承认。按照这个原则分配个人消费品,既符合劳动者的共同利益,又符合劳动者的个人利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的模式应是按劳动力的价格确定个人消费品,并参与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量及结果给报酬。在市场机构作用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基础只能是等价劳动力有等量的报酬,劳动者的实得报酬既可以高于劳动力价格,也可以低于劳动力的价格,根据劳动者的实际贡献取得相应的报酬。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同职工的体力、技术和业务能力及工作态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同一职工来说,在不同的时间里也会有不同的工作表现。因此,用单纯的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制很难反映出上述的差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按劳分配原则的  相似文献   

9.
前些村候.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展开了热烈讨论。概括起来,大体有三种观点:(1)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不是商品;(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是商品;(3)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具有双重性。这种争论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它是经过经济体制改革,某些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出现之后重新提出的理论问题。但是,对这个问题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必须把握我国处于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 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步伐,必须加快市场体系的 培育。根据我区目前的实际, 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要抓好 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培育、建立和完善 子市场。目前我区的市场体 系中,生活资料市场和传统 的服务市场(饮食旅业市场) 已有了一定的发展,生产资料市场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未完善;金融市场的发育很不理想,滞后于经济发展形势;科技、房地产、信息等市场刚刚起步;劳务市场也有一定程度发展,但没有覆盖所有社会劳动力,存在所谓“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制度”的“双轨制”;还有一些子市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开放劳动力市场的必要。但是,要开放劳动力市场必然涉及到劳动力的商品性质、现将报刊上对此类问题的争论情况简述如下:一、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第一种观点: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大致有三个理由:第一,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仍属于个人所有,正由于劳动力属于劳动者个人所有,而生产资料属于社会所有,在这种不同所有者之间必然存在着交换关系或交换形式。第二,劳动力成为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不仅消费品是商品,生产资料也进入商品领域。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认识。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的问题,目前理论界正在争论。本文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儿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3.
过去,在封闭式的经济中,制度也是封闭的,在这种制度下,劳动者没有选择职业的权利。由于劳动者由国家直接分配,造成对国家的依赖,形成严格的从属关系,怎么谈得上劳动力成为商品呢?所以,在高度集中的封闭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从理论逻辑上讲是能够说得过去的。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又及时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劳动者成为自由的人,即不再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在中央文件中出现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劳动力市场”的提法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就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产品是商品,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也应该是商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主要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市场机制就不能对劳动力的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意味着劳动、就业、分配领域不存在商品经济关系,这显然与市场经济的性  相似文献   

15.
在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既定目标后,有些同志认为,过去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的争议已经有了定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而且只能是商品。有些本来持相反意见的同志也改变了看法。但是,我认为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我们不能停留在现象层次上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这个问题。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劳动力商品论中存在着一系列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在此列举一二,以就教于持这一观点的同志。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拜物教问题已逐渐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暴露出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存在的客观性及其影响,对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进行党的廉政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曾设想了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社会主义社会,他指出:"让我们换一个方面,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解放,不仅意味着从资本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而且也意味着完全废除商品形态的社会关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张宗斌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基础上,十四届三中全会又把建立和开放劳动力市场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过去用“劳务市场”、“劳动市场”这些含糊不清的名称来进讳劳动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的劳动力是不是商品,不应从已有的现成结论出发,而应从现实生活的实际出发,看它是否存在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经济条件。诚然,马克思恩格斯一贯认为,劳动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就不再是商品了,这是与他们设想的社会主义的特征相联系的。我们现实的社会主义同马恩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差别,还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还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劳动力的个人所有,社会主义经济总体上还是商品经济,还存在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商品化若干质疑的辨正周少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能否成为商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应不应该成为商品,这个问题在我国经济理论界至今还在争论.目前在争论中已经涉及到了一些带有根本性的十分敏感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1、所谓劳动力商品化与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20.
王珏、张松坡撰文指出,目前有三种不同涵义的公有制,即传统公有制、现代公有制和经典公有制。传统公有制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经典公有制是指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产品经济条件下的公有制;而现代公有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有制,是和市场经济相融合的公有制,现代公有制的特点是劳动者具有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个人财产权,劳动者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个人所有和社会占有相结合的方式存在。与此相对应的现代分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