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3年4月16日-19日,全国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工作座谈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本次会议的任务是:回顾和总结五年来全国法院审理破产案件的工作经验,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审理破产案件的基本原则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参会代表包括来自全国各高级法院主管该项工作的副院长、民事审判二庭的庭长以及若干中级人民法院的院长等共计140人左右。  相似文献   

2.
1994年,吉林省四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16件,破产总标的额达6232万元,涉及职工1236人,其中已经审结的6件破产案件总标的额达1200余万元,占受理破产案件总标的额的20%。所有受理的破产案件,除2件属乡镇企业不须安置职工外,其他均已得到安置。这个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一、做好思想工作,解决认识问题,为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打下思想基础。我国现行的《企业破产法(试行)》自1988年试行以来,尽管已历的7年,但从全国受理的企业破产案件数量上看,远没育起到制定破产法所预想的作用。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2003年4月16日至19日,全国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工作座谈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同志作了题为《规范企业破产案件审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重要讲话。最高人民法院民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使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据统计,自 1988年 11月实行《企业破产法》到 1993年,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 1359件。 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 18个城市进行国有企业破产试点工作以来,企业破产案件审理工作加快,当年全国破产案件立案总数高达 1625件,超过了自 1988年 11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试行 )》生效以来历年破产案件的总和。 1995年和 1996年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 1998年前 9个月受理案件已高达 3208件。在这些破产案件中,出现了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破产申请绝…  相似文献   

5.
1998年全国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工作座谈会以来,山东省法院坚持把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作为人民法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服务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稳妥地审结了大量的企业破产案件,取得了较好的法律、经济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2011年10月全国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工作座谈会上,因办一案而获嘉奖的仅福州市中院闽发证券破产案件合议庭。该案一案牵出1500多案,所涉破产财产高达73亿元,100多位审判人员历时3年多,终于使普通债权清偿率达到63%,远超债权人的预期,当之无愧地成为券商破产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本月司法、执法方面的动态: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信息,1997年,全国“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共有9万余件,公民胜诉率在30%以上;从全国法院破产企业案件审理工作座谈会上传来的消息,1994年至1997年,全国法院共审理企业破产案件13190件;据全国“打假”办公室透露,全国开展集中打假5年来,共判处死刑24人,判处无期徒刑31人;从公安部传来的信息,自1997年4月公安部在苏州召开的  相似文献   

8.
动态     
《四川审判》2002,(1):59-62
全国法院十三届学术讨论会在杭州举行,省高院召开部分中基层法院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暨庭审观摩会,全省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工作座谈会在乐山召开,省院召开部分中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座谈会,省法院表彰2001年度调研工作、《四川审判》通联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年的审判实践,人民法院在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中,摸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亦遇到一些问题,企业破产后的职工安置问题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关问键题。当前,法院在审理企业破产案中对职工安置问题存在着不同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意见认为,申请破产企业的主管部门应在法院立案前,将破产企业职工的安排报告与破产企业的申请一并交法院,否则法院不予立案。持此意见的理由是:破产法有安置职工的程序,法院不应安置职工。  相似文献   

10.
审理破产案件的几点做法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1994年,我院依照企业破产法(试行)和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遵循国家有关政策,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审理破产案件的新途径,审结了4起破产案件。这4起破产案件破产企业负债总额3600多万元,资不抵债近...  相似文献   

11.
企业破产过程中的商业秘密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实务中,对于破产企业涉及知识产权案件的处理是合并在破产案件中一并处理的,不单独由法院知识产权庭处理。虽然企业破产法对破产财产的变价和分配有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是,破产企业的知识产权在破产案件的审理中往往被忽视,在破产清算时被遗漏,在资产评估中被低估。这不仅造成破产企业财产的隐性流失,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也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和知识产权的延续。对于商业秘密在企业破产过程中的处置情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审理破产案件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刘冠华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下发文件对破产案件中的问题进行指导、规范,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人民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相似文献   

13.
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对破产案件的审理作出了具体而详尽的阐释,增强了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规范了企业破产案件的审理。尽管如此,由于破产程序自身的特点,实践中疑难  相似文献   

14.
鉴于当前企业破产存在诸多问题,破产案件适用一审终审制弊端日渐暴露出来。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于1997年3月下发了《关于当前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从司法解释的角度,赋予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的“事后”监督权。但在实践中,“事后”监督无法实现监督效果,笔者认为应修正为同步监督为宜,并从立法上确立破产案件适用二审终审制。一、企业破产案件适用两审终审制由我国客观现实所决定《企业破产法》(试行)及《民事诉讼法》颁布后,人民法院运用“两法”审理一批企业破产案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申请破产的案件逐渐增多,我市法院自1991年5月10日受理第一件破产案件起,至1994年12月引日止,共受理破产案件12件,其中已结5件,正在审理的7件。被申请破产企业属全民所有制性质的6件,属集体所有制性质(包括全民与集体、集体之间联营)的5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件。一、自本作法和经验(一)审理破产案件的一般程序我市各法院针对破产案件的特点,在实践中摸索,分阶段分步骤地做好破产案件的审理工作。从已审理的破产案件的情况看,基本做法可以分为下列阶段和…  相似文献   

16.
谷省、自治区、直辖市局级人氏法院,解放军军争法院:近几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企业破产案件逐年增加,特别是国务院在若干城市进行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建立和完善企业优胜劣汰机制的试点工作以来,企业破产案件上升幅度较大。为了正确。及时审理好这类案件,现就人民法院当前审理企业破产案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通知如下:一、人民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既要积极又要十分慎重。要有利于促进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防止规避法律,逃避债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要摈弃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依法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要…  相似文献   

17.
破产企业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处置□叶健强当前,如何正确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充分发挥破产制度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杠杆作用,已成为人民法院所面临的一大课题。笔者拟就破产企业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处置这一直接关系到破产案件审理成...  相似文献   

18.
对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的探讨朱雅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法院受理破产案件日益增多,安置破产企业职工成为审理破产案件时经常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在此,笔者拟从审判实践与法律理论相结合的角度谈一点看法。泉州市鲤城区法院在审理国营企业破产案件中,对破产企...  相似文献   

19.
一、部分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和职工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对企业破产的认识不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产生的“铁饭碗”思想在部分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和职工的头脑里根深蒂固,认为企业破产是法院和政府的事,与法院的协调配合差,给法院审理破产案件带来较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个别破产企业的负责人不愿破产,少数主管部门对清算组的推派、企业资产评估、职工的安置与分流等工作不主动,等靠思想比较严重;部分破产企业出现职工上访,影响社会稳定。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破产企业职工安置仍很困难。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相似文献   

20.
崔学峰 《法庭内外》2007,(12):13-15
新破产法颁布实施后,在适用范围上,破产法覆盖了所有的企业法人,不管它是国有还是非国有,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非金融机构。除已列入国务院总体规划的2000多家国企外,其余约10万户国企将失去“特殊照顾”,适用于企业破产法。转而选择市场化的退出方式。 纵观人民法院近年来审理的国有企业破产案件,大多数是因严重亏损导致不能偿债。从法院审理的企业破产案件中对破产原因进行分析,会为经营状况不好的国企提供前车之鉴。为此。本刊邀请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崔学峰法官,结合处理国有企业破产清算实务中遇到的情况就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