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私法优位"还是"公法优位"在我国法学界的讨论还在进行,笔者认为如果把"私法优住"用"人本"的思想进行解读,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私法的优位性.因为,在市民与国家的关系中,私法是调整平等的市民社会的法;公法是调整非平等关系的政治国家的法,以民(人)为本决定了是"私法优位"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劳动合同形式的立法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随心 《新视野》2007,(4):69-71
劳动法被定位于公法和私法兼容的社会法法域已是学界的共识,但作为劳动法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合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以私法性质为主导;劳动合同形式在我国立法进程中经历了一个从要式到不要式的嬗变和发展,由此决定劳动合同书面形式的效力从要件主义转向证据主义,而这一切正是"对劳动者进行倾斜保护"原则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纵观各国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基本上以私法规定为其中心,但为保障私法规定能够充分实现,越来越多的属于公法性质的条款介入到该领域,使未成年人监护问题在制度上形成了公法化趋势,即在调整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上带有公法色彩或公法因素,而其本质仍属私法.在此简称为称“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公法化”。  相似文献   

4.
自然法学强调法和法律的区分,认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之外存在法.在私法领域,基于私法的造法性以及制定法的局限性,适用法律时允许依法解释或在法律之外寻找法的做法易为人们所接受;但在公法领域,鉴于公法限制公权力及保护私权利的性质,公法解释是否还能突破公法的明文规定甚或在法律之外再找法?本文认为,公法原则或公法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认识到的真理,本身即为法,公法规范若不合这些原则或理念,应被摒弃,转而适用其他合法之规范,公法涉及公权力行使的法律漏洞不允许以扩大解释作填补,惟涉及私权利享有之法律漏洞允许依法扩大解释.公法解释应遵循合法原则、合理原则、合目的原则和合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5.
浅论公司法授权性规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法学特别是公司法学对经济分析方法的引进和应用,公司法中授权性规范与强制性规范的关系自然也成为法学界具有极大争议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公司法的私法本质决定了其以授权性规范为主,并在理论上进一步界分了公司法授权性规范体现的权利实质是充分的自治,配置的主要工具是公司章程。  相似文献   

6.
行政私法行为是一种以私法方式完成公法上任务的行为。在给付和规制行政领域,它是一种兼具公法和私法属性的复合行为,受到法律保留和目的原则的制约。在法律适用方面,对这种公私复合的行为,应当综合适用公法、私法。  相似文献   

7.
邹红 《探索》2005,(3):92-94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公法与私法双管齐下,但由于中国是一个严重缺乏私法传统的国家,要达到公权私权均衡和谐的理想状态,必须加强私法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民众和国家机关认识私权、尊重私权,维护私权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法学界关于公法与私法划分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是西方法制和法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当代中国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法学界对公法与私法的划分问题素有争论。随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宏伟目标的确立,法学界对我国法律需要不需要划分公法与私法的问题,又重新进行了热烈的争论,现将有关观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实现公平的竞争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债权的实现意味着市场信用的实现。保护债权以及债权的实现,就是保护交易安全、保护市场的信用基础、保护市场作用的积极发挥,它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通过公法保护债权是公法的当然责任和重要任务,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可行的。通过公法的制度和调整方法,对债权进行有效的保护,是指在维护和尊重私法秩序和私法手段的同时,利用公法独特的调整机制,对债权进行更大范围的保护,也就是通过公法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给债权的实现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近代契约理论是现代法律制度体系的合法性基础。自然法思想、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权利文化为它提供了制度化的基础。近代西方的契约理论蕴含着深刻而又丰富的法治意义。从私契约理论演化而来的社会契约理论系统确证了法治观念的必然性,决定了公私法法域划分的合理性,以至于宪法成为社会契约的法律表现形式。进入信息知识经济社会后,人们在不懈追求意思自治的同时,注意到了契约的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的紧张关系,在其基础上发展了契约理论,并逐步认识到意思自治与国家适度干预相结合是消除契约当事人实际地位不对等的缺陷,实现契约自由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私法精神对行政权行使的渗透,使得行政权呈现私法化趋势,表现为行政组织的私法化、行政任务的私法化、行政行为的私法化以及行政救济的私法化;与此同时,在原本强调平等、权利、自治、契约的私权领域,行政力却介入其中,并对私权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出现私权行政化趋势,但其所涉范围、程度等有一定的限度。在上述两种现象的背景下,作为以行政权为研究对象的行政法学,其内容也必将发生变革,需要不断予以完善与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应跳出纯粹的公法范围,以全新的视野来研究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救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研究行政权对私权介入的条件、程度、标准。  相似文献   

12.
郑晓珊 《求实》2006,(Z2):96-97
一、公众参与是经济法社会公共利益本位的体现和需要 (一)经济法社会本位理论的困境. 正如传统私法的权利本位、公法的权力本位一样,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在经济法学界,甚至在整个法学界已渐渐趋于形成一种共识.正如潘静成、刘文华及史际春等先生的新纵横统一说所倡导的那样,笔者也认同经济法的本质之一就是平衡协调法,即"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来调整具体经济关系、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强制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1](P55)然而要完成这样的一个统一却是艰辛而复杂的.  相似文献   

13.
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合同法律中的适用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思自治原则已成为世界各国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首要原则。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发展,这一原则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对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时间、空间范围等规定得越来越宽松;另一方面,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能排除强制性规则,限制意思自治在特殊合同中的适用,其终极价值在于实现社会的实质正义与公平。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法律出现了行政权力扩大化、私法公法模糊化、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趋同化、欧盟法律一体化等新变化,进而促进了法律向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应在把握这一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同时借鉴不同法律体系的诉讼模式,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现行劳动制度中有关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劳动关系建立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审判实物中发现,建立劳动关系时往往容易发生对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利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用人单位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由于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对签订劳动合同的强制性以及劳动合同的程序等方面的不足,加上其它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形成了大量的事实劳动关系。尤其是在私营企业中,雇佣无合同、劳动无保险的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在国有性质的用人单位中,也存在着不重视劳动合同的情况,有的用人单位至今没有按规定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劳动合同期限已经届满,用人  相似文献   

16.
王明中 《求实》2012,(Z1):95-96
一、不动产统一登记行为性质不动产统一登记,是指不动产权利人依法律和相关规定,向国家依法设置的统一登记部门对本人所属的不动产权属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行为。关于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性质,目前国内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公法行为说,该说认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属于一种公法上的行政行为,体现国家对不动产物权关系的干预,干预  相似文献   

17.
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既是私法的基本功能,也是公法的重要使命.在公法体系中,各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均以其特有的机制和方式发挥着保护私有财产权的作用,但行政程序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无疑是其中最为直接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孙舒妤 《唯实》2008,(8):111-114
软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大量存在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鉴于公私软法运作机理的差异,我们将整个软法规范体系分为两个视角进行阐释,即公法的视角与私法的视角。从公法视野下系统分析软法的规范体系,通过对软法创制主体的区分将软法分为国家机关软法、特殊社会组织软法和其他社会组织软法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9.
孙舒妤 《唯实》2008,(9):111-114
软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大量存在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鉴于公私软法运作机理的差异,我们将整个软法规范体系分为两个视角进行阐释,即公法的视角与私法的视角.从公法视野下系统分析软法的规范体系,通过对软法创制主体的区分将软法分为国家机关软法、特殊社会组织软法和其他社会组织软法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20.
行政与自治是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两种基本工具,其不同组合方式生成了行政支配型、自治主导型、行政适配自治型三种村级治理结构。基于罗村“人情风”整治实践考察发现,行政适配自治型治理结构因基于村民同意的内生性公共规则能够获得权威基础,“共识+强制”规则嵌入能够获得普遍约束力,村民间的弥散化问责能够最小化治理成本,从而实现治理效能最大化。实践表明,治理人情异化现象并不必然以国家在场作为前提条件,乡村自主生产的公共规则可以部分约束人情内卷化困境,而行政力量适时嵌入则可以进一步提供规制权。在实践中,要通过处理好村民公共性与行政嵌入的关系,找回乡村主体性。通过行政与自治力量在乡村场域中的有效互动,形成行政适配自治的善治局面,从而最大化基层乡风文明建设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