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没有地方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农业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也就没有了稳固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问题,是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建设一栋栋的新房子,搞好农村村村通公路,建设一些能增产的水利设施等等,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农民认识的问题。世界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信息是与材料资源和能源资源同等重要的国民经济资源,是支撑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现代信息技术也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将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已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毛泽东是我党最早自觉认识“三农”问题重要性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成为我党在伟大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光辉典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重温毛泽东的“三农”思想,对我们探索解决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加快农村小康建设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紧紧抓住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从我国国情看,农村面积广大,13亿人口中,农民占了9亿多,是典型的农业大国。所以,一定程度上讲,中国的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农村…  相似文献   

5.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一句家喻户晓的毛主席语录,它曾经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起过重大的促进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新时期,这句话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农村广大、农民众多,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的前提条件.要破除"人多地少,不需要机械化"、"劳多岗少,不必要机械化"、"农民钱少,不能要机械化"等认识误区,积极制订相关政策,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民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刘锋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几分认识农民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实践上正确处理农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农民: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研究和思考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把农业问题作为战略重点,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这个根本。一、要坚持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其关键在于完善农村政策,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要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全党同志要努力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9400多万人口中有8000多万在农村,国内生产总值中有50%以上靠农业和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省社会大局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当前我省农村的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长期积累的矛盾和发展中的问题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