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已经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以来,国际上一些人在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苏德战场和美日太平洋战场,而把中国抗日战争三千一边或放在次要地位,对其在整个反法西战争中的作用未能给予公正的评价.但历史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无以伦比、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就独自承担着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丞在太平洋战争始于1941年12月日本伪装美国夏威克海军苗地.在此之前,中国已经进行了4年多的抗日战争,而且是在外征很少的情况下.独立担负这一重任的.1937年夏…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太地区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战场。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两个互相依存又相对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作为统一的中国战场,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仅对敌后战场在亚太地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作用作初步探讨,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斗争中,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了整整八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陕甘宁边区在抗日战争中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所在地。我们党在这里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这里出发,开辟了广大的敌后解放区战场;这里是中国人民抗日的指导中心,是解放区战场的总后方。因此,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回顾陕甘宁边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 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两个战场: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解放区战场的供给来源于解放区。解放区战场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军队在抗战开始后深入敌后开辟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敌后战场中,有几部分队伍与敌浴血奋战,这就是;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研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必须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对敌后战场中的各支队伍进行全面的研究。否则,抗日战争的历史就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公正的。过去,由于政治的原因和“左”的思想的束缚,我们在研究和宣传抗日战争的历史的时候,只研究和宣传敌后战场;而在对敌后战场的研究和宣传中,又只着…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读了十多本关于二战问题的书,发现少数外国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持贬意、甚至嘲笑的态度。英国学者利德尔·哈特在洋洋60万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竟然只字未提中国抗日战场,却对英国的殖民地中国的香港写了《日本进攻香港》一节,而把中国抗日战争完全从二战史中勾掉,充分暴露了老牌殖民主义者的嘴脸。前苏联的二战史书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持低调态度。美国的一些二战史书把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归功于美国两颗原子弹。本文特就法国二战权威史家享利·米歇尔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关于中国战场的评价略抒浅见。  相似文献   

6.
1931年至1945年间,相当一批外国知识分子奔赴中国各抗日战场。他们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精神传统,以独特的视角报道中国的抗日战争,把中国的抗日战争展现在世界人民的眼中,用手中的笔架起了中国与世界相互了解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半个世纪后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之反思叶心瑜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组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落到振兴的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中国从此结束了外敌入侵时的展战屡败的历史,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相似文献   

8.
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抗日战场的研究居于重要地位。由于学者的视觉不同,在长期的学术争辩中,中国抗日战场宏观问题研究正在逐步深入。本文就中国抗日战场的划分及中国战场与国际反法西斯战场的关系等宏观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抗日战场的研究居于重要地位.由于学者的视觉不同,在长期的学术争辩中,中国抗日战场宏观问题研究正在逐步深入.本文就中国抗日战场的划分及中国战场与国际反法西斯战场的关系等宏观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分为两个战场: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这是中国抗日战争最主要的特点。以前由于多种原因,使这个问题的研究不敢深拓下去,或局限于纯粹理论上的说教,或照抄照搬,停留在原有的结论上,不敢越雷池一步,或忽视而避之等。这不能不说是抗日战争史研究上的一个不足之处。因此,根据新的史料和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对抗战中两个战场问题作进一步探讨,这对于提高评价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和增进国共两党关系,完成台湾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以往西方世界对欧洲战场研究颇多,对中国战场关注较少,近年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作者将近两年来欧美作者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的研究成果推荐给读者,相信在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真实客观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和体现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地位的作品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王晓兵 《世纪桥》2009,(20):37-42
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9月3日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既然如此,由于东北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开宗明义,为什么要提统一的完整的抗日战争?难道还有不统一不完整的抗日战争?这是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虽然只有一个,但如何看待抗日战争,主要地是如何评述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活动、地位和作用,长期地得不到统一的或接近的看法,以至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仍然没有写出一部统一的而不是分离的、完整的而不是局部的抗日战争史来。笔者认为,当时虽有国共两大政党,却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对日;两党在“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问题虽存在根本分歧,但当时都以抗日为第一要义、第一要务,合作是主要的;在抗战实施过程中,虽有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之分,但这是战略统一下的分工,是同一战争中的两大作战方向和作战地域,是互相配合、互为策应、缺一不可的。抗日战争早已成为过去,许多问题已由历史划上了句号。对这一在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上都占有重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所形成的正面与敌后的两个战场,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促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的成功体现;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大突出特点;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两个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乃至战后中国政局和中国前途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深入探讨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正确评价两个战场对夺取抗战胜利的伟大作用,科学总结两个战场的历史经验,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莞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战场,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研究东莞敌后抗战的历史地位,并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南敌后抗战的历史功绩。一、日军全面入侵华南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平洋反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它开始得最早,持续的时间最长,牺牲的军民最多。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人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五个“最”:进行最早,坚持最长,战场最广,陆战最大,伤亡最重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由独力抗击日本侵略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始终把日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并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早在19世纪末,日本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时,即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它的基本国策。日本通过发动甲午战争,参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发动以争夺我国东北为目标的日俄战争,先后从中国攫取了台湾、澎湖和旅顺、大连等地权…  相似文献   

18.
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场开始从中国的革命舞台上崛起,并以其日益突出的地位和能量影响着全国的战争态势,决定着中央的战略布局。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山东从一个敌后沦陷区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全省性的革命根据地,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毛泽东高度重视山东的革命和解放事业,总是把山东战场放在全国革命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周密部署,精心指导,为山东军民从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孙少华一、中国战场粉碎日本法西斯“北进”计划,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日本“北进”侵苏是军国主义的既定方针,是实现其侵略野心,妄图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1932年日本统治集团制定第二年进攻苏远东地区的作战计划,其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在全国抗战中,河北战场举足轻重,河北人民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所做的巨大牺牲、所做的重要贡献举国公认。河北抗战在全国抗战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贡献,可以用三个性来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