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的海南岛崖州建制沿革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武德五年,唐朝在海南岛设立崖、儋、振三州,崖州先后领舍城、澄迈、文昌、颜卢、颜城、临高、万安、富云、博辽等县,州治舍城,即古珠崖郡治地,今琼山市灵山镇潭口村委会古城遗址。贞观元年,崖州设都督府,贞元五年废。  相似文献   

2.
崖州古城     
这首诗为宋朝宰相卢多逊在其谪居古崖州(今三亚市崖城镇)时所写。诗中描述了位于海南岛南端宁远河畔崖州古城的山光水色和风土民情。卢多逊曾被贬谪崖州三载。诗中的“珠崖”是海南岛的古称,“水南村”原是唐朝宁远县故址,宋代也曾在此地设官府衙门。直到北宋政和年间(1111年),州治县治才从水南村迁至今  相似文献   

3.
秦并六国后,征服了南越人,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桂林、象郡,海南“为象郡之外徼”①。此时的海南在主权上虽与中原政权享有对等的地位,在文化上却倍受中原鄙薄。汉武开边以来,在海南设儋耳、珠崖两郡,海南自此纳入了中原政权的统治,但因海南地处远方、又隔着琼州海峡,处于中原政权的神经末梢,所以郡治屡立屡废。唐以前中原文化对它的影响仍是非常小,直至冯冼家族接受招抚后,海南才在真正意义上受中央政权的掌控。自此以后,拉开了官员流贬海南的帷幕,这些被贬官吏为海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海南赋     
海南宝岛,地裂天成。女娲补天,石遗南海;文曲落笔,星垂珠崖。秦属象郡,掷剑为犁,一水遥遥连黎汉;汉置珠崖,伏波双勇,迭渡惊涛力开疆。冯宝南征,安黎抚民,冼太夫人享盛名;唐嗟末造,忠良入琼,天涯万里见孤忠。鉴真东渡,因缘珠胜有奇遇;  相似文献   

5.
海南冼庙     
冼夫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得海南民心的政治家。她一生历经梁、陈、隋三朝,所进行的军事、政治活动遍及南越十几州。然而,冼夫人在正史上却只是有姓无名。但1400多年来,从民间到朝廷,冼夫人备受称颂,被称为冼太夫人、岭南圣母、护国夫人、石龙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诚敬夫人、锦伞夫人。冼夫人的历史功绩和思想文化对海南、岭南,对国内乃至东南亚各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称赞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02年2月20日,江泽民主席视察高州冼庙时,盛赞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称冼夫人…  相似文献   

6.
海南军坡节     
《新东方》2014,(3):F0003-F0003
<正>军坡节,又称闹军坡,是长期以来广泛流行于海南各地崇拜祭祀冼夫人的民间信仰仪式和民间节庆活动,当地人民以此缅怀冼夫人对海南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冼夫人生活在我国南北朝的齐、梁以及隋朝三代期间,是梁朝罗州刺史冯融之子冯宝之妻。她在岭南地区建立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功勋伟绩,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普遍欢迎,也得到了中央政权的认可,历代朝廷均有褒封。周恩来曾称颂其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海南人民对冼夫  相似文献   

7.
周泉根  涂琼 《新东方》2013,(5):17-20
海南岛自汉武帝辟郡以后,废置相寻,数次兵扰,皆劳民伤财,汉末至梁初实际不得其地,即使设郡也多在海北的徐闻。梁陈隋通过与冯冼家族合作,才开始有效治理,但直到隋炀帝末年才开始大规模推行郡县制,却遇到地方反抗,唐代才得以稳步推进郡县治理,其标志是设立都督府。德宗贞元五年(789)之前海南诸州的军政首领都督一直都是崖州刺史兼任,之后才由琼州刺史兼任。考察唐代海南的历任都督,对文献稀缺的海南中古史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利用各种资料考证出十二位李唐一代海南岛的军政首脑。  相似文献   

8.
正古代海南素有"蛮夷之地"之称,但随着西汉以来儋耳、珠崖两郡的设立和唐代以后各朝代犯事宦官贬谪至琼带来了中原文化,海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宋、明、清三代,海南文化曾一度繁荣,创造了灿烂的海南古代文明,具有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林郁 《今日海南》2014,(1):37-38
古代海南素有“蛮夷之地”之称,但随着西汉以来儋耳、珠崖两郡的设立和店代以后备朝代犯事宦官贬谪至琼带来了中原文化,海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宋、明、清三代,海南文化曾一度繁荣,创造了灿烂的海南古代文明,具有阜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正海南,古称珠崖、儋耳、琼州等。历史上,海南曾涌现出许多重要人物,发生过许多重要事件,蕴藏了大量丰富、深刻、宝贵的历史启示。但由于孤悬海外,海南一度被误解为"生态的绿洲,却又是文化的沙漠"。2008年,时任海南省委常委、海南省军区政委刘鼎新,在深入了解海南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1.
伏波庙     
<正>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中央版图不断扩大。汉武帝下令,征伐南越。于是,前伏波将军路博德"饮马儋耳,焚舟琼山",海南划入中央版图。到了东汉时期,后伏波将军马援率水陆两路大军"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余里""复立珠崖"。汉武帝用兵,前伏波征伐,楼船渡海,登陆海南,最早的航海路线是蒙冲斗舰乘风破浪的作战航线。两将军"开郡复县",他俩是最早开辟南海航线的历史功臣,所以,不仅海南岛有两伏波将军庙,雷州半岛也有两伏波将军庙。  相似文献   

12.
“鼻饮”,是古代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一种特殊习俗。自古至今,许多文人学士对此习俗多有曲解,致使以讹传讹,给后人造成一种神秘离奇之感。对此,本文欲以侗族人民现实生活中的有关习俗为例加以辨析,以求解“鼻饮”之谜。 有关“鼻饮” 的记载,最早始见于东汉人班固所著的《汉书·贾捐之传》。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立儋耳、珠崖两郡,“皆在南方海中洲居,广袤可千里,合十六县,  相似文献   

13.
崖州何处在     
古崖州泛指海南,是蛮荒烟瘴之地, 是谪客逐臣闻之丧胆的“人间地狱”。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杨炎(公元727-781年)被贬崖州。他自度此番流放,关山万里,生还无望,悲愤之余,写下了一首五言绝句——《流崖州  相似文献   

14.
叶舟 《今日海南》2005,(3):44-44
据记载,元符二年(1099),琼山姜唐佐赴儋州拜师,苏东坡书“沧海何尝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相赠。崇宁二年(1103),姜广州乡试得中,成为海南第一个举人。于是有人据此而论,海南文化的“破天荒”是由苏东坡的教化开始的。其实,苏东坡是海南文化的拓荒者之一,但在他之前海南并不是文化沙漠;中州学者与本土学子共同努力,使海南赢得了“滨海邹鲁”的美誉;海南文化是移民文化,它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西汉首开儋耳、珠崖二郡,中原文化开始传入海南。据史书记载,唐代有韩瑷、王义方、鉴真、韦执谊、皇甫镼、李德裕等过琼;宋代,苏东坡之前有卢多逊、丁…  相似文献   

15.
老冯瘦高的个子,自称“骨干”分子。他给人的印象是精干、练达、透一胜英亏。者冯请38年的工作历程,他道:从根杆子到笔杆子。相杆子显ZI注的军担生活,笔杆子里是17ff的党史生适了。五笔者的一码要求下,者冯终于同意抽出的阎觎教地清2‘平凡’的经历。一杯清茶,一日‘红袖”,治局娓妮退出一番酸甜苦辣。笔者从中采③几个片断。转移战场六十年代初,菩冯进入军委挂甲兵工程学院,王学电合奏业,毕业后再坦天结上了经。那时,他g经历过国目辆坦克在东望大平原上风驰电掣追逐演练的宏大壮观场面。在坦克团队四练10多年后,转到地方武装…  相似文献   

16.
明代嘉靖年间,礼部尚书霍韬面对官吏过多过滥、痼疾沉疴的朝廷,长期观察与思考后,上奏世宗皇帝"今欲图治,莫急于去冗官.  相似文献   

17.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宇宙洪荒时期,天空有缺,女娲炼五色之石补天。宋代苏轼流放海南,在儋耳山的道路旁边,所见尽是"补天遗"的石头,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诗意深远。道光《琼州府志》载,自隋唐至宋元明历代"谪宦"、“流寓”海南者共66位之多。这些人不正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  相似文献   

18.
冼夫人是历经梁、陈、隋三朝而矢志不渝地勠力扶皇舆的岭南地方领袖,其史传叙事可溯回至唐臣魏徵主持纂修的《隋书·谯国夫人传》。明清时期是粤西南地域社会从文化认同上被真正整合进中国的重要历史阈限时段,而“冼夫人”作为一个沟通国家、精英与民众对话的文化象征符号,在彼时地方精英集体参与“修订”其回忆形象的文化实践中,具象化了王朝礼制与地方风俗之交互模塑过程。在这个以“礼”化“俗”、借“礼”阐“俗”的过程中,冼夫人渐次挣脱其在传统士大夫眼中的“蛮妃”刻板印象,儒化雅化为契合精英审美趣味与价值评判标准的“女师”,至道光戊申年粤西状元林召棠为儋州宁济庙作碑记之际,已是被置回地方感觉结构的“吾高州冼氏女”。  相似文献   

19.
元代吉阳军(古崖州)知军毛奎开发鳌山,摩崖石刻“海山奇观”。七百多年后,郭沫若先生来到鳌山,也挥笔题词:“南溟奇甸”。同用一个“奇”字,同发“奇”之感应。究竟“海山奇观”奇在何处?一奇:地奇鳌山(也称南山),地处两“南”:中国最南的一座山,坐落在中国南海之滨,乃特殊位置。鳌山山海相接,风景奇丽。仰望,峰峦叠翠;俯瞰,万顷碧波,似一幅优美绝伦的长卷画。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此地山水相融,是仁者、智者都很喜欢的风水宝地。进此境,似入世外桃源。景点有山又有海,天下罕见。因此,鳌山大小洞天海山奇观景区古称“珠崖第一山水名胜…  相似文献   

20.
<正>国象国际公开赛、国际马拉松赛、雪茄文化节、热带农业成果博览会……2016岁末的短短一个月里,静卧于琼岛西部的儋州市好戏连台,风云际会。如此密集地举办大型赛事、活动,对任何一个城市而言都是挑战,然而儋州却应对得热情而从容。"琼之有士始于儋,琼之士亦莫盛乎儋。"儋州,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