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马克思的现代自然观是对古代和近代自然观的扬弃,并演变成现代实践论的自然观。以马克思哲学为基础的自然观所揭示的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共生的关系,作为内含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基本原理和坚持与发展的根本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指导当代我国生态文明实践的中国化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完成哲学革命的同时,也创建了"实践的人化自然观".这种崭新的自然观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自然观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依托,逐渐形成、发展并日益完善的.探寻和研究马克思的自然观,对我们解决人类今天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个重要思想.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不仅全面阐述了唯物史观,而且还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的自然观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他从实践角度提出了“人化自然观”,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马克思的自然观对于解决当前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建构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世纪上半叶,马克思、恩格斯观察到资本主义制度下遭受严重的工业污染后的自然,如何异化为人类对立面的过程,深度分析了其中种种制度根源、社会根源与科学技术根源,提出了解决自然对人异化的可能途径。因此,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马克思的自然观,包括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以实践的人化自然为中心的多维自然观,这具体表现为:唯物的本体自然观、实践的人化自然观、社会的历史自然观、价值的生态自然观.马克思多维自然观蕴含的生态文明意蕴,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熊芳 《探索》2011,(1):161-165
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从感性活动的两个向度看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在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完成,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和人的精神的无机界。同时,从感性活动内在矛盾的展开看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认为人与自然的片面关系根源于感性活动本身的内在矛盾,是这一矛盾的展开使感性活动中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发生疏离、对立,导致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片面发展,并最终将使之得到克服。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为我们从哲学上回应当代生态危机问题所提供的方法论启示在于:人们持有一种人与自然相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相统一的感性中心主义生态观以及拥有是其所是的规定性,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世界历史生存的基础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普遍交往;世界历史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它对于我们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当代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多极化特征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初秀英 《理论学刊》2007,1(4):51-57
马克思自然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马克思始终把人、人的实践活动、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作为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出发点,认为人作为相对于自然来说的主体性存在,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目的,又是惟一可以依靠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自觉能动的调控者。生态取向正是马克思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现实依归。马克思认为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必要条件,同时他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并指出随着生产关系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类能够通过全社会的共同控制,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的自然观并不因为主张以人为本而陷入反生态的人类中心主义,相反,它避免了生态中心主义因主张消极适应自然而陷入生态保护的空想误区,从而在更现实、更科学的基础上体现了自觉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态取向。  相似文献   

9.
余满晖  方小文 《世纪桥》2012,(13):31-32
在前唯物主义时期,马克思的自然现是黑格尔理念论自然观。随着马克思转向走进唯物主义,他在自然观上也跃迁到了人化自然观。由此可见,马克思关于自然的自我意识并不一定就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自然观,而当下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本质上也是人自身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国家理论批判中开始阐述其民主思想,通过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特别是巴黎公社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一思想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马克思认为,真正的民主制是人的自由产物,强调必须把国家凌驾于社会和人民之上的权力收回社会和人民。马克思民主思想有助于克服当代民主在认知和实践上存在的深刻矛盾,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设定了根本价值目标和价值定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从人的发展视角看,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人的依赖,经过物的依赖,最终到能力依赖的发展过程;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未来社会的分配公正呈现由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的过程.马克思的能力与公正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实现人的能力多方面的发展,促进社会公正进一步实现,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确立能力本位的理念;正确处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产生以前,旧自由观的唯心特质使其在实践层面未能解决实现个人自由这一现实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从自由观的客观必然性、社会历史性、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制约性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完成了自由观的理论转向。《反杜林论》中自由观的理论转向不仅从实践层面解决了个人自由的实现问题,而且对明晰当代中国社会个人自由实现问题的理论来源,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马克思不仅是“绿色”的,同时也为哲学如何研究生态问题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阐释的自然观为我们认识生态危机的实质和有效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不是一个"反生态学者"。马克思在现代生态危机问题上具有深刻的思想洞见,认为"感性活动"是检视现代生态危机的存在论根据,生态危机和人际危机之间存在彼此内在的勾连,资本逻辑是导致现代生态危机的深层根由,共产主义是化解现代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阐发马克思的生态危机思想,有助于澄清在生态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误解和责难,为我们深入把握生态问题提供了全新的存在论境域,为审视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社会学批判视野,为诊治现代生态危机提供了切实的路径,为建设绿色中国梦提供了深刻的思想观照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完整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实践,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努力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从整体上对完整意义上的人的本质作了系统规定。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为基础,促进以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