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SCD)是各种猝死中最常见的原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近年来研究冠心病猝死的有效方法。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对冠心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猝死的病理学研究——附128例尸检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报道128例冠心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结果。其中冠脉病变4级63例,3级26例,2级29例。3级以上病变者斑块分布多较广泛。各支病变中以左前降支最常见。并发新鲜血栓形成者18例,斑块内出血17例,急性心肌梗死仅2例。36例冠脉斑块有炎性细胞浸润。56例见心肌间质纤维化或小灶疤痕形成。指出虽然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较低,但仍是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尤以中壮年男性多见;多数病例无明显诱因而于睡眠中猝死。对冠心病猝死发生的特点、冠脉和心肌病变及病理诊断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过敏性猝死和冠心病猝死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法医病理学教研室2010—2015年尸检案例心肌标本共30例,分为颅脑损伤致死组、过敏性猝死组、冠心病猝死组,每组各10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各组心肌组织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BNP的表达。结果过敏性猝死组、冠心病猝死组心肌组织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免疫荧光染色均出现阳性染色;三组间两两比较,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猝死组心肌组织内BNP的表达量高于过敏性猝死组、颅脑损伤致死组(P0.05),过敏性猝死组与颅脑损伤致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心肌组织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BNP有望为过敏性猝死和冠心病猝死的法医学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云南猝死(sudden death,SD)的流行病学及病理学特点,为猝死的防治和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09—2017年尸体检验的363例猝死案例,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发病到死亡时间、好发季节、死亡原因及诱因等猝死相关因素。结果猝死者男性多于女性,≥35~55岁年龄段为猝死高峰,发病后6h内死亡率较高,各季节死亡人数从高到低分别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导致猝死的前十位死亡原因依次为冠心病、不明原因猝死(sudden unexplained death,SUD)、脑出血、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主动脉夹层破裂、心肌病、肺炎、肺动脉血栓栓塞、羊水栓塞、过敏。运动,输液、手术、药物以及轻微损伤是冠心病猝死最常见的发病诱因,意识障碍或昏迷、胸痛或胸闷以及腹痛是冠心病猝死最常见的死亡前症状。结论中年男性猝死最常见,是猝死防治的重点人群。在法医学鉴定和猝死的防治中应对不明原因猝死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心肌缺血所致猝死逐年增多,其特点是发病急骤,半数以上患者于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常规病理学检查常看不到明确的心肌缺血病变,给诊断带来很大困难。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改变及早期诊断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拟就这两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622例猝死案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猝死的发病机制、鉴定指标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2009至2012年622例确诊猝死的案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一般情况、临床病历、法医学尸体解剖所见及病理学诊断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2例中心源性猝死为主要类型,占59.49%,以中青年男性多见(30~50岁男性占43.78%),冠心病为主要病因,发病呈年轻化(≤35岁者占17.89%);心源性猝死、其它系统疾病猝死、不明原因猝死3组之间心脏重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青壮年猝死综合征与心源性猝死组中胸腺肥大或出血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心源性猝死为猝死主要类型,发病呈年轻化,中青年男性为甚,冠心病为主要病因;胸腺肥大或出血引起个体应激系统障碍可能是致猝死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VEGF免疫组化染色在冠心病猝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系统 ,对16例冠心病猝死和15例非冠心病猝死对照组尸检心脏标本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16例冠心病猝心脏标本心肌梗死局部心肌均有VEGF的阳性表达 ,尤以心肌梗死灶边缘为甚 ,阳性表达率为100 %。15例非冠心病猝死对照组心脏标本仅有2例心肌局部散在有VEGF弱阳性表达 ,其余为阴性。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定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 ,冠心病猝死组阳性指数为13.68±2.73 ,对照组为2.05±0.84 ,两组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 ,VEGF免疫组化染色可望为冠心病猝死的死后诊断提供一个比较客观的病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诊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o CR  Xue SH  Wang YY 《法医学杂志》2006,22(6):445-447
过敏性休克死亡在临床医学及法医学鉴定中较为常见,但过敏性猝死的死后诊断一直是法医病理学鉴定的一大难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了过敏性死亡血清IgE、组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P物质的含量以及其在肺脏和胃肠等组织中的免疫表达,试图为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准确的形态学依据和诊断指标。本文就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诊断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猝死是一类特殊的疾病死亡形式,严重威胁着社区人群的生命安全。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最常见的猝死类型,一直以来是法医病理学鉴定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流行病学、形态学、分子病理学、虚拟解剖学等角度综述了SCD的法医学研究进展,以期为此类猝死的形态学鉴定、死亡原因诊断及其综合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靶向心脏冠状动脉死后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PMCTA)方法 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诊断,探索其对冠心病猝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鉴定实践中的6例死亡案例,用5F猪尾型导管经股动脉入路高压注射对比剂碘海醇,获取冠状动脉影像学数据并处理分析,将冠状动脉靶向显影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常规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尸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验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例在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中均得到相似的结果 ,诊断吻合率达83.3%。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方法 可以有效显示心脏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常规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 具有一致性。结论 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冠心病猝死案件中可以作为常规尸体检验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猝死360例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作者就所经验的360例猝死尸检资料进行了法医病理学研究,发现: 1.猝死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和年龄差:男为女的2倍,40~50岁年龄组性别差达3倍强;  相似文献   

12.
Zhang L  Zhang Y  Fan F  Jie Y  Zhu SH  Liu L  Zhou YW 《法医学杂志》2007,23(6):453-456
癫是一种常见的脑疾病,可引起猝死,以往人们侧重于对癫脑电活动的研究,而近年来癫的神经病理学研究已成为临床和法医工作者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依据一系列文献资料分别从癫的发育障碍、瘤性异常增殖、海马硬化、双重病理改变、苔藓纤维发芽等神经病理学变化方面进行综述,进而探讨其法医学意义,希望对癫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炎的猝死机理和法医病理诊断标准。方法对6例心肌炎死亡者进行系统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6例心肌炎死亡者中,病毒性心肌炎1例,细菌性心肌炎4例,孤立性心肌炎1例。结论急性充血性心衰和心律失常是心肌炎猝死的主要死因。心肌炎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熟悉心肌炎的病理形态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死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以下简称甲亢性心脏病)猝死案例,探讨其死亡的一般情况及法医病理学特点,为此类案件的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2001—2016年6例甲亢性心脏病猝死案例,回顾性分析基本信息(性别与年龄)、临床表现、病史、解剖所见和组织病理学所见、生物化学检测指标、死亡原因。结果 6例案例多具有明确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症状;均具有明显的死亡诱因;甲状腺病理学检验符合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表现;心脏质量均增加,心腔扩张,心肌肥大,灶状坏死;死后心包液的生物化学检测可作为甲亢性心脏病猝死的辅助手段。结论对甲亢性心脏病猝死案例进行诊断时应参考临床病史、尸体检验、组织病理学检验、死后毒(药)物检验等结果综合判定,必要时进行死后甲状腺和心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FN)免疫组化染色对冠心病猝死(SCD)的病理学诊断价值。方法用兔抗人FN多克隆抗体对人SCD心肌、颅脑损伤和病毒性心肌炎致死者心肌进行FN-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用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对F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反应产物面积定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CD组16例心肌组织内FN大量沉积;颅脑损伤致死组心肌细胞内FN染色阴性,病毒性心肌炎致死组部分心肌细胞内FN阳性;3组心肌细胞内的阳性反应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猝死组阳性反应面积(μm^2)为54143.28±8474.92;颅脑损伤致组阳性反应面积(μm^2)为527.99±105.04;病毒性心肌炎组阳性反应面积(μm^2)为5483.53±1219.91。结论冠心病猝死者心肌FN免疫组化检测可为死因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猝死心肌肌动蛋白缺失的免疫组织化学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图像处理系统,对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医学研究所1994年尸检冠心病猝死和对照组病例(各15例)的心肌肌动蛋白缺失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发现冠心病猝死病例心肌纤维内有明显的肌动蛋白缺失,是大小不一,多发、散在分布;对照组无或仅局限性小灶状缺失。将检测结果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非常显著,说明重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是否冠心病猝死,其心肌肌动蛋白缺失的范围和程度有明显差异,冠心病猝死和对照组病例心肌肌动蛋白缺失的差异具有诊断意义,而形态定量分析能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心肌纤维内肌动蛋白缺失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18.
收缩带坏死是心肌细胞死亡的一个标记,冠心病猝死、缺钾、缺镁、钴放射、电休克、降温、链球菌激素、新霉素、多粘菌素等因素均可引起,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与应激性心肌病、吸毒及中毒等有关,在法医病理学科研及实践领域有广泛应用,已成为法医学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依据文献资料从心肌收缩带坏死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分型、形成过程、发生机理及法医学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心肌炎猝死案例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医尸检案例中取心肌炎猝死17例进行分析及病理学观察,对心肌炎的分关、心肌炎导致猝死机制进行探讨,认为诱发急性心力衰竭是心肌炎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心肌炎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及猝死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典型病毒性心肌炎猝死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心肌炎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的要点,并对心肌炎猝死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