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选”与“计划”结合选配毕业生万延金在机关、事业单位面临机构改革、精兵减政,国有企业负担沉重,吸纳不了很多人就业的形势下,如何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这个文章,是摆在各级人事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徐州市人事局坚持以促进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建设,实行"供...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响应组织的号召,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走上本省农村党组织负责人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岗位,人们把他们称为“大学生村官”。应当肯定,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于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子,加强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作为公开招考聘用的村级干部,从主观方面而言,他们应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面对这个职务,怎样才能当好“村官”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努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总量的猛增以及包分配概念的打破,毕业生在单位或者区域间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在相对严峻的形势面前,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选择。但是,当前毕业生在基层就业的道路上还存在三道“关口”,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当人们对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表示忧心忡忡之时,媒体上却传来了京、沪、宁等大中城市众多大学毕业生不想就业的消息,这无疑给今天的人才市场注入了一支清新剂。大学生中不急于就业者增多 在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奔波苦脑时,上海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却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一些应届毕业生对就业说“不”。 据了解,这些对就业说“不”的毕业生多半会拿到一张“拒绝就业表”,表格的名称或许有所不同,但效果通常并无二致。填表之后,毕业生的档案就会被退回户口所在地,但不会再出现在当地的人才市场上。据粗…  相似文献   

5.
有应届大学毕业生近日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他“太兴奋了”,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除了“被瞒着就业”,部分高校的毕业生甚至“被要求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  相似文献   

6.
“海归”热的降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留洋深造”一度是不错的选择,却在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面前失去了旧日的光辉。留学归来却成了在家待业的“海待”一族,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两条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条是辽宁某高校一些毕业生为了挤进自己向往的单位,主动提出“零工资就业”。另一条是重庆某高校学生为抵制某些黑心公司的压价,在校园网上发出贴子,号召该校大学毕业生联合起来组成“薪资联盟”——月薪低于2500元的就业协议坚决不签。  相似文献   

8.
就业市场,技校生成为“大热门” 近年来,与全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技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相比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技校生往往被许多人所忽视。不过,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当大学生们为就业难而愁眉苦脸时,技校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是长期供不应求,广受用人企业的青睐。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全国平均90%以上的一次就业率足以让大学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们羡慕不已,更何况在许多地区,技校生的平均月薪要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在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尚无着落的时候,许多应届技校毕业生早已落实好单位,而且已经开始享受工资和福利了。“学技术上技校,招特工找技校”已经成为学生、学生家长和企业的共识。在主要由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的今天,谁还用不屑的目光冷眼看待技校生?  相似文献   

9.
眼下,本该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的高峰时节,但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用人单位缩减用人计划,大学生找工作并没有出现供求两旺的局面,更有人预言,大学生就业将遭遇一个“寒冬”。危机之下,大学毕业生如何化危为机,实现就业突围?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夏,又一波大学毕业生求职的潮峰涌来了,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为找工作南北转战。东西奔走,各种悲喜故事又轮番上演。兴奋、懊丧、冲动、失落写满了年轻人的脸。就业的压力让临近毕业的“天之骄子”们喘不过气来。为了就业。有的学生甚至提出了“零工资就业”的口号。有的家庭甚至在思考“举一家之力、倾一家之产”去供养一个大学生是否合算?难道大学生真的多了吗? 与此同时,值得人们去关注、去思考的是:许多的中小企业正在为“用工荒”发愁。农村大量基层组织急需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人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一边是为找工作发愁。一边却是“用工荒”,二者的脱节,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教育者。我们的家长及大学生们,难道不该好好地认真地去思索吗? 今特编发下文,鄂尔多斯市的做法,你认为是否有所启发呢?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已经由过去的“统包统分”转变为“自主择业 ,双向选择”就业。当前 ,人们谈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话题很普遍。那么 ,如何转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观与拓宽就业门路呢?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社会上说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 ,是因为中国的大中专毕业生多了。当前中国的大中专毕业生真的多了吗?据国家统计局1996年人口抽样调查 ,我国大专以上学历者 ,在全国人口所占比例中仅为3 %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 %—70 %这个比例。就是同世界上一些中下等国家平均8.8 %的比例相比 ,也有较大差距。据有关专家统计…  相似文献   

12.
邹宏仪 《群众》2011,(6):30-32
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我省“十二五”规划强调,必须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最近一段时期,与国内其他东部省市一样,我省就业形势也发生新变化。突出表现为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城镇失业现象依然存在的同时,不少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用工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认识和判断这种看似矛盾的复杂就业形势?如何应对就业工作所面临的压力、挑战和变化?本期“社会建设”栏目刊发的3篇文章就此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应届毕业生辛辛苦苦实习了4个月,等来的不是“劳动合同”却是“见习协议”。那么在就业压力激增的今天,“见习协议”是否可以取代“劳动合同”呢?  相似文献   

14.
《劳动保障世界》2006,(6):26-26
“我这么好的专业,找工作问题应该不大吧”、“唉。自己专业这么差,怎样才能找到好工作呢”……对这两句话,每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都会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据预计,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413万人,大学生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那么,在激烈的竞争下,找工作,专业重要还是素质重要?哪一个才是职场“王牌”?  相似文献   

15.
李玲 《半月谈》2003,(12):9-12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12万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跨过今年这道“就业槛”?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有何新思路、新举措?本刊记者电话采访了4所大学分管就业工作的负责人,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选派大中专毕业生到村级组织任职,为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开拓了新路。要使选派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应聘“村官”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国庆节过后,2014届毕业生开始陆续穿梭于各种招聘会,这几天到处忙着跑招聘会的大学生小李却深感无奈,“大学四年,几乎天天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很少钻研学业,现在遇到就业问题,真的不知道从何下手。从事本专业,不喜欢:转行.又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小李对自己大学生活的遗憾溢于言表:“之前看似在学校天天潇洒,但现在快毕业了,拿什么去跟名牌大学的学霸拼?天天晃悠招聘现场,真是急人啊。”在招聘会现场,不少毕业生表示,大学四年无所事事,招聘时就只能说“干什么都行!”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政校行企”视域为基础,对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慢就业”现象,其原因包括就业观念不合理、专业不符市场需求、就业渠道单一及就业信息不对称等。为此,文章提出了多种干预和引导策略,包括加强就业观念教育、拓宽就业渠道、提高专业能力与就业技能、建立就业信息平台等,旨在为解决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玉在椟中求善价”、“良禽择木而栖”,一直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作为生命中一次重要的转折,择业就业是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同时就业状况又是一个国家经济风向标。因此,就业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它更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普遍社会现象。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80万,比2003年增长6.8万,而2005年则有可能突破340万。可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上海支部生活》2013,(6):48-49
学历与聘书——市场经济下的供求关系 记者:大约从10年前,我们就开始讨论“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这个话题,为什么10年过去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甚至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