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布旗法与家畜体表捕捉法 ,在甘肃省 6个不同地理区划内的部分县、市、区采集硬蜱标本 ,共发现了 2 0种硬蜱 :河西走廊有草原革蜱 (Dermacentornuttalli)、银盾革蜱 (D .niveus)、亚洲璃眼蜱 (Hyalommaasiaticumasiaticum)、麻点璃眼蜱 (H .rufipes)、小亚璃眼蜱 (H .anatolicum )、亚东璃眼蜱 (H .asiaticum ) ;河西走廊南山地有草原革蜱、嗜驼璃眼蜱 (H .dromedarri)、小亚璃眼蜱、亚东璃眼蜱 ;河西荒漠高原有草原革蜱和残缘璃眼蜱 (H .detritum ) ;中部黄土高原有草原革蜱、森林革蜱 (D .silvarum )、日本血蜱 (H .japonica)、长角血蜱 (H .longicornis)、青海血蜱 (H .ginghaiensis)、卵形硬蜱 (Ixodesovatus) ;陇南山地有草原革蜱、长角血蜱、刻点血蜱 (H .puncta ta)、卵形硬蜱、全沟硬蜱 (I .persulcatus)、血红扇头蜱 (Rhipicephalussanguineus)、微小牛蜱(Boophilusmicroplus) ;甘南山地山原地区有草原革蜱、草原硬蜱 (I .crenulatus)、全沟硬蜱、钝跗硬蜱 (I .pomerantzevi)、青海血蜱、草原血蜱 (H .verticalis)。草原革蜱分布于甘肃省 6个地理区划 ,其他 19种硬蜱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残缘璃眼蜱subolesin基因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寻找新的抗蜱和蜱传病疫苗候选抗原,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小亚璃眼蜱subolesin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残缘璃眼蜱、亚洲璃眼蜱、微小牛蜱的饥饿成蜱cDNA为模板,扩增出subolesin基因的完整阅读框(ORF)。将残缘璃眼蜱subolesin基因的PCR产物经EcoRⅠ+NotⅠ双酶切后连接至表达载体pGEX-4T-1,把重组质粒pGEX-4T-1-subolesin导入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在37℃、1mmol/L IPTG条件下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分析subolesin基因的体外表达特征;用Western-blot分析Subolesin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显示,残缘璃眼蜱、亚洲璃眼蜱、微小牛蜱subolesin基因的ORF长度分别为492、492、486bp,分别编码163、163、161个氨基酸。subolesin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比对结果显示,残缘璃眼蜱、亚洲璃眼蜱、微小牛蜱与参考的小亚璃眼蜱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98%、8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99%、93%。SDS-PAGE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重组残缘璃眼蜱Subolesin蛋白的分子质量为45ku,纯化的subolesin重组抗原可与抗残缘璃眼蜱全蜱血清、残缘璃眼蜱唾液腺、卵巢血清有较强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精准鉴定波斯锐缘蜱,从新疆、甘肃、河北等地采集寄生蜱,借助体视显微镜超景深系统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经PCR扩增、测序获得其16S rDNA和cox1基因序列,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参考序列,比对分析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波斯锐缘蜱幼蜱形态与其他发育阶段差异较大,其体型较小,背、腹表面光滑,无盘窝,生殖孔未形成,足3对。若蜱除生殖孔不显著外,其他形态结构均与成蜱相似。雌、雄成蜱形态学差异主要为:雌蜱生殖孔呈横裂形,雄蜱生殖孔呈半圆形。同时,在16S rDNA和cox1基因序列的邻位相接系统进化树中,波斯锐缘蜱分布于两大进化枝之一的软蜱科,同种聚类良好。结果提示:波斯锐缘蜱具有显著、易辨识、易鉴定的形态学和分子标记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亚东璃眼蜱(H.asiaticum)、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森林革蜱(D.silvarum)成虫的多孔区、哈氏器、气门板在扫描电镜下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比较。这4种硬蜱多孔区的刚毛的数目、分布位置存在着种或属间的差异:残缘璃眼蜱刚毛数目为3根,亚东璃眼蜱为2根,两种革蜱均为1根,且同一蜱左右孔区的刚毛分布基本对称。进一步证实了硬蜱哈氏器的分类学意义,并补充了亚东璃眼蜱的哈氏器结构。4种硬蜱气门板的构造大体相似。观察结果表明,硬蜱多孔区的超微结构可能同样具有分类学特征,可做为种类鉴定的参考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蜱可吸食家畜的血液和向血液中分泌毒素 ,使红细胞减少 ,家畜呈现消瘦、贫血、困乏和衰弱 ;蜱又是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媒介 ,如牛、羊泰勒虫病等。辽宁省朝阳市侵袭牛、羊的蜱主要为长角血蜱 ,每年在蜱活动季节多采取人工捕捉、喷洒杀虫药及限制到蜱多的牧地放牧等办法防治蜱的侵袭 ,但这些办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生物灭蜱是很有前途的方法 ,国内文献中有用白僵菌对残缘璃眼蜱杀灭作用的试验 ,但未见其他生物灭蜱的报道。笔者通过观察 ,发现鸡有觅食长角血蜱的习性 ,为此进行进一步试验。鸡对离体长角血蜱觅食习性的观察  2 0 0 1年…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草原革蜱(采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和森林革蜱(采自宁夏固原)的形态结构与分子标记异同点,借助体视显微镜超景深系统观察了这2种蜱的形态结构;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了这2种蜱COX1、ITS2及16S rDNA基因序列,并通过比对这3种基因的同源性、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了这2种蜱的分子标记差异。结果显示,这2种蜱均具有珐琅斑,须肢粗短,缘垛整齐等革蜱属的典型特征。草原革蜱珐琅彩浓厚且色浅呈银白色,刻点小且分布均匀、夹杂少数大刻点,背突直而短,缘垛分布均匀;森林革蜱珐琅彩覆盖大部分盾板且色深呈深褐色,刻点粗细混杂、分布较为稠密,背突向背方弯曲,尾部缘垛较其他缘垛窄;两者具有显著的形态学差异。草原革蜱COX1、ITS2、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草原革蜱基因序列的相似度分别为99.88%、99.90%、97.58%;森林革蜱COX1、ITS2、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森林革蜱基因序列的相似度分别为98.64%、98.60%、99.53%。进一步对比这2种蜱的COX1、ITS2、16S rDNA基因序列,发现其相似度分别为99.76%、99.75%、98.29%。结果提示:虽然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形态学差异显著,但COX1、ITS2、16S rDNA基因序列相似度极高,两者可能为同一种的不同亚种或COX1、ITS2、16S rDNA基因不适用于革蜱属的种间鉴定。  相似文献   

7.
将采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饲喂于牛体,观察了成虫、幼虫、若虫在实验室饲喂条件下的生活周期及滞育现象;通过蜱传播试验证实,残缘璃眼蜱饥饿幼虫、若虫吸入病原,其蜕化之若虫、成虫能将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传播给敏感动物,而幼虫阶段吸入病原,如若虫阶段在兔体饱血,所蜕化产生的饥饿成虫不传播该病.  相似文献   

8.
为了重建我国璃眼蜱的分类地位,厘清一些分类争议,首次将ITS和COⅠ作为标记基因进行璃眼蜱的分类研究。从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共收集到7种璃眼蜱样品,提取样品基因组后,以ITS和COⅠ为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其他相关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从样品中扩增到ITS基因序列长度为2 925~3 121 bp,COⅠ基因的长度为707 bp;基于ITS和COⅠ基因对我国璃眼蜱的分类结果显示,盾糙璃眼蜱与残缘璃眼蜱为同物异种,边缘璃眼蜱与麻点璃眼蜱为2个独立种,亚洲璃眼蜱与亚东璃眼蜱是否为亚种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卵黄原蛋白(Vg)基因对蜱虫卵的生理机制作用,参考GenBank中微小扇头蜱(登录号:EU086096)卵黄原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血红扇头蜱相关基因,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并测序。对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序列分析,选取Vg基因的VWFD功能区设计表达引物,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Vg,并进行表达纯化。用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获得的1 218bp的核苷酸序列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系统发生树显示,血红扇头蜱与微小扇头蜱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两者之间的同源性高达93%,其次与变异革蜱、希伯来花蜱、肩突硬蜱的同源性分别为85%、78%、62%。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含有1个由221个氨基酸组成的VWFD功能区。该功能区重组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51ku。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与家兔抗血红扇头蜱全蜱阳性血清、家兔抗长角血蜱全蜱阳性血清、家兔抗残缘璃眼蜱全蜱阳性血清以及家兔抗草原革蜱全蜱阳性血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经表达Vg基因VWFD区域而制备的重组抗原对于不同蜱种血清具有广谱性。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卢氏县地处予西伏牛山区,为我省养牛数量较多的县之一。牛焦虫病从1966年确诊以来,病型不断变化。1981年以前,当地以双芽焦虫,环形泰勒焦虫发病率较高,1982年以后,瑟氏泰勒焦虫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特别是今年,该病约占焦虫发病率的90%以上,虽然临床症状比较轻,但由于病程长,患畜机体消瘦,犊牛生长发育受阻,在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是比较大的。 (一)对卢氏县瑟氏泰勒焦虫传播者的初步看法 据文献记载,苏联瑟氏泰勒焦虫病的传播者是二棘盲蜱,国内材料报道瑟氏泰勒焦虫病的传播者有长角血蜱和二棘盲蜱。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981年组织河南省畜禽寄生虫普查时对卢氏县蜱种类的鉴定为:长角血蜱、残缘璃眼蜱和微小牛蜱。我们从临床检验结果来看,瑟氏泰勒焦虫和双芽焦虫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通过长角血蜱和残缘璃眼蜱的交互传递试验、虫体形态学观察及过氧化物酶等同工酶的分析,对瑟氏泰勒虫及环形泰勒虫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只能传播瑟氏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环形泰勒虫;同样,残缘璃眼蜱只能传播环形泰勒虫而不能传播瑟氏泰勒虫。瑟氏泰勒虫以杆形和梨子形为主,其比例一般保持在67%~90%之间;而环形泰勒虫则主要以圆环形和卵圆形为主,占总数的70%~85%。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表明,这两个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均有两条带,但瑟氏泰勒虫的迁移速度要比环形泰勒虫的明显的快。  相似文献   

12.
利用病原检查法对我国26个省(区)的3184头牛进行了牛蜱传性血液原虫调查,并研究了不同生态地区虫种的分布特征。调查共发现双芽巴贝西虫、牛巴贝西虫、大巴贝西虫、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突变泰勒虫和边缘边虫7种病原。双芽巴贝西虫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感染率为0.97%~1.5%,媒介蜱为微小牛蜱和镰形扇头蜱。牛巴贝西虫分布于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感染率为2.38%~56.66%,媒介蜱为微小牛蜱和镰形扇头蜱。大巴贝西虫分布于河南、甘肃、辽宁、新疆等省(区),感染率为16.65%~40%,媒介蜱为长角血蜱和刻点血蜱。环形泰勒虫分布于宁夏、新疆、内蒙、甘肃等省(区),感染率为17.24%~35.30%,媒介蜱为残缘璃眼蜱。瑟氏秦勒虫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区),感染率为34.67%~100%,媒介蜱为长角血蜱。突变泰勒虫分布于贵州、新疆、西藏等省(区),感染率为45%~55%,媒介蜱为刻点血蜱。边缘边虫分布于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感染率为20%~79.31%,媒介蜱为微小牛蜱和镰形扇头蜱。  相似文献   

13.
对采自天然草场上的青海血蜱在实验室进行了生活史观察。结果 ,青海血蜱生活史较长 ,为三宿主蜱 ,1个生活周期为 13 8~ 2 17d ,1年 1个世代。幼蜱、若蜱的吸血期、蜕变期皆随季节和温度不同而有差异。饱血雌蜱的产卵前期和产卵期随温度不同而有差异 ,并随不同月份有明显的生殖滞育现象。另外 ,还对各期饥饿虫体的寿命和量度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4.
硬蜱是本地区除痒螨外对羊危害最严重的体外寄生虫。为了摸清本地山羊体表硬蜱的寄生情况,进行有效的防治,我们连续两年对某分场及附近养羊专业户饲养的山羊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离体蜱药效试验和临床杀蜱试验。(一)硬蜱寄生请况调查1.调查方法:参考吴克强等的方法,将羊体分为耳部、头部、肩颈部、腰部和尾臀部6个区域。在4~9月期间,于每月的5、15、25日分3次摘取每个区域的全部蜱,记录每个区域寄生蜱的密度。将采摘的蜱编号登记,视饱血情况放置12~24小时后,常规固定鉴定。  相似文献   

15.
牛焦虫病在我县流行时间较久,严重威胁着养牛业的发展。为此,我们从1981年开始,在进行焦虫病原、传播媒介蜱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灭蜱和病牛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牛焦虫病。(一)病原及传播媒介蜱的调查1.调查方法:1981年3~12月,根据全县自然地理条件,在发病区设固定点,对自然发病牛耳尖采血涂片,常规染色镜检;并在牛体采集蜱进行  相似文献   

16.
蜱是吸血节肢动物,对宿主动物不仅叮咬吸血而且传播多种疾病,危害很大。国内外对牛、马、羊、鸡等动物体表寄生蜱的研究资料较多,而对骆驼寄生蜱的研究不多。作者于1989~1990年在进行土拉弗氏菌病疫源地调查时,对甘肃省河西走廊三个地区10个调查点的1013峰骆驼寄生蜱进行了调查,共获蜱标本9071只,隶属2科4属7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硬蜱科的蜱是寄生于家畜体表的一类危害严重的外寄生虫。由于蜱吸食血液 ,并分泌有毒的唾液 ,所以它可使病畜感到不安、疼痛 ,并引起皮炎 ;蜱多量寄生时 ,则引起病畜贫血、消瘦和麻痹 ,使幼畜的发育受阻、生产力下降 ;蜱还能传播家畜的多种梨形虫病和传染病 ,引起家畜死亡 ,对畜牧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对于蜱害 ,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防治措施。为了筛选出驱杀寄生蜱的有效药剂 ,1999年 4月至 6月 ,在蜱侵袭羊的高潮期 ,笔者在陕西省麟游县某山羊场进行了五种药物驱杀山羊血蜱的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物 虫克星 (Avermectin)…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饥饿的长角血蜱雌性成蜱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到的未知基因进行5′RACE扩增,以期获得长角血蜱MLP基因全长cDNA序列。设计通用引物,采用PCR方法分别从青海血蜱、麻点璃眼蜱、森林革蜱、微小牛蜱及小亚璃眼蜱中对MLP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进行了扩增,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重组质粒,转入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分别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和反应原性。结果表明,成功扩增了长角血蜱的MLP基因全长序列及多个蜱种的MLP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体外高效诱导表达了约39.2ku的不同蜱的MLP重组蛋白。Western-blot结果表明,长角血蜱的MLP重组蛋白具有很强的反应原性,且不同蜱的重组蛋白间具有很强的交叉反应性。  相似文献   

19.
将洁净微小牛蜱幼虫和长角血蜱饥饿成虫分别饲喂到人工感染牛巴贝斯虫和卵形巴贝斯虫单一种的牛体上,收集脱落饱血雌虫培育,逐日用断腿法制作血淋巴涂片观察。结果微小牛蜱脱落后第4天的血淋巴中,就观察到了牛巴贝斯虫的游离大裂殖子,其形态似压扁的圆锥体,前端大而钝,后端小而尖,有的尖端稍弯曲或弯曲如钩状。虫体中央有1~3个圆形的核,绝大多数为1个。原生质中有数目不等的空泡,大小为9.0~22.0×1.5~6.0μm,平均13.6×3.14μm。另有圆环形、逗点形、蝌蚪形及其它形态的裂殖子,大多周边布有染色质带,中央往往呈现出一个大空泡。在脱落后第4天的个别长角血蜱的血淋巴涂片中,就可查到大裂殖子,直到第20天,存活蜱的涂片中还可检出。蜱全部获得感染,但虫体出现的时间不规律,仅在少数蜱的涂片中可连续观察到。其形态与上述牛巴贝斯虫血淋巴中典型大裂殖子相似。大小为10.0~19.0×1.5~4.5μm,平均13.84×3.72μm。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微小牛蜱半饱血雌性成蜱唾液腺cDNA为检测子Tester),饥饿雌性成蜱cDNA为驱动子(Driver),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和T/A克隆技术构建了微小牛蜱半饱血雌性成蜱唾液腺消减cDNA文库。对获得的158个阳性克隆进行PCR鉴定,显示插入片段主要集中在200~550bp之间,挑取6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共获得了14个有效ESTs,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它们所编码的功能性蛋白包括卵黄蛋白原、基质蛋白、富含脯氨酸蛋白质、OTM-3假定蛋白等。根据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微小牛蜱DNA为模板,对所得ESTs进行鉴定,证明它们都是微小牛蜱所固有的。该项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微小牛蜱唾液腺差异表达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