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Nixon was one of the first American politicians to advocate the building of a strong US-Japan economic alliance and the Nixon administration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healthy post-Vietnam dialogue that the Carter and Reagan administrations cultivated with Tokyo.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at founda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general post-World War II US-Japan relationship. Vietnam changed America, and it even changed the way a once arch-cold warrior, Nixon, viewed the significance of US-Japan relations. After years of Washington's scoffing at or ignoring Japanese interests, this American 'discovery' of Japan wa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in itself. Hence, this article also examines a relationship in transition which, for Nixon's America, was an important first step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st-Vietnam view of Asian/Pacific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2.
3.
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改革在美国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于是西方国家把其当作发展经济的“药方”向发展中国家推销,拉美国家成了新自由主义的“试验田”。新自由主义的改革使拉美国家迎来了短暂的经济繁荣,但数年之后它们纷纷爆发了金融危机。本文认为,新自由主义在使拉美国家的经济体制不断走向市场化和自由化的同时,也为拉美国家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非传统安全问题。非传统安全是近些年来逐渐在国际政治学界和国际实践中广为使用的一个概念。它主要包括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风险也随之加大。在经济安全方面,国际行为体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施加干预和影响的工具。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982年墨西哥爆发的债务危机加以干涉。社会安全包括政局动荡、犯罪、人权、道德、人民健康等问题。在社会安全方面,在西方国家的干预下,拉美国家进行了经济自由化改革,其结果是,失业人数大增,价格剧烈波动,劳动者实际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作者认为,拉美国家受新自由主义危害的惨痛教训给中国的启示是,中国的改革不能照搬新自由主义模式,应处理好经济自由与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之间的关系,以防范非传统安全的隐患。  相似文献   

4.
This article seeks to explain why most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have expanded market-oriented reforms since the 1980s despite their generally disappointing economic results. To explain deepening liberal economic reform, we test panel data for 15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from 1980 to 1995, using Beck and Katz' panel-corrected standard errors regression. Controlling for several competing explanations, we find that, except under fragmented party systems, high inflation promotes the expansion of economic reforms. We then show how 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Weyland's (1996) use of prospect theory as well as Rodrik's (1994) work on the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high inflation.  相似文献   

5.
拉美的资源民族主义与能源安全:对全球原油供给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论 国家追求资源民族主义(RN)和能源安全(ES)的程度,切实地体现了其能源政策的特点.这两个关键概念间的平衡,大大地影响着全球能源供应.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这两个理念在拉美都发挥了特别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从上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 ,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开始向着以自由市场为基本特征的外向型经济转换 ,贸易自由化是这场转换经济发展模式改革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市场的开放给拉美地区经济增长带来了活力 ,使拉美成为世界上的新兴市场之一。拉美国家也在不断地总结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 ,在解决新问题中把贸易自由化向前推进。目前它们正与北美国家一道致力于 2 0 0 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一般而言 ,美洲贸易自由化给拉美国家带来的利益会小于北方国家 ,负面效应却会大于北方国家。不过 ,美洲贸易自由化从长远来看显然符合拉美国家的利益 ,可以说是未来拉美地区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改革的内外动因、具体内容和改革的结果来看,拉美的经济改革具有明显的新自由主义倾向。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反对公有制,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否定社会主义。拉美经济改革是诸多内外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每一个因素都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有着密切关系。拉美经济改革的内容完全符合新自由主义各派经济学家的政策主张。从改革结果来看,经济改革从总体上提高了拉美国家的经济自由度。  相似文献   

9.
10.
拉美一体化的思想渊源来自独立战争领导者玻利瓦尔倡导的美洲联盟思想。二战后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和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的地区主义倡导下,拉美一体化进程开始蓬勃发展,产生了多个次地区和地区性的一体化组织。在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低潮后,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在开放的地区主义指导下展开了新一轮一体化高潮,原有的次地区一体化组织实行了大幅重组,并建立了一批新型一体化组织,包括南方共同市场、南美洲国家联盟和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拉美一体化进程最初主要是在经济领域,后逐步渗透到政治等领域。2010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宣告成立,表明拉美地区一体化开始走向全地区政治经济大联盟,但其前景如何仍然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1.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2):143-158
As the global economy expand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opportunity for trade between diverse regime types. Simultaneously, human rights have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ssue as regimes are faced with greater pressure to adopt democratic policies. As a result, it is common for 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rhetoric to advocate the use of trade policies in an attempt to deter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Within the political science literature, the liberal position asserts that increased trade will lead to improved human rights practices. Critics of this view, on the other hand, argue that trade policies do not alter a regime's treatment of its citizen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level of trade in a country affects human rights remains a point of contention. This paper sets out to empirically test the liberal perspective regarding the effect of trade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A pooled cross-sectional time series analysis is utiliz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rade on human rights. We examine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1976 to 1996. We find support for the liberal position, specifically that trade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拉美政治稳定之中有变化:地区政治局势相对平稳,政治进程基本按预期发展;与此同时,政治发展出现一些新的显著变化,政治力量的接近与分野日益复杂,左翼力量之间差异日益明显,政治改革的任务依然紧迫。2006年拉美经济继续在上升的通道中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稳定且持续好转的宏观经济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相对坚实的基础;国际收支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和经常项目继续保持顺差;通货膨胀率创下了近10多年来的最低纪录;在保持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拉美各国结合本国实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相应调整,某些领域中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2006年拉美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2006年拉美国家的对外关系呈分化走势:美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扩大,但未动摇美国在拉美的地位;由于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日益下降,美国开始调整对拉美的政策;在地区关系中,拉美国家继续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但合作缺乏实质性进展,内部摩擦和矛盾不断扩大;拉美国家与欧洲、亚太和非洲的多元化外交积极且富有成效。2006年拉美社会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主要社会指标逐步改进的趋势更为明显;社会形势相对稳定,但社会冲突时有发生,局部地区仍有动荡;当前拉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社会稳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期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政治室主任袁东振、经济室主任吴国平、国际关系室主任贺双荣、社会文化室主任刘纪新盘点2006年拉美地区形势,分析今后一个时期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末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促使拉美国家从高度保护的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向开放型的外向发展模式转变,拉美国家的经济开放度不断提高。本文通过贸易开放度和投资开放度两个指标测算了拉美主要国家的经济开放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实证研究了拉美主要国家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拉美国家,贸易开放度和投资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进一步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考察拉美国家贸易开放度、投资开放度对经济增长作用时,有必要区分不同的时段。  相似文献   

14.
拉美国家在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经济改革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文章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在拉美流行的国内国际背景,回顾了这场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对改革的成效和问题作了总体的评估.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宏观经济政策与改革举措之间的互不协调、贸易自由化与提高产业竞争力之间的脱节、利用外资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社会发展问题被严重忽视、国家与市场关系处理不当等5个方面,对这场经济改革的主要失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进入21世纪之后,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地区已经出现了"由盛转袁"的变化,拉美国家也由此而进入一个对前期改革进行深刻反思、对发展道路进行重新探索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既有长期性的,也有短期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拉美经济的发展进程表明,能否提高国际竞争力、能否扩大投资、能否改善基础设施、能否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能否加快农业发展、能否维系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经济能否保持快速增长八个因素将对拉美经济的发展前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华盛顿没有任何人真正满意西半球事务的现状。来自(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的国会议员尽管对美拉关系的恶化少有微词,却痛惜华盛顿同拉美的关系疏远,贬损美国的美洲政策。2007年5月①,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人汤姆.兰托斯(来自加利福尼亚州)抗议“政府完全放弃对拉美的  相似文献   

17.
岳云霞 《拉丁美洲研究》2009,31(5):23-28,3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普遍向外向型发展模式转型,强调由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在这种发展模式下,拉美地区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力都有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也呈较大幅度的上升.但与此同时.这一模式也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引发甚至加剧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了其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稳定.与拉美相似,中国也经历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转变的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当前经济具有较明显的外向型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拉关发展模式转型以及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经济成效和社会成效,总结其近30年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中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拉美而言,2002年是危机与动荡相交织的一年。受阿根廷危机的影响,经济严重衰退,危机阴影重显;多国政治出现震荡,左派力量抬头;社会动荡因素放大,安定局面难以维继;多元外交活跃,顺应全球化趋势明显。 一、经济。由于受全球经济复苏势头缓慢、美国经济摇摆不定、日本经济继续衰退、欧洲经济停滞不前的影响,尤其受阿根廷危机的影响,2002年拉美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的头一年 ,拉美在平淡与出奇、平稳与动荡的交织中度过。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经济形势“寒气逼人” ;没有出现地区性的政治风波 ,但存在局部震荡 ;多元外交、外向化发展趋强。 2 0 0 2年拉美仍将在基本面平稳但不乏热点中徐徐而进。  相似文献   

20.
2010年3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2009~2010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主题为后危机时期--金融与技术创新.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和国际合作局、OECD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承办,论坛聚焦当前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形势和后危机时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