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波黑战争是二战结束后在欧洲爆发的一场规模最大的战争,也是联合国在冷战告终后进行的一次新的最后宣告失败的维和行动。波黑战争有其内因和外因,既是潜伏多年历史积怨的总爆发,也是外部势力为扩展其自身利益插手的结果。代顿协议的签订,使波黑地平线上露出和平的曙光。但可变因素不少,涉及到消除各方仇恨,如何解决深刻歧见以及重建波黑等多方面,值得人们继续密切注视和观察。  相似文献   

2.
1995年12月14日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后,持续3年多的波黑内战正式宣告结束,实现了波黑人民盼望已久的和平。迄今,波黑的和平进程虽取得了某些积极进展,但诸多不利于波黑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目前的和平仍很脆弱,实现持久和平的路途还很遥远。  相似文献   

3.
1995年12月14日,波黑冲突有关各方在巴黎正式签署和平协议,从而使历时3年多的波黑内战发生重大转折,迎来了和平的曙光。这反映了波黑乃至整个前南地区广大人民渴望结束战争的愿望,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努力调停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波黑根据代顿协议结束战争、实现立国15年来,作为前欧洲热点余热尚存,各族之间的纠葛与纷争不时发生。当前面临2010年大选之际,各族更是对立严重,矛盾升温。这引起波黑国家催生者和看护者的美国与欧盟的严重关注。在其强力干预下,波黑大选前后的动荡局势不致失控,该国仍将维持三族勉强共处的固有政体形态。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大部分时间,法德关系和欧共体发展比较顺利,并取得了相当成就,但同时也埋下了新的矛盾和危机因素。从1989年冷战结束,东、西德统一时期起,情况开始发生变化,直至今日无论是法德关系还是欧共体内部关系都变得越来越紧张,被掩盖着的矛盾也一一暴露出来,从而严重影响到欧洲联合以及整个欧洲局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变。柏林墙崩溃,东欧嬗变,苏联解体,西方发达国家大面积蔓延着经济衰退,多党民主的风浪席卷着整个非洲,局部动乱和内战此伏彼起……冷战后,这股强大的冲击波震荡着世界每一个角落。人们明显地感到,这股冲击波主要是向一切不合理的制度冲撞,那就是人们常说的时代"变革之风"。在这个充满内外矛盾和新旧矛盾的变革过程中,有的变得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 ,外国私营雇佣军公司越来越多地介入了非洲的内部冲突 ,这一现象的兴起有复杂的国际背景 ,也与非洲的冲突形势密切相关。有 3个主要的外国雇佣军公司介入了塞拉利昂长达十年的内战 ,它们的介入在客观上对塞拉利昂的冲突局势产生了影响。公司化的雇佣军行为 ,是对塞拉利昂这样弱小但资源丰富的后冷战国家新形式的“新殖民主义”。尽管塞政府付出了高昂的经济、主权和人道主义代价 ,雇佣军没有也不可能给塞拉利昂带来和平、稳定与民主。塞拉利昂的稳定依然非常脆弱 ,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仍然没有找到在非洲冲突国家实现和平的有效方式 ,非洲的和平之路依然漫长  相似文献   

8.
波黑战争自1992年3月爆发以来,已持续2年之久。期间,国际社会多次进行调解,至今仍硝烟不散。其战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损失之惨重、影响之深远,均为欧洲二战后之最。关于波黑内战的起因、发展和前景,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对此作了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9.
一波黑内战自1992年3月爆发以来已持续16个月,战火几乎遍及全境,迄今已使20万余人丧生,200多万人流离失所,全国80%的经济设施和一半以上的住房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逾千亿美元,可谓二次大战后欧洲规模最大、破坏最惨重的战争。波黑内战危机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根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去的领导人为地划分民族。70年代以前,波黑的穆斯林族人和塞族人本是同一民族(塞族)持两种信仰——伊斯兰教和东正教——的人,由于当时的南共联盟主要领导人出于政治考虑,担心波黑境内占人口80%的信奉伊斯兰教和东正教的塞族人日渐坐  相似文献   

10.
斯里兰卡因种族矛盾而爆发的内战到1987年已进入第五个年头。1987年斯里兰卡政府为早日结束内战而进行了更艰苦的斗争,先对泰米尔武装组织占据的贾夫纳半岛实施经济封锁和军事攻势,以迫使其回到谈判桌上来,后又作出极大让步与印度就早日结束内战达成协议,换取印度的合作。虽然印度——斯里兰卡和平协议的实施困难重重,动乱的局势还望不到尽头,但是协议的鉴署和执行,总算给斯里兰卡的内战局面带来了转机,已向结束内战和恢复和平的目标迈出了一步。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末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一方面,世界的几个“热点”普遍降温,另一方面,东欧局势迅速变化。美苏既想推动欧洲局势演变,但又担心失控,因而急于要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为此,美苏两国首脑在马耳他举行了“非正式”会晤,讨论了当前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中的一系列问题。双方在会晤后用统一的语调宣布:东西方“冷战时代结束”,美苏进入一个“相互迎合”与“合作”的“全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1992年3月波黑爆发内战以来,战火愈演愈烈,几十次刚达成停火协议,随即又爆发新的战斗。国际社会为结束这场战争提出的各种和平方案也都因交战各方的某一方反对而成为一纸空文。1994年7月5日,美、俄、英、法、德5国公布了其解决波黑危机的最新和平方案,并强调交战各方对此“不容讨价还价”,否则将对其进行“惩罚”。然而,波黑塞族仍未接受。不仅使  相似文献   

13.
克林顿人主白宫后,美国的波黑政策三起三落,左右摇摆,最终由初期的强硬态度转变为目前畏缩不前的态势,反映出美对现实利害关系的考虑压倒了“理想主义”的冲动。同时,克林顿政府多变的波黑政策招致国内批评,在波黑问题上迁怒德国,诿过法英,又引起西方内部矛盾,暴露出克林顿政府面对冷战结束后复杂的国际形势,既想“领导世界”,又缺乏足够国力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北约的新任务与新问题方中霞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冷战产物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面临新的挑战。它的职能、作用、乃至前途对欧洲格局和大国关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值得关注。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  相似文献   

15.
1993年5月6日和6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分别通过第824号和第836号决议,决定在波黑的6个穆斯林飞地建立“安全区”,并派遣维和部队保护那里居多数的穆斯林,但“安全区”一直是波黑“最不安全的地方”。现将6个“安全区”简况介绍如下: 萨拉热窝 位于波黑东部,是波黑的首都,为多民族聚居区。战前人口52.6万,目前约有38万,驻有1500人的维和部队。1992年4月,波黑内战爆发后,穆军控制了萨市中心区,塞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来重视南亚印巴之间的克什米尔争端,在众所关注的1999年卡吉尔冲突期间,鉴于冷战后南亚新格局和自身的战略利益,中国坚持了客观公正的主场,对解决危机、结束冲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中国对南亚安全局势可能施加的积极影响及受到的某些制约.  相似文献   

17.
<正>国际战略安全形势处于冷战结束以来最动荡不定的时期。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博弈空前激烈。经济全球化势头受阻,甚至严重逆转。地区局势特别是欧洲再陷战乱,欧亚大陆危机四伏。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及环境安全等交织叠加,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更显突出,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8.
尤洪波 《东南亚》2001,(3):37-40
战后初期 ,苏联并不太重视东南亚地区。这是因为当时它的利益主要在欧洲 ,正忙于欧洲事务。有三件事情需要苏联去做。一是巩固既得利益 ;二是东欧局势不稳 ,亟须解决 ;三是对付美国的冷战攻势。因为冷战初期的主战场是欧洲。另外 ,经济实力不足和战后的重建也限制了它对东南亚的关心。随着后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 ,东南亚在苏联外交中的地位也开始不断上升。整个冷战期间 ,苏联在东南亚地区的外交重点有两个 ,即越南和东盟。苏联对越南的外交政策从越南在苏联外交中的地位和苏联对越政策的目标来看 ,冷战时期苏联的对越政策…  相似文献   

19.
波黑问题研讨会纪要最近波黑事态依然紧张,局势更加复杂化,前景扑朔迷离,引起世人关注。4月23日,本刊编辑部特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有关学者,就波黑问题的缘由、现状、大国意图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现将各种看法记述如下;一、背景戚德刚(东欧中亚研究室)...  相似文献   

20.
波黑问题研讨会纪要最近波黑事态依然紧张,局势更加复杂化,前景扑朔迷离,引起世人关注。4月23日,本刊编辑部特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有关学者,就波黑问题的缘由、现状、大国意图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现将各种看法记述如下;一、背景戚德刚(东欧中亚研究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